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汉市城区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锻炼动机、项目,选择、地点选择、平均年龄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为发展武汉市老年人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统计分析法对武汉市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较好,学生有较大的空间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选择、自我锻炼,较好地发挥了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但在场地资源及结构配置上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雅欣 《体育科技》2012,33(3):90-94
通过对武汉市城、乡60-69岁老年人体质现状及身体活动调查分析发现:武汉市城镇男、女老年人身高、体重、肺活量都明显高于乡村老年人;城镇女性老年人血压明显高于乡村女性老年人,男、女性老年人握力和选择反应时同样表明城镇明显优于乡村人群。武汉市老年人有30.7%的人还在参加工作,其中乡村老年人有42.9%的人在从事工作,而城镇老年人则远远少于乡村老年人,仅约为14.4%;在闲暇时间显,无论是在散步,还是在体育锻炼的参与上,城镇老年人明显多于乡村老年人;乡村老年人经常做家务劳动的人数明显多于城镇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李石庄 《当代体育科技》2020,(8):157-157,160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关心新时期中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查法、逻辑分析法,初步研究康巴藏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概况,从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影响藏区老年人体育锻炼因素,并提出了适合发展康巴藏区老年人体育意见。进而为甘孜州康巴藏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依据和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城市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方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而在患慢性病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2)宁夏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呈现出锻炼意识强、锻炼动机明确、锻炼项目多元化、锻炼场所较集中等特点.结论:宁夏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较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老年人经常选择免费场所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太原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原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和人际交往;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4次和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比例最高;体育锻炼以中小强度为主,大部分人选择清晨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项目以散步和慢跑为主,但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空地和社区体育场所,去收费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独自、社区组织、和家人一起。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太原市城区各级相关部门制定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5个社区老年群体健身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多误区,分析其存在的误区,采取措施,使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时,从时间选择上逐渐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哈尔滨市老年人冬季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哈尔滨市老年人冬季体育锻炼意识并不强;由于受天气、身体状况、器材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哈尔滨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还未步入科学化、合理化轨道。建议制定保障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相关政策;加大老年人体育锻炼健康知识的普及;建设和增加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完善老年人体育组织机构。为科学指导和干预老年人体育生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关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及心理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调查尝试对老年人参加并坚持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与心理效益两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武汉市98名老年人(55-65岁)志愿参加了本调查。结果揭示了我国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心理学方面的一般概况并提出了在此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血浆PGI_2、TXA_2和LPO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对比法,对50名男性老年人的血浆 PGI_2、TXA_2和 LPO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其血浆 PGI_2/TXA_2的比值较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明显升高;LPO含量则明显下降。选择不同锻炼方式的老年人,其各项指标与锻炼效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市6所高校240名(非体育专业)女生的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市高校女生存在严重"知而不行"现象,其体育锻炼状况较差;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宝鸡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从体育锻炼认知、时间、场所、项目、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期提高宝鸡市老年人体质状况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899名武汉市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居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体育锻炼上,大部分武汉市居民为小运动量,少数居民为中运动量和大运动量,男性居民运动量高于女性;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居民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自我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态度3个子维度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武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武汉市社区体育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同卷调查法、测量法等方法,时盐城市常住老年居民进行了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抽样调查,根据所得数据,分析了城乡老年人的的体质特点与差别,进而找到相应的对策,提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最佳途径.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科学指导老年人进行冬泳运动,健全、督促和激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不断增进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采用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对黑龙江省老年人冬泳运动群体体质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进行冬泳运动的老年人体质的测定,评价了从事冬泳运动老年人的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结果显示从事冬泳运动老年人的体质指标都优于普通老年人,应对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冬泳健身活动,推广冬泳运动处方,使冬泳健身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老年人体育意识与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体育意识较好,体育价值多为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体育锻炼行为整体可观。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老年人体育多做宣传,或体育健身方法的指导工作,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多为老年人创造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氛围。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基于2010—2021年7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60~85岁老年人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Ologit回归、工具变量法、KHB模型和交互项调节效应检验等方法对体育锻炼参与影响老年人阶层认同的机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1)总体来看,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比约为37.37%,其中,2010~2013年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不高、但较为稳定;2014年开始,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逐渐增加。此外,随着社会变迁,阶层认同处于中上层及上层的老年人占比也在逐渐增加。(2)体育锻炼参与对老年人的阶层认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体育锻炼参与对老年人阶层认同的影响能够通过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中介作用来提升其阶层认同。(4)教育程度、房产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体育锻炼参与显著提升了低教育水平老年人的阶层认同,但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变迁在逐渐变小;拥有房产也可有效增强体育锻炼参与对老年人阶层认同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增强力度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在变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汉市妇女弱势群体(工人、离退休、下岗、家庭妇女四种群体)进行健身项目选择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武汉市妇女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以直接参与为主;在年龄上以青年和老年居多;文化程度偏低;身体状况较差;锻炼项目选择比较单一但群体性比较强;体育消费支出少;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所接受的健身方面的指导较少。结合影响其参与锻炼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武汉市妇女弱势群体的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入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健康状况、关注自己的容貌和运动活动场所、去医院看病是否方便等变量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数呈显著相关;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与儿女同住和照看孩子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不显著,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养老保险覆盖率高,持有优待证老年人可免费使用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及设施,这都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