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群知识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已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忽视了不同集群企业跨界搜索策略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且尚未揭示这种影响的管理认知情境。文章整合跨界搜索与管理认知理论,分析了集群外部与内部跨界搜索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机会解释、威胁解释和矛盾解释的调节效应,并利用309家集群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外部与内部跨界搜索对绿色创新均有倒U形影响;机会解释增强集群外部跨界搜索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而削弱集群内部跨界搜索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威胁解释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反;矛盾解释正向调节集群跨界搜索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文章在丰富跨界搜索与管理认知相关研究的同时,为集群制造企业实现绿色创新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素质、高追求的知识型员工,传统激励因素的影响效用已逐渐下降,内心对于工作的使命感更能驱动其提升工作绩效、实现工作创新。基于中国情境,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207名知识型员工进行调查,选取职业召唤作为主要研究变量,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职业召唤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支持感在这个关系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探讨外部环境因素对员工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表明:职业召唤对创新行为及其下属的创新构想和创新执行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负向调节职业召唤对创新行为及其各维度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情境下职业召唤理论及其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为企业的人才激励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即兴与拼凑策略分别意味着随机应变、另辟蹊径。中小企业的环境多变、资源总量有限,行动的计划性弱、灵活性强,适于且青睐于这两类行为策略。与此同时,由于对计划的否定与放弃等原因,即兴、拼凑的作用一直饱受诟病与质疑。这些尚存争议、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造成中小企业实践的困惑,即兴与拼凑对它们的实际作用需要细致分析与验证。特别是,中小企业已成长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致力于创新这类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活动的同时,它们又受到资源有限性等问题的掣肘,因此更加关心能否通过即兴、拼凑策略,有效突破时间与资源约束、把握创新机遇。作为中小企业两类常见行为策略,即兴、拼凑经常相伴出现,探索它们间存在的是相互抑制效应还是促进效应同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从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角度回答拼凑、即兴两类策略的单独作用以及在组合层面的交互效应。而且,任何策略的实施均离不开相应资源的支持,中小企业资源总量有限且外部获取能力弱,但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变更自身资源结构,本文同时从沉淀资源、非沉淀资源之间关系视角探索适用于这两类策略的资源结构。相比那些不关注、甚至没有创新产出的中小企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和检验相关因素不同所带来的创新产出差异。鉴于行业差异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布,本文的样本选自软件行业,并利用合肥、南京两地232家中小软件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证实:(1)即兴、拼凑策略和中小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分别呈倒U型和正相关关系;(2)即兴和拼凑策略会弱化彼此对于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3)相比非沉淀资源,维持更多沉淀资源能够增强即兴策略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这些结果从中小企业创新视角阐释了即兴和拼凑策略各自的作用,对现有针锋相对的研究观点做出回应,并且表明应当同时在组合层面关注它们的创新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结构调整等途径为这些策略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具体而言:(1)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实施拼凑策略提高创新产出,但注意应规范、约束、引导即兴策略的实施领域与程度,那些认为即兴一定有利于创新的观点并不成立;(2)中小企业应当谨慎同时选用即兴和拼凑这两类策略,二者间负向的交互效应值得关注,那些认为它们共生共存、互有彼此的观点值得商榷;(3)即兴的作用是多样化、情境化的,对它的选用可同时结合资源配置工作开展,比如将资源沉淀至一线员工、特定主题和具体事务的做法就可以增进即兴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晓翔  李晶 《科研管理》2019,40(7):173-181
即兴与拼凑是中小企业经常应用的两类重要行为策略,但是它们对于创新的作用尚存在争议而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构建由即兴、拼凑的主效应以及二者交互效应、资源结构调节效应组成的中小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利用2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证实即兴、拼凑策略和中小企业创新之间分别呈倒U型和正相关关系,即兴和拼凑交互效应显示二者会弱化彼此的作用,维持更多的沉淀资源正向调节即兴对创新的作用。在证实即兴、拼凑作用的同时,从创新的角度为中小企业如何选用这些策略或者策略组合以及配置资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色+创新”的视角,提出以模块化策略为抓手,以双元绿色创新为中介路径(匹配运作实践中企业针对不同模块选择的差异化创新幅度),进而实现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特别结合定制化的运作趋势,提出“中间层知识”(即产品如何适应各种应用场景的新知识)的间隙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协同研发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探究供应商参与的负向调节作用。对189家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正向促进双元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双元绿色创新正向促进企业绩效;开发式绿色创新和探索式绿色创新在产品模块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与链式中介作用;供应商参与负向调节产品模块化与双元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为丰富模块化理论研究及企业应用模块化策略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和管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治理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放式创新所带来的挑战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管理层面的问题,更是组织之间知识的治理问题。作为知识治理在开放式创新研究中的基础性探索,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下知识治理的影响因素框架,即以知识特性、知识活动主体、知识活动的外生情境、内生情境为自变量,知识治理绩效为因变量的研究架构,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交互效应。研究表明,对于外部创新源的知识特性,知识的差异性和情境嵌入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知识活动的内生情境能够消减知识差异性和情境嵌入性等部分复杂属性;知识能力在知识活动主体因素中的重要性程度相对较大,知识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捕获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知识活动的外生情境提供关于组织之间知识距离、组织距离、知识转移程度等信息,帮助企业组织确定合适的外部创新源目标;知识活动的内生情境中社会关系亲密程度、互动机制对于知识治理绩效都有较大贡献,此外成员之间的博弈类型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内部驱动力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无疑是打造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工具。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的成功离不开来自于企业内部多方面力量的推动。本文基于对知识管理内部驱动力以及知识管理的动态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构建了知识管理内部驱动力各构成要素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做了实证验证,为我国企业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建议和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探讨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development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D-HRMPs)与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检验工作敬业度的中介作用以及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家中小企业773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结果发现,D-HRMPs既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工作敬业度对主动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职业认同不仅正向调节D-HRMPs与主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D-HRMPs通过工作敬业度的中介来影响主动创新行为的这一中介机制。研究结论揭示诱发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前提和边界条件,可为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郝斌  任浩 《科研管理》2010,31(6):118-125
摘要:模块化组织内部不仅存在主导模块与成员模块间的沟通与协调关系,还存在成员模块之间的要素流动与协同关系。成员模块之间通过业务交易、信息共享、知识交流、能力互补、平台整合等方式实现各方的合作,本文基于此构建了成员模块之间合作模式的Brick模型。进一步地,识别了界面关联的成员模块间的能力与知识的作用的四种关联方式--匹配、渗透、融合和寄生,并相应厘清了对偶界面、嵌入界面、共生界面、涌现界面等四种界面形式,以及各自的作用机理。在MISP的作用下,模块化组织关联界面效力机制设计有赖于:在基础层面上进行关系网络的构建,在核心层面上加强关系租金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搜索研究大都构建在无权静态网络的基础上,且假设创新搜索与知识转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过程。为更加真实的再现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搜索、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的整体行为机制,现基于无标度加权动态网络,采用仿真建模的方法,以揭示创新网络中知识动态增长的演化规律,探究创新搜索与创新网络、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基于何种搜索策略,创新网络演化的路径基本相同,且最终网络演化将达到均衡;网络联结密度与网络平均知识存量存在倒U型关系,而网络关系强度与网络平均知识存量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创新搜索策略对网络平均知识存量以及知识创新的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如何高效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成长是中小企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即兴、拼凑等中小企业常见的行为策略应如何配合资源配置策略同样值得探讨.本文从创新成长和资源单位的视角分析,选择软件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互补型内外部资源配置策略,即外紧—内散型、外松—内聚型资源单位结构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长;即兴策略增强外松型、内聚型资源单位结构对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作用,而减弱外紧型、内散型相应的作用;拼凑策略则会增强外紧型、减弱外松型资源单位结构的作用.作为最小的自主活动单元,资源单位及其和行为策略的交互效应是认识企业运营和成长的新视角,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途径与机制,同时对资源基础观等理论提供推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Triandis模型,建立一个集成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知识共享态度、意愿和行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28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动机因素对员工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三者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意愿和便利条件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不同组织情境下个体动机因素对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奉小斌  马晓书 《科研管理》2022,43(10):172-179
虽然知识对创新合法性的作用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却忽视了知识搜索策略对创新合法性的影响,且尚未揭示这种影响的决策情境。文章整合知识搜索、创新合法性与决策理性理论,分析了适应式搜索与变革式搜索对创新合法性的影响,以及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的调节效应,并利用212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适应式搜索和变革式搜索对创新合法性分别有倒U形、U形作用;因果推理增强适应式搜索与创新合法性的关系,而削弱变革式搜索对创新合法性的作用,效果推理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反;因果/效果双元决策理性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和变革式搜索与创新合法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知识组合理论,从互动式与非互动式两个维度考察创新生态系统的中心企业知识搜寻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探究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势差的调节作用。对364家高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式与非互动式知识搜寻对价值共创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成立;知识势差正向调节知识重组与价值共创的关系以及知识重组在知识搜寻和价值共创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基于参与主体层面从知识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机制,拓展了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前因研究,为创新生态系统中心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搜寻策略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学习与产品创新的关系出发,首先讨论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外部知识获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同时从企业文化特征的视角考虑了知识共享和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本文认为,企业的内部知识共享与外部知识转移都有助于企业的产品创新,它们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并促进着企业的产品创新,而企业不同的文化特征与企业的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知识获取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斌  韩盼盼 《软科学》2016,(4):74-79
基于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探讨人—工作匹配、辱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471份对上下级匹配调查问题为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工作匹配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主管辱虐管理负向影响创新行为;人—工作匹配通过能力需求间接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辱虐管理通过自主需求、关系需求和能力需求间接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辱虐管理分别弱化了人—工作匹配与关系需求、能力需求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双元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已得到研究支持,而多维视角的双元创新搜索研究及员工层面的双元创新搜索实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创新搜索、组织双元与情境理论,以多维视角构建三类双元创新搜索策略并分析其对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从员工层面剖析情境分离的调节作用。通过275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法得出实证结果:搜索目标相同时宽度与深度搜索双元并序、搜索目标不同时宽度与深度搜索交叉双元比单一搜索战略更显著地提升着创新绩效,且后种双元策略对创新绩效提升度最高;宽度或深度搜索时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搜索双元并序未能显著改进创新绩效甚至损害创新绩效;情境分离在双元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号理论,本研究探究协同创新信号如何影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并识别信息技术应用与环境竞争性对信号甄别的优化作用。基于234份中小企业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协同创新是促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提升的关键信号;(2)信息技术应用对协同创新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作用;(3)协同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与环境竞争性三项交互作用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正相关。本研究将信号理论拓展至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视角,为复杂变革情境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时间压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论。以个体创新行为为切入点,将创新行为分为探索式创新行为和利用式创新行为,探讨时间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借鉴情感事件理论,将工作激情作为中介变量,特质调节焦点作为调节变量引入,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双重路径模型。通过对366名企业员工进行三阶段调研,结果发现:时间压力促进员工的利用式创新行为,但抑制了他们的探索式创新行为;和谐式激情和强迫式激情在时间压力与两类创新行为的关系间同时起到中介作用;特质调节焦点能够调节时间压力与两种工作激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条路径的作用强度,即员工的促进型调节焦点占主导时,和谐式激情的中介作用更强而强迫式激情的作用更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