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古井》是一篇文字优美,含义深刻的记叙文。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通过写古井、忆古井、赞古井,歌颂了古井和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古井给人以启迪,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使人知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课文语言朴实,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难点,应注意加以引导。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语文课上学习新课《古井》。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惯例该让孩子们自由质疑问难或谈收获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我授课的民主,畅所欲言地谈着自己的感受。罗皓谈到:“我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还教育我怎样做人一样。”又有几个同学谈了跟罗皓相似的感受。突然,吴迪高举起了手,问我:“老师,作者是把井水比作‘乳汁’吗?”“对呀。”我说…  相似文献   

3.
《古井》是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二组教材的重点讲读课文。文章叙述了故乡的古井给“我”的深刻印象以及从中受到启迪,赞美了古井的高尚品格。深刻理解古井的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领会课文最后讲到的古井对于作者的启迪是教学难点。根据本组教材“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建议本课的教学步骤分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我是喝古井水长大的。在我幼小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家乡的那口古老的水井。那时水井是家乡人的命根子。吃的水,用的水都来自古井。多少个黎明,黄昏,古井旁  相似文献   

5.
《古井》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写的是村里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蕴含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一问题由物到人,比较抽象。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一、抓住“取水”探品格要理解“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品格的”,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古井的品格。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的情景,表现了古井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在学习本段时,按以下两步…  相似文献   

6.
古井的启示     
小语八册《古井》一课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口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这是一口什么样的井?作者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古井位于村子的东头。那古老的井台、清亮的井水、络绎不绝的取水人、盛满井水的桶儿、筲儿  相似文献   

7.
教学不仅要传递和讲授知识 ,更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顾问 ,一位帮助发现问题、探索真理的导师。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学生的需要 ,精心设问 ,激发思考 ,推动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抓中心句设问 ,练有所得。 中心句是文章的精髓。教师在授课时直奔中心句 ,可使学生迅速与作者产生共鸣 ,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古井》一文中 ,“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 ,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 ,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由此入手 ,层层设问 :古井怎样为人们…  相似文献   

8.
以前,我总不把怎样做人放在眼里,总觉得做人与我有什么关系?通过 学习《古井》这课,我知道了怎么做人。 我读了第一遍后,大概知道了,家乡有一口像母亲的古井,常年累月为 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在古井风格陶冶下,乡亲们常年不断地给两位孤 寡老人挑水,赞扬了他们像古井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别人一无所求 的好品德。  相似文献   

9.
《古井》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得生命的泉水 ,他们的品格又怎样受到古井的陶冶。全文围绕“哺育”展开思路 ,所以教学也围绕“哺育”一词展开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抓住“哺育” ,感知全文在学生初读全文 ,达到正确、流利后 ,设计以下问题 :1 古井在这个乡村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哪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从而引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2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说明“古井”的作用?(提出“哺育”一词)3 “哺育”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来反映古井哺育人们的…  相似文献   

10.
从句入手认真读书理解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教例评析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第八册第五课《古井》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作者写井是为了写人,赞扬古井是为了赞扬故乡人民。学习这一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古井》这篇课文,还要初步掌握读懂课文的基本要求和...  相似文献   

11.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寓意──《古井》教学浅谈江苏马宗群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组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古井》是这组教材的重点讲读课文,又是读写例话用以作例证的课文。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热情赞美了古井向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脉络品词句悟寓意──《古井》教学谈福建漳州市龙师附小刘海河《古井》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它脉络清晰明澈,语言活泼流畅,寓意蕴含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文章记叙了故乡那口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作者从中受到的启迪,热情地赞美古井向人们提供生命的泉...  相似文献   

14.
古井·圆月     
刚搬进新居,当所有的新奇、快乐渐渐逝去时,心中就涌起了莫名的惆怅。也不知为什么,睡在新床上,却总梦见老屋,梦见老屋的古井和圆月。老屋的古井年代很长,是爷爷年轻时打的,算来也有好几十年了。井栏边沿的花纹已模糊不清,井壁上有的砖块早已松动,砖缝里长满了青苔。古井周围有一块碑石和一堆瓦砾,还有一两盆孤零零的盆景。据说,当年打下这口井就是为了方便用水。自从有了这口井,四合院中每户人家都获益匪浅。冬天,自来水冷得不敢碰,井水却是暖暖的;夏天,打一桶井水,只要把手一伸进去,顿时清凉入骨。于是,冬暖夏凉的井水成了人们洗衣洗菜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剖析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细致地描写了村里的乡亲们在老家的一口古井中取水的情景,同时叙述了乡亲们无私地帮助两位老人取水的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还讲了古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赞扬了家乡人们的善良与纯朴。全文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饮水思源,力求做一位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16.
《古井》是篇情寄于物,以物喻人的佳作.全文脉络就象井泉一样别具一格,清晰明澈;语言就象井泉一样,活泼流畅,清晰爽口;寓意就象井泉一样,内涵丰富,回味浓烈.怎样针对课文结构特点,抓住写作主旨组织教学呢? 一、抓住古井的形象第一自然段共四句话.前三句分别交代了古井的位置、水质和作  相似文献   

17.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突然,张晨高举起手:“老师,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把母亲比作古井不对。”“为什么?”“应该把古井比作‘乳房’,因为乳汁是从乳房里流出来的。”他的声音虽不大,却极具轰动效应。教室里安静片刻后,有的孩子们开始相互挤眉弄眼,还有的笑出…  相似文献   

18.
《古井》是一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散文。全文仅600余字,却意境悠远,饱蘸深情。在教学中,采用导读与品读,让学生入境悟情。 一、以画入境。教师采用“问答式”引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具体的画面。古井在哪里?(“我的故乡村东头”)“井水”怎样?(“清凉可口”)怎样知道取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一课,讲的是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而且还陶冶着人们品格的事情。教学此文时,我精心进行思维导向设计,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问题导向,感知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1.古井起到了哪两个作用?2.乡亲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3.“古井”、“乡亲们”、“两位老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初步从“多好的古井”、“品德高尚的人”、“古井哺育了人”这三个方面,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二、词语导…  相似文献   

20.
要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我学习《古井》的体会。《古井》里有这么两句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文章讲述了古井不声不响地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从不因为自己为人们做贡献而高人一等。古井能够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贡献,而我却做不到,对同学也没有做到热心帮助。记得有一天早晨上自习课,有的同学随便走动、讲话,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我认为自己是班干,就对同学们发脾气。学习了《古井》以后,我认识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