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2.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 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雷世俊 《职大学报》2013,(4):97-99,112
采用壕沟法调查研究表明,在滨海盐化潮土台田土壤中,12年生八棱海棠砧长富2苹果根系水平分布距离6.02m,为冠径的2.43倍。距离树干1~4m处,根量占观察剖面根量的87.9%,根系主要分布在冠下及其冠缘附近。根系垂直分布深1.5m,为树高的45.18%。根系有分层分布的趋势,而且距离树干越近越明显。第一层集中分布在5~20cm土层内,第二层在70~120cm土层内。根系的集中分布层在5~120cm土层范围内。粗度<0.5mm的根占总根量的64.39%,粗度0.5~<2.0mm的根占30.32%。不同粗度的根,水平分布都较远;0~5cm土层只有直径<2.0mm的细根,5~120cm土层中各类根都有,130cm以下土层中也主要是直径<2.0mm的细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空育131、垦稻12不同插秧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积温带地区空育131以30cm×13cm,垦稻12以30cm×(16.5-20)cm的插秧密度较好,可节省秧苗30%~50%,增收12~42元/667m2。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对哈尔滨地区阔叶树种紫椴的种子雨和种子库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紫椴种子雨过程从每年8月25日到9月21日,其中9月1—7日是集中落果期,落果数量占总数的32.1%,霉烂是造成紫椴种子库亏损的最主要因素,霉烂果实的数量达到总量的93.5%,紫椴种子的自然萌发率低,仅为0.5%。  相似文献   

7.
采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高低体积分数CH4的氧化和相关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氧化CH4的能力随深度变化明显;5 - 1 5cm土层具有最大CH4氧化活性,在 40 0 μL/LCH4体积分数下,此土层干重土壤CH4最大氧化速率可达3.3nmol·h- 1·g- 1 ;25cm以下土层基本没有CH4氧化活性;因 0 - 5cm土层土壤含有高质量浓度NH+4,抑制了CH4氧化菌的活性,所以此层土壤对CH4吸收能力下降。对微生物数量统计结果显示,5 - 1 0cm土层CH4氧化菌数量最大,CH4氧化菌对林土CH4氧化贡献大,硝化菌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8.
正交优化设计在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采用密度、播期、施肥量和NPK配比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施肥量是影响夏播黑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黑大豆产量影响强度大小的顺序是:播期>施肥量>密度>NPK配比;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措施的最佳组合为密度12000-15000株/667m2、播期6/5、施肥量30-40kg/667m2、NPK配比2:3:2。  相似文献   

9.
以绰墩遗址2个古土壤剖面(0~200cm)为对象,通过植硅体、有机碳、文化层、14C断代探讨稻作史及成因。结果表明,最大种稻强度在100~116cm(马家浜文化期),随后在75~100cm(马家浜-良渚文化期),种稻强度锐减。其原因并非土壤养分不足;6280aBP以后气候转为干冷,宜种稻的湿地演化为旱地,可能是主因。在160~100cm(马家浜文化期)、100~42cm(良渚-马桥文化期)、42~0cm(宋代-现代)存在间歇性连续稻作。  相似文献   

10.
对红松果林开花散粉与结实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密度与坐果率和球果出种率密切相关,单位花粉量(kg/hm2)为30.1粒/cm2,它可以预测果林花粉密度。  相似文献   

11.
草木樨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草木樨物候期、生长状况、叶面积指数、营养成分、地下生物量等农艺性状的观测,发现草木樨在宁夏引黄灌区4月上旬种植,当年植株高达131.50cm,生长速度最高时达1.88cm/d,地下生物量达488.67g/0.006m2,营养成分中干物质和粗纤维的含量较高,分别为95.64%和33.20%。  相似文献   

12.
以热表面电离质谱计为分析手段,采用6Li稳定同位素示踪了爆炸过程中放射性气溶胶粒子悬浮、沉积和在毛细管中扩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爆炸后100h,气溶胶粒子悬浮份额占10-5;沉积量占绝大多数,且各部位沉积量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在无压力推动下,仍明显观察到了气溶胶粒子在毛细管中的扩散,对于d25μm×2cm 毛细管通道而言,穿透率为1.5×10-10 / h。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评估放射性气溶胶粒子在爆炸过程中的行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唐菖蒲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周径10~12cm的种球,以密度为30~40个/m~2的切花品质最好,密度为50~70个/m~2的切花品质次之,且两种栽培密度的花穗长度、小花数、花径大小未达到显著水平.栽植密度在80~100个/m~2,植株较细弱,容易出现"盲花"现象,切花品质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切花品质与产量,确定天水市冬春季唐菖蒲的适宜栽培密度为50~70个/m~2,  相似文献   

14.
应用DXA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退役前后武术运动员前臂、腰椎和髋部骨量,探讨PBM及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结果:男性PBM,前臂(40~)0.807±0.124g/cm2;腰椎1-4(25~)1.005±0.138g/cm2;大转子(20~、25~)0.801±0.094g/cm2,股骨颈(15~、20~、25~)0.974±0.132 g/cm2,三角区(20~、25~)0.904±0.110g/cm2。女性PBM,前臂(35~)0.723±0.107g/cm2;腰椎1-4(25~)0.952±0.112g/cm2;大转子(25~、30~)0.735±0.078g/cm2;股骨颈(20~、25~)0.863±0.092g/cm2;三角区(25~)0.794±0.089g/cm2。结论:男性PBM高于女性,25~岁PBM出现的部位最多,PBM后,三角区骨量丢失幅度最大,女性大于男性。男性PBM,腰椎1-4股骨颈三角区前臂大转子,在15~到25~出现,股骨颈、大转子、三角区PBM稳定2~3个年龄段。女性PBM,腰椎1-4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前臂,在20~到30~出现,股骨颈、大转子稳定2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胶束电动色谱技术分别检测猪饲料、猪肝、猪肉和猪尿中的5种β2受体兴奋剂.获得优化后的分离缓冲液为15 mmol/L SDS、15 mmol/L硼酸钠、p H=10、以及毛细管温度为25℃.在优化条件下,5种β2受体兴奋剂在18 min内完成分离,在0.1~40μg/m 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其检出限(S/N≥3)在0.05~0.08μg/m L范围之间.西马特罗,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具有较好的回收率(n=3),分别为95.8%,93.1%,95.0%;而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的回收率较低,分别为52.3%和69.4%.被测物的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4.86%和1.25%.利用该方法对5种不同猪饲料、猪肝、猪肉和猪尿样品中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西马特罗,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进行了筛查.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通过对单杆大豆不同密度与掐尖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不进行掐尖处理,最适宜的密度是1.6万株/666.7m2;进行掐尖处理时,以密度为1.4万株/666.7m2,一片复叶长出时掐尖最适宜,产量高达338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10a生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三种造林密度红皮云杉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并分析,得出:1.5m×2m造林密度无论是树高(0.975m)还是地径(21.61mm)均好于1.5m×1.5m、1m×2m模式,建议红皮云杉在生产造林时采用1.5m×2m的密度模式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东部山区越冬期花尾榛鸡种群密度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1—2月,采用样带法和显著分析对长白山东部山区花尾榛鸡越冬期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及与雪深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长白山东部山区越冬期,花尾榛鸡的种群密度为0.3329±0.0575只/hm~2,偏爱选择针叶林生境(84.75%),窝迹雪深为38.69cm。进一步分析表明:雪深超过体长的针叶林是长白山东部山区花尾榛鸡越冬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松嫩草原野外条件下,采用人工刈牧的控制实验探讨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表照度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羊草群落地表照度随着刈牧强度的增大显著增大,7-10月份群落中土壤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地表温度依次高于地下5cm和地下10cm处土层的温度,土壤温度的大小是由羊草群落地表吸收太阳光热能的多少以及群落自身的保温和散热能力来决定的,当吸热过程占主导地位时,土壤温度升高;当散热过程占主导地位时,土壤温度下降。30%和50%刈牧强度对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刈牧强度继续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对刈牧强度的反应更明显。随着刈牧强度增大,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均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依据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测试评定结果,探究赛艇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量化安排,比较运动员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的变化及对2000 m成绩的影响。方法:以17名陕西省赛艇男子运动员(11名公开级、6名轻量级)为测试对象,在2018赛季准备期(12周)的起、止各1周用赛艇测功仪测试体现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100 m、500 m、2000 m、6000 m,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依据“黄金标准”和“时间-功率”拟合曲线及相关算法评定运动员供能能力水平,根据第1次测试结果对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进行量化安排。结果:1)2次测试“时间-功率”拟合幂函数曲线分别是y=1146x-0.188,R2=0.9939;y=1052x-0.172,R2=0.9925,根据函数式推算“黄金标准”中的10 s、60 s划行的平均功率。2)最大无氧非乳酸训练占比为0.003%,最大无氧训练占比为0.020%,最大有氧训练占比为0.120%,最大无氧阈训练占比为2.627%,有氧耐力训练占比为80.569%,力量训练占比为16.662%。3)运动员第2次测试10 s,6000 m,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的比值更为接近“黄金标准”,60 s划行的平均功率偏离“黄金标准”。4)运动员测功仪2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1.98%(p<0.01),1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下降了5.14%(p<0.01),6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2.54%(p<0.01),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3.52%(p<0.01)。结论:准备期针对性量化安排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发展方案,能有效调控样本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促进赛艇2000 m成绩提高。“黄金标准”“时间-功率”函数曲线对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评定和训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