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引起的,对此,笔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当代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近代以来人类活动方式(以人对自然全面控制与利用为标志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考.在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两种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其争论的焦点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以及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的不同理解,并由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与基于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他们关注于其价值维度,从实践论的角度阐发其深刻内涵。我们应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在当代谋求“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伦理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生态伦理学就是伦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两种截然对立的发展观念,而人类中心主义又经历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分别代表了"以人为重""人物并重"和"非人为本"的价值选择。对三种理论的辨析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基础的思考,从以下几点阐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1)价值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分是近代的产物;(2)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二元论世界观基础上的,这种世界观具有内在缺陷;(3)不能用逻辑来反驳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逻辑基础”是人类中心主义同样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终将被绿色发展理念吸收部分精华之后所批判。生态中心主义无疑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了人类自身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其所强调的生态系统或生物体本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过高,甚至偏激地认为为了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平衡,去牺牲人类的某些价值和利益来保证,这一理念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绿色发展观正是基于两种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吸取精华并去其糟粕,充分将绿色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主导,逐渐成为中国绿色发展观的最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伦理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激烈争论。人类中心主义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合理性,是以人的价值和利益为轴心的,不是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当今的生态危机以及一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恰恰取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全面理解及真正践行。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戴维.佩珀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中第三代重要代表人物。面对有些学者把生态危机的责任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时,他提出要重返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及其后现代主义倾向作出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改造生态中心主义,实现红绿联盟和建立本质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全球性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并已经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流派。那么,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是应该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呢?通过对诺顿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墨迪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得出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条更好的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心理学的生态危机观点,透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上,分析环境危机在个体心理层面的成因以及解决途径。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求所有人都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可持续的发展观才是必然的选择,而生态心理学正致力于改变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这也正是生态危机的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心主义”或“欧洲中心主义”是异质文化交流的关键词,但中心主义在更多的情况下却被抽象地加以研究。从普遍意义上的中心主义、社会特质的中心主义出发,把华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放在明清之际儒家与基督教的交往与冲突的语境来进行考察,能够对中心主义的形成、普遍的中心主义乃至华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有一个更为切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潮.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提出反思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合理性,对其应以批判的态度看待.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人类控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尚未完全充分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忍受的时代,但是,马克思已着手从自然观、实践观和主体性思想三个维度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坚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对其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却不一而足,在面对"人类中心主义"可否超越的问题上,更是莫衷一是。自柏拉图以降,人类就踏上了"自我中心"的超越之路,但此种"超越"并非等同于"废除",而应该是扬弃,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确又具有不可超越之处。笔者认为,人们改进自身思想,从敬畏人类到尊重自然的转变,恰恰正是解决矛盾,统一超越与不可超越辩证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云图》,发现小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考,作者在小说品中着力展现了缺乏环境意识的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精神的异化和家园的覆灭.这一视角的阅读,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尴尬及其可能导致的生态危机,还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米切尔的自然观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内在的局限性又必然使之在新的发展时代陷入困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既具有立场的相似性,又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它一方面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虚妄性,另一方面又重视发展的实践性、层次性和适应性,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人类中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内比较关注《沉没之鱼》的主题研究,所以,基于生态女性主义,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远离自然、受到迫害和回归自然、恢复人性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有一定的新意,研究发现,《沉没之鱼》是一部富含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旨在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履行保护自然、重建生态平衡的责任,最终重返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This essay is to analyze and study human’s encroachment and despisement on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Ishmael,as the implied narrator,witnesses the human’s exploitation on nature.The evil consequences are brought by anthropocentrism and people who exploit nature receive severely punishment somatically and spiritu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