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一、目标锁定1.运用一些特殊的叙事方法和技巧写出事件的波澜。2.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3.借助想像与联想,通过添枝加叶写出事件的波澜。二、能力阐释1.于平淡处显波澜的能力。“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要写好一篇叙事记人的文章,首先要能从平凡的人物中发现不平凡处,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细波微澜。例如斗蟋蟀算得上是乡间的一件平常事,但在蒲松龄眼里却显得那么的惊心动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洪波涌起。且看其中的一段虫鸡相搏的场面:在小虫战胜“蟹壳青”后,突然一雄鸡来…  相似文献   

2.
徐晓宁 《现代语文》2010,(3):120-120
“写出事件的波澜”是这次作文的写作重点,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实验:A班详细地指导,除了书本上指导的重点外,还补充了诸如误会、意料之外等等生动波澜的写法。B班没有作任何指导,让他们自己阅读书本内容,自己寻找课外有关事件波澜的文章,自已去体会、感悟。  相似文献   

3.
张春妍 《考试周刊》2011,(54):69-70
写作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教程对我很有启发:是不是记叙文的写作才讲究波澜?其实议论文也需要"波澜"。我们天天让学生去套那几种论证方式——并列、总分、对比……他们怎能对文章产生激情,更别说挖掘出文章的本质和灵魂了。由此看来,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也要大兴波澜,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探求底蕴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文观念构成的多方面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即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从阅读心理上来说,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文章一波三折,使得文章富有波澜呢?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第二,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第三,尤其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常用的叙  相似文献   

5.
[小引]中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是平淡的,于是有些同学便说:"平平淡淡的日子,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人物,哪能写出什么波澜来。"其实这是误解,即使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也不妨碍我们写出事件的波澜来。不信,请看下文的修改升格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学步骤一.检查阅读效果(一)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1.读者的阅读心理。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这点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来。)2.事物的客观性。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这点需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叙事波澜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意识; 2,总结出三种写出波澜的方法,并运用到续写中,训练想象、求异等思维; 3,通过续写波澜情节和构思整篇波澜的训练,以提高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 4,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培养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7)
记叙事件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如果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无趣。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叫做波澜。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有哪些方法呢?一、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就是在时起时伏,时紧时松的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一篇好的叙事性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和一个合理的行文顺序外,还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在曲",有波澜,才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一篇好的叙事性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和一个合理的行文顺序外,还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在曲",有波澜,才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同学能找到素材,写出很好的文章,而有的同学即使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们还是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大诗人陆游也  相似文献   

12.
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想吸引、抓住读者,就应将它写出波澜,早在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就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事实上,平铺直叙的文章,令人读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那如何让学生将其写出波澜?  相似文献   

13.
赵小和 《高中生》2009,(23):55-57
很多作文,经常涉及传统话题,比如亲情、友情、坚强、生命、团结等。这些主题已经传唱千年,让人觉得很老套,难以写出新意。实际上,当话题内容已经限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利用形式的创新来实现文章的翻新,写出老故事的曲折,让老内容这一口古井兴起波澜,重新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考场试题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而难忘的经历。有的同学能够及时捕捉并记录下这些可贵的生活体验,成就一篇篇佳作;有的同学则忽略了文字的表达,只让这些经历在心头稍稍驻足,时间一久,也就淡忘了。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也是同学们创作的基础。只有扎根于日常生活,我们写出的文章才是有真情实感的,才是具体生动的,才能够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15.
能写出一篇"漂亮"的作文,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是每个同学心中最朴素的愿望.可要真正写好一篇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生动的作文,却并非易事.许多同学在作文之路上绞尽脑汁、苦苦探求,但收效甚微.同一个题目或同一个材料,有的同学能写出妙趣横生、扣人心弦、耐人寻味的文章;而有的同学却写得语言枯燥、呆板,读起来味如嚼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16.
学生写作文就如同做菜,材料是一样的,但做出的菜味道却是迥异,有的美味可口,有的却难以下咽。明明故事是大同小异,但有的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面目可憎,有的同学写出来的文章鲜明动人,面孔生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章构思的高下不同。记叙文的写作要高度重视构思,构思不同,味道不同。构思巧妙,能新奇老师的眼睛,打动读者的心灵,从而能写出生动有味道的文章,为获得高分增加筹码。本文从构思角度用力,以求改善记叙文的面孔,让其生动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写人记事一直是同学们作文写作的重点,同学们对写人题材的作文,早已司空见惯,看得多也写得多。但是,真正要写出一篇优秀的写人作文,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同学会写“人”,至于如何才能真正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人作文,或许有的同学知之不深。如何才能写出比较优秀的写人作文呢?  相似文献   

18.
一、文体要明。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一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像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尝试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长于推理,熟于论辩,不妨写成一篇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体选的明,行文有章法,写出的文章肯定会非常出色。二、切口要小。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  相似文献   

19.
<正>文章要写出趣味、写出波澜,才能吸引人。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一课本的"表达交流"《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中,写到:"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即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常见的技巧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悬念":"欣赏戏剧、影  相似文献   

20.
HAONIANZUOWENFUDAO有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玩过。这个游戏很简单:让一位同学上讲台,背对着下面的同学,再叫另一位同学在下边描述某个同学的特征,譬如说长什么样,穿着怎样,声音如何等等,然后要上边的那位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所说的这个人是谁。下边的同学描述人物的特征越明显,上边的同学就越容易猜出是谁。想想我们的作文,其实也一样。不管你是写人、写景、状物或是其他,只有当你写出了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你的文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让人更容易记住你的文章。一位同学写的《靓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