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  相似文献   

2.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知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相似文献   

3.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 ,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 ,这是一个权威性谎言 ,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是八个月后 ,复试结果出现了奇迹 :名单上的学生 ,各个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 ,自信心强 ,求知欲望盛 ,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正是罗森塔尔的科学家身份的权威性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感情。他们掩饰不住的深情通过眼神、笑容和嗓音传递给这些学生 ,在学生身上产生“…  相似文献   

4.
196 8年的一天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 ,说是要进行 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 3个班 ,对这 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 ,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 ,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慌言” ,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 ,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 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 ,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 ,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且性格活泼开朗 ,自信心强 ,求知欲旺盛 ,更…  相似文献   

5.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考察期望的心理效应,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在这次测验中,他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将学生名单悄悄交给教师,然后对教师讲,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多加关注。八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原因在于教师受到心理学家“权威性谎言”的暗示,使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越…  相似文献   

7.
木雨 《家长》2011,(7):36-37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实验其实名单上的学生并非有 特长,原来是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从眼神、表情和声音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爱抚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后来人们把这种由教师的期望和爱而产生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情的投入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无论他们生长环境的好与差,天  相似文献   

9.
于欣 《中国培训》2004,(4):36-37
196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领他的实验小组到一所小学对学生做“发展预测”。实验小组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考查后留下一张名单,他们告诉老师,名单上的学生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半年后实验小组再次回到这所学校,老师们纷纷赞扬预测准确,说名单上的学生确实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得多。这时罗森塔尔却一语惊人,说名单上的学生当时是随意圈定的,根本不存在什么“预测”。原来罗森塔尔靠这种“权威性的谎言”,引起老师们对这些孩子的期望、关注及倍加关爱,老师平时的关爱才是这些学生进步快的真正原因。罗森塔尔实验是“关爱能促进学生发…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他来到一所普通的小学,要了学生名单,声称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学生未来发展趋势测试”的实验。几周后,他来到学校,交给教师们几份名单,以赞许的口吻告诉老师这些孩子是最聪明、最有发展前途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嘱咐老师们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11.
一、罗森塔尔效应 1966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随机抽取20%的学生,悄悄地对有关老师“撒谎”说:“这是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旺盛。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2004,(10):10-10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了18个班的学生首先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以赞赏的口味将“最佳发展前途”的名单悄悄地交给校长和教师,8个月后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这个“权威性的谎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个“谎言”坚定了教师的信  相似文献   

13.
学会赏识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了18个班的学生首先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最佳发展前途”的名单悄悄地交给校长和教师,8个月后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这个“权威性的谎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个“谎言”坚定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山东教育》2011,(1):125-125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一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克布森教授,曾于1968年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与“罗森塔尔效应”阎粉莲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86年到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根据“测验结果”,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该校的校长,并对校长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经过八个月之后,成绩一定比其他学生有显著的进步。”果然,八个...  相似文献   

17.
罗森塔尔·反罗森塔尔效应福建陈元勋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雷诺尔·雅格布森,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然后,列出占全班人数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的名单,交给教师并声称“这些是赵常儿童,其智力将来还会提高”、还...  相似文献   

18.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雅各布森来到了一所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学,他们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级的学生参与实验。首先,他们给这些学生做了一个叫“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又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的名字,然后把这份假装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名单交给了教师,还煞有介事地一再叮嘱教师们不要把名单外传出去。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一所校园里的真实的故事。 一天,著名教育学家罗森塔尔先生走进学校,拿出一份名单,告诉该校的教师,通过他的测试,发现这几名学生特别有潜力将来定会大有成就。教师们接过名单,发现名单上的这几个学生在他们的眼中是表现平平的,有的甚至是十分笨拙的。教师们惊呆了,想不到这几个孩子身上竟然有如此潜力。连教育家罗森塔尔先生也认为他们将来会大有成就。从此以后,教师们改变了对这几个学生的看法,这几个孩子也从罗森塔尔的话中得到自信,变得积极起来。情况正像罗森塔尔语言的那样,这几个孩子进步神速,很快便崭露头角。几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教师们纷纷对罗森塔尔的预见表示钦佩,罗森塔尔却笑着对大家说明,这几个孩子的名字是从该校的名册上随便选的,他没见过这几个学生。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测试,这只是他进行的一个心理实验。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像模像样”地作发展预测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名单中的学生在老师看来,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过:“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将来,而不是现在!”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