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从现今仍在大众中使用的一些不规范简化汉字入手,论述了规范化的活动性,认为应客观对待这种现象,以保证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多民族聚居,族群的互动促进了语言的接触和交融,使这一地区的各种语言呈现出不同于本来系属语言的特点。本文从青海境内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接触入手,分析论述了青海地区多元文化交融下语言接触后产生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3.
青海蒙古族在习得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语音偏误。本文根据调查,分析了蒙古族学习汉语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偏误。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规范化是语言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而言语的规范化则受交际对象心理和所处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言语规范化是以语言规范化为基础的 ,语言规范又从言语规范中吸取固定表达以成规范 ,但二者绝不等同。其次 ,语言规范化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是人们言语交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言语的规范化是一个运动着的过程 ,与特定的时代、社会以及交际环境密切相关 ,言语交际中的简明、得体有时是要突破言语规范的要求。甚至违反语言规范的规定。比如 :“我请您给我买一张去西门的票”和“我请您拿出您的票”这两个句子都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定 ,是…  相似文献   
5.
西宁方言中SOV句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西宁方言中SOV句式,着重从历史、文化、语言本身的特质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西宁方言是汉语与其他民族语言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区多语种共存,语言生态丰富,各种语言呈现出不同于本来系属语言的特点。本文从青海境内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入手,简要分析了青海地区语言研究的语言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参照语序类型学的基本理论,从西宁方言的"哈"、"俩"人手,以Greenberg总结的45条人类自然语言语序共性规律中与句法相关的共性规律为尺度,比较西宁方言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语序类型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西宁方言是后置词语言特征明显的语言,与前置词语言特征明显的普通话很有距离.该特征的形成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宁方言SOV各种句式和境内阿尔泰诸语言相关语言现象的比较入手,用罗列语言事实和分析两类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来表明,西宁方言在遵照内部发展规律的同时,因为族群的接触而产生的语言接触促成了目前这种阿尔泰特征明显的特点,这一现象支持桥本万太郎北方汉语阿尔泰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各级政府为提高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从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级别等方面,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极乐乡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情况进行调研,查找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从提升干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意识,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培训教材的研发,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建设等方面提供解决策略。希望以此为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