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十册《草船借箭》一文中有句话:“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句中“擂鼓”的“擂”课文中读音标“léi”。读“léi”表示研磨的意思;读“léi”表示打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擂鼓”的“擂”应读léi。  相似文献   

2.
我的名字只有一种写法,但是却有几个读法,大家都管我叫多音字,我们的数目还不少呢!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清楚了。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重”,读chónɡ,是重复、重新的意思;读zhònɡ,一般表示分量、重视的意思。读音不同、意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差别的多音字:如“饮”,有两个读音yǐn和yìn。读音虽然不同,但都可表示“喝”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差别,人喝水就读作yǐn,给牲口喝水就读yìn。单用是一个读音,与别的字组合在一起读音就变的多音字:如“似”,单用读shì,比如“他像睡着了似的”;组成词语后,就要读sì,如相似、类似、…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小学版今年第三期《多音多义字》一文中说“间”字在表示不同意思时,其读音也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文中提到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应读ji(?)n,是“隔开”的意思。我觉得有些欠妥。这里把我的意见提出来,与作者商榷。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仄起式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首句的格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把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欸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i”,依据如下。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外研社和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新华字典》(2004年版)都收“欸乃”词条,并注音为ǎi nǎi。《辞海》收词而未注音,在“乃”字条目下只收nǎi一个读音。古汉语学习的权威词典《辞源》却有一个不小的疏忽:“乃”字只收一个读音,而“欸乃”词目…  相似文献   

5.
一、字的教学。要注意讲清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例如“还”,有“huán、xuán”等读音。读“huán”时作“返、归、回来”讲,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卿但暂还家”等句中的“还”字都读“huán”。读“xuán”音时作“转身”讲,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见桓侯而还走”。要注意讲清古今字和通假字的  相似文献   

6.
汉字之最     
汉字从笔画上来看,9笔的字最多,其次是10笔和8笔的字。笔画最少的字是1笔写成的“一”、“○”和“乙”三个字;笔画最多是“齉”字,共36画,音 nàng,表示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汉字中同青字最多的是读“yì”的字。《现代汉语词典》(1995.5.北京第166次印刷)里读“yì”的字共有90字。读音最多的是“哪”、“和”两字,这两个字都有五种不同  相似文献   

7.
多音字风波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教第一课《我爱问》。教生字“俩(liǎ)”时,有的学生读成两(liǎn!)。我教他们正音,余泓烨说“:‘俩’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其中有一种念liǎn!。”我脑子里根本没有这种概念,就断然否定。余泓烨在下面紧闭嘴巴,流着眼泪,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为了让他心服口服,我让他查《现代汉语词典》。他查到了,字典上有两种读音,一个念liǎ,另一个是liǎn!:伎(jì)俩(liǎn!)。我知道是我错了,怪不得他抹眼泪。怎么办?我马上向他承认错误说“:余泓烨,对不起!是我错了,你是对的。”我又对全班学生说“:余泓烨说得对‘,俩’确实有两…  相似文献   

8.
《揠苗助长》是一篇经典寓言,薛法根和戴建荣两位名师都执教过,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把“揠”字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同样选择了指导学生讲故事这一教学手段,但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精彩. 1.“揠”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薛法根) 师:上语文课首先要识汉字.(板书“日”)认识吗?下面加个“女”,认识吗?“要”读yàn,安静、安宁的意思.(生读) 师:再加一个框“亡”,这个框也是一个字,读xì,加框后“匽”还是读yàn,是把东西藏起来的意思.再加上提手旁,合成一个新的字“揠”,读作yà.(生读) 师:汉字非常神奇,有许多汉字是由独体字一个个合成的.  相似文献   

9.
有的教师在讲读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沉甸(diān)甸地往下坠”和第八册《挑山工》一文“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diān)甸的货物”中的“甸”字时,把“甸”字作为多音字来处理,因为“甸”字还有另一种读音“diàn”。这种教法是错误的。据查,“甸”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只有一个读音“diàn”。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diān”音是一种变调读法。说到变调,就不能不介绍一下调值。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  相似文献   

10.
窍门一:据义辨音。我们知道,意思不同,其读音也会不同;理解了一个字的意义,其读音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的多音字,在我们高三总复习阶段应该列表予以归纳。我积累了一些,以飨同学,也希望你在此基础上再积累一些如何?比如:“角”,在表示坚硬的东西或嘴角义时读“jiǎo”(如牛角、角钢、角尺、口角流涎),在表示竞争、争吵义时读“jué”(如角斗、角逐、发生口角);“曲”,  相似文献   

11.
说“读破”     
“读破”是古人把某一个字变读为另一种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语法作用有了变化的一种方法。词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当某一个字引申出新的意义或语法作用时,古人常把这个字念成另一读音以示差异,这就是“读破”。例如“衣”字,《说文》释为“所以蔽体也”,是名词,读平声,而《广韵》未韵作“衣著”解,是动词,念去声。这就是“读破”的结果。“读破”,主要是改变声调,所以有人把“读破”称为“四声别义”,即通过四声的改变来区别词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字典>把"凵"读作qiǎn和kǎn,把"()"读为qiǎn,<汉语大词典>把"凵"读作kǎn,同时二书认"凵"为"坎"的古字,均误;"凵"、"()"的正确读音是quǎn,"凵"非"坎"的古字而无kǎn音.这两部辞书把"()"、"()"、"()"、"()"、"濈"、"()"、"霵"等七字读为ji亦误,这七个字均应读zi.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科》2006,(10):2-5
范例简析例1(2005高考全国卷Ⅲ)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解析】答案B。B项两个“宿”字都读s敶,两个“落”字都读lu惏,两个“差”字都读ch仭。A项两个“强”字读音相同,都读qi儯n犂;两个“纤”字读音不同,前“纤”读qi劋n,后“纤”读xi仭n;两个“长”字读音不同,前“长”读ch偄n犂,后“长”读zh儯n犂。C项两个“解”字读音不同,前“解…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中的“欲安所归乎”一句,课本注为:“要回到哪里,意思是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安,哪。”笔者认为,这条注解欠确当,特别是单注“安”为“哪”更是不妥。受其影响,有的人把“所归”当成了“所”字结构而连读。其实,这样读法是错误的。在“欲安所归乎”这句话里,“欲”是能愿动词,“乎”是表示问话的语气助词,这是不难理解的,问题是出在“安所归”这三个字上。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高考,了解误读类型1.形声字误读。如2003年全国卷第1题,C项的“诣”(yì)、“隘”(ài),D项中的“霰”(xiàn)、“谄”(chǎn)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旁现在都不能正确表示读音了。但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误读为“zhǐ”、“yì”、“sǎn”、“xiàn”。2.形似字误读。如2002年全国卷第1题,加点的字全是形似字。A项中“碱”和“减”同音,B项中“弹”和“惮”同音;D项中加点的字分别读作:滇(diān),嗔(chēn),缜(zhěn),填(tián),慎(shèn),它们的读音全不相同。3.多音字误读。如2001年全国卷第1题,B项中“泌”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在…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注释里,有四处不够准确,现提出拙见,以就教于诠注者。 (一)“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课文注释:“[交广市鲑(guī)珍)从交州、广州(现在广东、广西一带)采办的山珍海味。鲑,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鲑,有三个读音,一读guī,鱼名,亦称“鲑鳟鱼”。又是鲑科鱼类的通称;二读xié,鱼类菜肴的总称。杜甫《王竟携酒》诗中有“自愧无鲑菜”之句;三读wā,如鲑(龙虫)(lóng)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此种音义不常见。“交广市鲑珍”的“鲑”,根据上下文意和课本的解释,显然应读xié,不能读guī。 (二)“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课文注释:“[(yànyàn)日欲暝]阴沉沉地,天快晚了。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晻”有两个读音:一为ǎn,昏暗的意思;一为yǎn,日无光的意思。晻晻,即日光渐渐暗淡的样子。课文把它注为yàn,实是yǎn之误。 (三)“踯躅青聪马,流苏金缕鞍”课文注:“[踯躅(zhùzhú)青聪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踯躅,原意是缓慢不进。”其实,“踯躅”一词,早在高中第一册(一九七九年版)《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文里已经学过。原文是“就这样,老汉拄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踯躅在田野上”。文后注释:“[踯躅(zhúzhú)]徘徊不前。”本课再一次注释,本属多余重复,而且注音错误,自然要造成学生认字混乱。  相似文献   

17.
《七根火柴》一文有三句话使用了“粘”字:①他……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②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面粉……⑧……打湿了的头发粘在前额上……“粘”原来有两个读音,一读zhān,一读nián,在读nián的时候有一个异体字“黏”,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已被淘汰了,《语文知识》1993年第7期《“粘”字的读音》一文也如此说。然而1988年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学校组织教学教师去听一节汇报课,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23页的“倒数的认识”。授课教师读成了“倒(dǎo)数的认识”。在评课时,大家就这个字的读音各抒己见,有人说读 dǎo,有人说读 dǎo。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找了《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218页至219页中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9.
"散"的读音     
正杜老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泉城》中的"明珠散落"的"散"字的读音,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老师认为读sǎn,有的老师则读sàn。我有些困惑,请问到底怎么读呢?山东省阳谷县侨润明德小学李淑杰李淑杰老师:当多音字处于词语中时,要查阅词典,看看这个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例如"间"是多音字,在"中间"跟"间隔"中读音不同。查阅《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对2000余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发现:如何处理多音字是测试时经常遇到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多音字,也称异读字,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如“长”有cháng和止zhǎng两个读音,一般来讲,测试单音节字词时,“长”读cháng或zhǎng都应算对;在双音节字词和朗读篇目中,则只能选用正确的一个读音,如“长远、长久、长寿”等词中必须读cháng,“长辈、首长、尊长”等词中必须读zhǎng,否则算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