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放”是一条必要的途径,“放”是一种大胆的手段。“放”就要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放”就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欣赏。但会“放”就要会收,而且还要收好。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牢固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珍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许多教师教学时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会过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失控或离轨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放”之不当,“放”不适时。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必须讲究“放”的策略。 一、“放”在知识的联系与发展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决定了知识间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掌握新知架起了桥梁,也…  相似文献   

3.
王正勇 《考试周刊》2012,(84):76-76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就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教学的一条必要途径,“放”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标新,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放”了就要“收”,“收”得要适时、自然,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师的“放”,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大胆地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要保证。要真正做到“放”,就要求教师既要在思想上能够做到勇于解放,“敢放”,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如何“放”的重要问题。“放”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合理掌握“放”的度之外,还要智慧地设计“放”的技巧和手段,这样,才能使“放”真正起到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潜能的作用。放手“合作”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外在表现之一。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通过不断的…  相似文献   

5.
“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他们只“放”不“收”,步入“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了主见,教学也失去了主次,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应该学会“放风筝”:既要有目的、有指导的放,又要在放的基础上合理地收。数学课堂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学生的思维就象那五彩斑斓的风筝。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数学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尚红艳 《教师》2012,(19):73-73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化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化学”只能是量的积累,老师讲多少,学生便知多少.  相似文献   

8.
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赏析文中的句子是常见的高考题型.备考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鉴赏评价的答题模板,更要教会学生答题的微技能,即学会梳理、聚焦、细察的“明向”微技能;学会在还原、转换中比较、提升的“善思”微技能;学会能抓核心信息、关键词语并引述用于分析的“优答”微技能.  相似文献   

9.
施海 《四川教育》2020,(6):39-39
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去体验、去生成。受传统教育的束缚,长期以来,学生被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在呆板、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彰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多引导,学会“扶”与“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王雅芬 《教学月刊》2003,(12):10-13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英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立足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积极思维、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创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应该是如何教会学生锻炼,使学生学会和会学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去学,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设计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处于教师“给”、学生“收”的局面,学生仅仅满足于学会。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身体练习和接受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因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动作技能得到同…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学生创新思维的规律和特点。目标教学是一个由“领”到“放”的过程,是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目标教学的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设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学,直至达成目标,并且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的教程。运用目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构建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一、确立目标———教师导趣,学生生疑。确立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状况、认…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应注重“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说、去做、去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说到体育课上的“放”,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等同起来,所以体育教学到了该“放”的时候也不敢“放”,惟恐沾上口诛笔伐的“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放”。“放羊”式教学教师是旁观者,教学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学生无目的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课标》下的体育课表现为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因此,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教学观念下,体育教师应该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放”的正确观念,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通过教师积极地运筹帷幄,达到课堂…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五放”,即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心得;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到“五放”呢?  相似文献   

17.
说到体育课上的“放”,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等同起来,所以体育教学到了该“放”的时候也不敢“放”,惟恐沾上口诛笔伐的“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放”。“放羊”式教学教师是旁观者,教学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学生无目的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课标》下的体育课表现为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因此,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新教学观念下,体育教师应该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放”的正确观念,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通过教师积极地运筹帷幄,达到课堂教学宽而有序,活而不乱。一、放权让学生带放权让学生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让学生轮流当体育委员整队、带操,轮流当小老师安排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培养体育小骨干辅导差生、当小裁判组织比赛、协助管理等。教师合理的放权让学生参与组织与管理,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出手,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且扩大教师视野,弥补教师照顾不周等情况。二、放手让学生选根据《课标》的要求可以允许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如,可开展“互动式——自主选”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建...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课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为“会学知识”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因为科学质疑、不断探索的意识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质疑、探索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处理好“放”和“引”的关系。“放”不是漫无目的放鸭子,“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实践、发现、发展的空间,“放”的时机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在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思维能力,有助于情感熏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环节上“放”。这往往是一堂好课的重心所在,不少优质课的高潮便因此而光芒四射。佳木斯市第十中学张雅文老师在《死海…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因此,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谓“放”,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已有能力基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奥秘;所谓“导”,即当教学难度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失去思维效能暂时“卡壳”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