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晓云 《广西教育》2013,(6):10-10,34
1971年美国学者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概念,按照Haugen的说法,语言生态是指"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语言生态的相关概念提出后,在国外受到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国积极响应,给予了热切关注,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在大学开设生态语言学课。20世  相似文献   

2.
曹迪 《教育学术月刊》2015,(3):55-60,74
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国家,在语言教育政策领域秉承多元文化主义的治国理念,以语言教育认同观和语言教育权利观作为政策指导观,制定了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为实现加拿大"多元一体"的社会格局奠定了和谐的语言基础;为加拿大各族群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政策保证;为推动加拿大民族语言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与多语言的国家,语言生态复杂且丰富,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的演变和历史、政治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理论,文章综述了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三个方面梳理了其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分析了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丰富我国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的国别研究,同时为我国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浮现主义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和新颖的研究视角。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在语音、言语产出、词汇、句法和话语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综述了这几方面最新的进展,并探讨了浮现主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了语言习得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加深了对语言习得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诗歌革命,曾经把白话假定为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语言,提出了"自然的音节"、"自然的韵律"等创作主张.具有个性主义倾向的小说则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五四语体"--倾诉式话语--抵达主体的内心世界.在现代汉语建立之初,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新的语言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地传达语言背后的内容.相对于这一问题,语言形式上繁与简、雅与俗的讨论,都不具有本质性.现代汉语的修辞理想,与现代文学的个性主义诉求高度契合,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斯泊森认为语言学家应忠实记录语言的使用情况,而不是人为地去规范语言的使用;应结合语言的发展史去研究语言,才能赋予语言理论最大的解释力;语言的本质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交际活动,必须结合使用者、使用情景、使用方式来考察语言;必须看到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和认知基础使得多样的语言中呈现出“人类共性成分”。以上观点可归纳为描写主义倾向、历史主义倾向、交际主义倾向、认知主义倾向。当今语言理论的发展事实验证了叶氏观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政策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语言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关沿线国家的语言及其语言政策的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东帝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历史上先后经历了葡萄牙殖民、印尼占领和公投独立三个时期,进而对其语言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Ruiz提出的语言规划观模型,东帝汶在三个时期内的语言政策可分别被概括为"语言放任政策""语言同化政策"和"语言多样化政策"。对三个时期语言政策的梳理,有助于总结后殖民国家语言政策的规律,同时也响应了语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区多语种共存,语言生态丰富,各种语言呈现出不同于本来系属语言的特点。本文从青海境内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入手,简要分析了青海地区语言研究的语言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哲学和语言学视域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了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及其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蕴含的语言观,从中归纳出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五个层面体现出的"语言工具论"的哲学观念,以及"历史比较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的语言观念。体现出他的语言观是维吾尔族民族智慧的储存库和历史记忆的档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多民族主义、多文化主义是它在世界体系下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多文化主义作为一种反西方主义的意识形态,近二十年来活跃于美国的学术界,对美利坚民族特性构成了威胁并与唯英语主义长期处于博弈之中。虽然这场博弈之战未至于扭转美国语言立法的主导倾向,却是美国今后语言规划中不得不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语言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对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两种语言习得理论一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分析,探讨了合作学习在语言习得方面的一些特征和意义,强调了合作学习注重学习内在动力和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明仙 《文教资料》2011,(14):41-43
语言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学习使用某种语言的有效程度。高师学生语言态度个案调查显示,普通话认同度最高、英语次之、方言最低,但英语学习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情感性让位于功利性,语言生态现状已超出了语言可以自我调控的"生态域限"。语言生态和谐意识指导下的有效调适,有助于建构以普通话为主体的多语和谐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提倡保护所有族群的文化权利与资源、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的多元化取向。我国与加拿大同为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国家,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探讨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将为我国的语言教育理念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语言生态学揭示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分析语言的生态因素。本文从语言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和揭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要素——教师、学生、教法以及环境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职业外语",包含着丰富的职业现场文化,反映了语言教学的职业本质特征和岗位思维习惯,通过现场设置,以职业任务、岗位、项目,建立专业、课程、文化的"职业外语"教学体系,提出教学路径、教学模块、现场模块三个方面的建构,在语言生态、语言机制、语言内涵等理论上建立现场教育的人文立场.  相似文献   

17.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讨论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如何批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其次从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两个概念描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最后简要探讨了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从神学的立场出发,将语言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语言自身思想存在的传达,其承载着上帝的启示和真理,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神学的"总体语言"观。在这种"总体语言"观中,上帝的语言、人的语言和物的语言三者之间协同交流,表征着原初世界和谐统一的圆满状态。语言的堕落是现代性灾难的起源,从此人类开始跌入经验萎缩、罪恶横生、意义死灭的世俗世界深渊,真理裂化为碎片散落或隐匿在历史的废墟之中。本雅明呼吁辩证唯物主义者打破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表象,冲破资产阶级工具主义语言观的牢笼,从历史的废墟中将真理拯救出来,重建原初伊甸园般和谐统一的本原状态,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与彻底救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和对生态整体主义的发展,探讨了卡逊所引发的"新行动主义"运动对唤醒人类环境意识、促进人类环保运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