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杰 《师道》2009,(3):6-8
人们说王玉明是“院士诗人”,或许多看到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头衔上的光辉。而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我立刻体会到了“院士诗人”的另一种意味。王玉明的和蔼、平易与质朴,跟文人身上常有的那副“派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2.
张景中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1936年12月出生于河南,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广州大学教授.最近他主持的“智能教育平台系列软件”被誉为“教育软件研制的里程碑”. 张景中院士长期致力于数学科普工作.他的科普作品高屋建瓴,妙趣横生.他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事例,向青少年学生讲解数学思想,普及数学知识.多年来,无数的数学爱好者成为“张景中迷”. 本文经张景中院士同意摘自他所著的《帮你学数学》一书.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千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富翁”,却有着青睐便宜货的“怪癖”。一次,他看到商场有打折到10元一件的衬衫,一下买了10件。他说:“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穿起来方便。”  相似文献   

4.
我的绿色梦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正式揭晓,全国共评选出50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上海曲阳新村第4小学的张禺页琦同学便是其中一位。他获奖回来的这天,我采访了他———一个看上去特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21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资讯     
张启发院士获国际“杰出作物科学家奖” 近日,在巴西举办的第六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获得“杰出作物科学家奖”,以肯定他在作物科学领域做出的长期和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8,(8):15-15
近日,年逾7旬的杨叔子院士作客武汉桌学院,在与学院2000余名师生探讨如何“踏平坎坷,成人成才”时,他表示从大地震中看到“80后”的表现是很有希望的,绝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中国会因为“80后”而更加繁荣富强。说完,杨院士向现场的“80后”学生深深一鞠躬。显然,杨院士的这一鞠躬,蕴含的意义多多。  相似文献   

8.
孙曼霁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他在毒物药物研究中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孙院士与军事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十余年来从不懈怠。与试管、试剂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笑称自己为“试管院士”。笔者近期有机会前往军事医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军事医学科学院对孙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期,国际测绘学界出现了一种“李德仁方法”;80年代中期,李德仁博士“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难题”。 90年代初期,李德仁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0年代中期,他成为中国测绘学界第一位“双院士”。  相似文献   

10.
黄瑞 《今日教育》2009,(10):9-9
宋振骐院士是中国采掘工程专业产生的第一位院士。三句不离本行,他充满深情地称采煤是“入地”的事业。对于当前煤矿生产安全不容乐观的形势,他直言,重视科学开采可以有效预防采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郁铭芳院士是我国著名化纤专家,每年只有五六个幸运儿能成为他亲自指导的研究生,但令他深感庸措的是,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中,只有一个留校从事“本行”,其他人或是到了企业改做高分子方面的工作,或是彻底改行到500强企业做了销售。顾玉东院士对“缺乏人才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也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在谈到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时,与会院士的意见集中在“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上。  相似文献   

12.
小问号“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张一帆是山东省德州市北原六年级的学生。他从小爱学习,不懂的问题总爱问个不停,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问号”。他常向  相似文献   

13.
“在当选院士以后的十年时间内,从2004年开始争取头脑再清醒10年,向国家提出10条重大建议,再完成3个较大的科研项目,在已经出版10本专著的基础上再编著5本著作,再培养50名研究生,再发表30篇论文。”2003年12月31日,在长安大学新年团拜会上,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佩成教授面向全校宣读了他当选院士后的“113553十年规划”。如今,李佩成的“113553十年规划”早已超额完成,他依然保持着几十年不变的旺盛精力,忘我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诸多获奖的科学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吴文俊院士的成就涉及数学诸多领域 ,主要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成果 ,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 ,享誉世界 ,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引用 ,影响深远 .这次获奖 ,是表彰由他开创的数学新领域———数学机械化的卓越贡献 .数学机械化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古算 ,来源…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科技奖励》2006,(3):78-79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京病逝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16.
他是国庆50周年庆典最紧张的观礼代表,他是被清华同窗朱镕基称赞为“干大事的人”,他是对速度追求永无止境的“老神威”,他是让中国“神威”扬威的“中国诺贝尔奖”得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围工程院院士金怡濂。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余景池主持的“高精度光学非球面加工技术及非球面数控加工中心”项目的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时,王大珩院士对他说:“祝贺你,你解决了我一生中的一个梦想”。1999年,苏州大学从中国科学院引进薛鸣球院士时,薛院士说,必须同时引进余景池研究员,为此,苏州大学两位当时的副校长三次到余景池家相邀。  相似文献   

18.
黄昆院士于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黄昆院士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学术界赫赫有名,他的逝世,令全球物理学界受到震动。学术成就有口皆碑从“黄漫散射”到“黄方程”,从“黄-里斯因子”到“玻恩和黄”,以至“黄-朱模型”,黄昆院士在固体物理学发展史上建树颇丰。1945年8月,黄昆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两年中他完成了3篇论文,其中1篇论文后来被称为“黄漫散射”。1947年5月中旬,黄昆在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处短期工作。玻恩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量子力学和晶体原子运动系统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现代遗传学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教授。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因在遗传学领域有独特发现以及为锻造我国自己的遗传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杰出科学家奖”。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生命科学的领头羊”。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组织则将一颗编号为“3542”的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通过谈家桢的童年始步,告诉我们家长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市场竞争·和谐社会--访教育家杨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第红 《高教探索》2006,(2):9-11,17
杨叔子先生系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他积极倡导在理工科大学中开展人教育。要求他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读《论语》《老子》,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人风暴”。作为院士,他有着深厚的人底蕴。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融合。本刊记近日与他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精神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