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的尚左与尚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但在究竟是左尊还是右尊的研究上,自古以来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使得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公案。总结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至少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秦汉以前尚右。如张守节《史记正义》曰:“秦汉以前用右为上”;第二、秦汉以后尚右。如陈直《汉书新证》就说:“秦代尚左,但汉初改为尚或”;第三、先秦的尚左尚右因国别、时代不同而不一致。见韩兆倚所著《史记选注集说》;第四、先秦尚左,秦汉以后尚右,“尚左”是正宗,“尚右”是尚左的翻版。其实质则是“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记述,赵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文下注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又记,魏公子自迎夷门侯生,"从车骑,虚左。"文下注释为"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同属战国末期,为何人们尚左、尚右观念不同,本文就古代"尚左、尚右"与"尊、卑"关系的变化略加考证。周时规定,天子面南而坐,诸侯朝天子,同姓从西面向北而上,  相似文献   

3.
也谈古代的“尚右”“虚左”浙江绍兴市北海中学董秋成任俊荣先生在《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以下简称《谈谈》,刊于《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7期)一文中,将高中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易使学生引起困惑不解的“尚右”和“虚左”问题,从古代的礼仪习俗的角度作...  相似文献   

4.
“右”,高中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为:“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左”,第三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句释为:“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在古代究竟是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 《辞源》956页“左”字条①:“方位名。与‘右’相对,面向南则东为左,面向北则西为左。古时常以东  相似文献   

5.
彭习银 《学语文》2002,(2):46-46
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古代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或国家)在不同方面不尽相同,比较错综复杂。一般来说: 一、乘车方面 以左为尊。如车上坐两人,尊贵者坐左边,主人居右边。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给侯生)。侯生是一位隐士,“家贫,为大梁夷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尚左与尚右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与右 ,原本是人们用以表示方位的名词。以人所设定的位置为中心 ,左与右的位置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中 ,人们逐渐赋予左与右以丰富的社会性内容 ,形成了尚左或尚右的观念 ,成为用以反映社会中人或事物的上下、尊卑、高低、轻重差别的一种方式。古书中或云“人道尚左” ,或云“人道尚右” ,看似矛盾 ,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领域所流行的观念。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以为引玉之砖。先秦时期的尚左与尚右观念在等级森严的先秦时代 ,人们把左与右的概念与等级制度相联系 ,用尚左或尚右的观念作为表示人与人之间政…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所处方位的不同即表示尊卑的不同,这是文言阅读中务必要掌握的一种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右尊左卑例如“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左”、“右”可表尊卑,“左”与“右”究竟哪一边为尊,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和朝代,对左右何者为尊有着不同规定。周朝规定,天子面南而坐,诸侯朝于天子,则面向君王按尊卑顺序一字排开,官位高者在右边,官位低的就在左边,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右贵左贱的场面,这也许就是古代尚右的原  相似文献   

9.
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陕西商州市中学任俊荣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蔺相如自完壁归赵、渑池之会以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则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可见,“右”...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中,对于人物的座次,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因此,《鸿门宴》中的座次,是面东为尊。这与古代帝王面南召见群臣议事,以南向为尊的座次不同,那么,“以东向为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仪礼》记,古代贵族的住屋,通常是坐北面南,而且一般为“堂室”结构,“堂”在前,“室”在后。“堂”不住人,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堂”上座次最尊的是坐北面南。帝王在宫殿上的座位也是背北面南,群臣则北面朝君,故古书里常有“南面称王(孤)”、  相似文献   

11.
左丞右丞左司右司左尹右尹左将军右将军左仆射右仆射……你知道这些中国古代官位中的左和右代表什么意思吗?左、右究竟哪个为大,哪个为尊,哪个为先,哪个为上呢?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以相如功大,释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句话。句末的“右”,即“上”。意思是说,相如的地位在廉颇之上。但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还有这样一句:“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课文注解为“正副统帅”。显然,周瑜是左都督,是正职;程普是右都督,是副职。那么,“左”比“右”又高了。一会儿“右”为上,一会儿“左”为上,岂不矛盾吗?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呢?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在官职上。古代“尚右”,把右作为上位,比左的地位高。大家都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大  相似文献   

14.
黎林 《语文知识》2002,(4):24-25
关于古代尊左尊右问题,本刊以前曾发过一些短文,论述皆语焉不详,不全面;不深入。本文将此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可以说是个总结性文章。今后本刊将不再发表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请作者诸君注意!  相似文献   

15.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16.
流云 《教师博览》2006,(3):34-34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古代,尊右?还是尚左?从古至今,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古籍记载中,多见尊右,但亦又见尊左,似无一定之规。在今人的著述(包括辞书、文章)中,也多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辞书在不同的词目下便有不同的说法,时而“古以左为尊”,时而“古时亦尚右,而以左为下位”。只看一端,似觉有理,两相对照,矛盾抵牾,不能自圆其说。问题确乎有点费解!大则,在不同时代、地域、民族、历史环境、风俗习惯下,尊右尚左有异;小则,在各种礼仪、官制、方位、座向、行止、坐立、车上、堂前、室内、男女、服饰等等方面,或尊右或尚左,各有不同。经初步思辨,问题尽管难于一下解决,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寻。为了便于读者一目了然,我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先放在前面,这就是:  相似文献   

19.
张至军 《文教资料》2011,(20):82-83
"左"和"右"本来是表示方位的名词,但是古人以"左"与"右"表示尊卑,形成尚左尚右的观念。尚"左"还是尚"右"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是不尽相同的。先秦时代不存在统一标准。先秦时代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中,或者流行尚左观念,或者流行尚右观念,并不存在绝对的统一的适用规则。其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有着复杂的社会的、历史的、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立,百家争鸣是其主要原因。秦汉时期尚右,三国到宋是尚左的,元朝尚右,明清时期尚左。本文对各个历史时期作简单总结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4,(4):65-69
从方位词"左"的语义入手,结合史料,对"尊左""卑左"现象加以归纳和分析,认为"卑左"和"尊左"的现象在古代中国同时并存,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情景。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人把握世界时的多元和灵活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