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礼貌是日常交际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具有良好素养的言行举止。然而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攻击性语言、咒骂、反讽等非礼貌言语行为却极为普遍。本文基于Bousfield的直接性不礼貌和间接性不礼貌划分,以《芈月传》为语料库来源,探析了其中的女性非礼貌言语行为以充实现有研究。非礼貌策略的使用是交际双方顺应当前语境,实现交际意图的需要(如维护身份、地位、面子、宣泄负面情绪需求)。  相似文献   

3.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话语与礼貌     
讲话者的话语内容及言语行为方式是否恰当,是决定其言语行为是否礼貌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中常会出现诸如“well”“you know”“你知道”“我的意思是”等话语表达形式,它们被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语可以起衔接、信息修正和言语行为调节等作用。本文试用礼貌原则来分析话语标记语,说明话语标记语是对礼貌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它们在会话中的功能。借助不同的例句,本文分析了话语标记语在不同情况下的六种语用功能:表示礼貌;作为一种反馈信号;修正信息;起延缓作用;表示不同程度的语气;引导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交际中的礼貌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无论是对自然话语中的礼貌现象,还是文学话语中的礼貌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交际中的另一种现象——非礼貌却被关注得较少。文章从非礼貌言语角度,以《傲慢与偏见》人物对话为例,试图探究非礼貌策略在对文学作品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引起冲突等方面的作用,为名著欣赏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选择《雷雨》第一幕一片断,运用礼貌原则,从话轮抢断、闻者转换、言语行为和次选回应等方面对偏离礼貌常规的话语加以分析,完成了戏剧冲突的语言学解释。从而说明,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阐释戏剧冲突;会话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戏剧做出有依据的语言学阐释,使戏剧批评建立在相对客观和可复制的基础上;英语会话学说同样可用于中国戏剧作品批评。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历史,了解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探讨非礼貌的本质、非礼貌言语的使用策略及其发展历程,试图揭示非礼貌言语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王鑫童 《海外英语》2011,(3):255-256
非真实性话语或"说假"(deception,简称DEC)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绩和不足,并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人物在言语行为中非真实性话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得出,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的运用,正是为了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希望能够为《老友记》及其他相似情景喜剧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孔俊文 《海外英语》2011,(9):358-360,363
文章探讨了在读书和游戏两种环境中,儿童和家长的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表达的指示言语行为的不同功能,以及3-5岁儿童的指示言语对礼貌原则违背。对12个学龄前儿童与家长的话语交流的实地录像分析表明:随年龄增长儿童指示言语行为的形式更加委婉,相应的礼貌程度增强;家长侧重使用祈使句来执行指示行为而儿童使用祈使句和陈述句频率相当,二者均很少使用疑问句执行指示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Culpeper的非礼貌策略理论为基础,从小说《欢乐颂》中选取人物对话的非礼貌言语交互片段,分析《欢乐颂》中人物对话涉及到的五种非礼貌话语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赵宇 《海外英语》2011,(10):380-381,383
冲突在日常生活很常见,由此产生了冲突性话语,研究者对冲突话语做了大量和广泛的调查,主要是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从语用学角度考察冲突话语的文章很少,从语用学角度考察汉语情境下夫妻间冲突话语的文章就更少。该文针对夫妻冲突话语研究的不足,以言语行为理论及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婚姻保卫战》为语料库来源,探讨夫妻结束话语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娜 《文教资料》2012,(1):36-37
隐喻是语言使用者为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而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在英语语言中,女性在言语风格上有别于男性,其突出表现在人际隐喻的使用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女性选用人际隐喻中的语气隐喻可以巧妙地表现间接言语行为所能发挥的双重功效;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看,女性使用显性主观或客观取向的情态隐喻形式,一方面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话语的礼貌级别,对受话人以示礼貌和尊重;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来考察,是语境关系与语言结构相顺应的产物,是交际过程中女性顺应交际语境作出的话语选择,是在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但有时为了礼貌或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往往违反合作原则,选用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的间接语言。按照言语行为理论,一切话语都可看作言语行为。因此构成辞格的语句也不例外。一些修辞手段本身也蕴藏了一定的暗示义。本文正是要探讨这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的辞格式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6.
塞尔、科里、科恩等人针对虚构话语是否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解释虚构话语的言语行为时各自存在的一些缺陷,并运用奥斯汀和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划分,批驳了否定虚构话语是言语行为的观点,同时试图对虚构话语是何种言语行为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冲突性话语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言语分析研究的典型问题之一。以冲突性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冲突性话语为语料来源,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描绘冲突性话语的开始形式、发展形式和结束形式,同时对林黛玉的冲突话语进行语用学研究与分析,并归纳冲突性话语在言语交际活动和文学作品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重点运用语用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对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进行动态研究,分析课堂提问的类型、功能和特点,并给出课堂教学提问实例,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来都来了”作为话语标记语层级系统中的一员,在中国传统礼貌观的关照下以承托下文阐述作用的独立小句,或与人称代词连用或与关联词联结的形式出现,“来都来了”作为言语交际中起调控、联结、缓和等作用的特殊成分并无真值义,即其本身的介入并不影响话语内容的本质义,只以形式的展现作用于信息的传达从而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礼貌观,既有以看似负向态度的话语实则为下文的给面子行为做欲扬先抑的话语功能处理,也有延缓消损他人正面面子的话语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借鉴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通过英汉语用对比来寻求符合具体情境的跨文化言语行为模式。一方面,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分析言语行为表达的非自然话语意义;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探索礼貌原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