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以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诉求为重要前提、以共同形成的精神合力为凝聚内核、以交往互动为本质体现的共同联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吸收了科学共同体以及学习共同体理论范式,从实践育人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提出回应,对新时代创新发展提出新思考。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须以共筑愿景目标、共引精神价值、共构理论体系、共同协商参与、共建制度规范为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中层角色定位的多方博弈,遮蔽了中层本体所应有的价值功能,从不同角度消解着中层的完整独立存在。中层角色的审美想象在于超越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从合目的性、主体间性、自组织性三个维度建立人与人相通的教育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理解个体的价值,并且充分彰显个体的主体性价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工作追求,树立价值自觉;形成以优化学校治理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彰显创新精神;建立以实现共同价值为目标的共同体,形成共同愿景,是学校中层角色进行审美建构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价值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对学校育人质量和发展方向具有深刻影响。进入新时代,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转化为学校育人实践和高效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高质量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彰显学校参与国际基础教育治理的中国教育经验与智慧,这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基础教育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升优质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应从三个方面着力:追求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愿景领导力;助力城乡"教育共同体"优质均衡发展的协同领导力;引领全球基础教育治理的国际合作领导力。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相似文献   

5.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后现代主义与人群组织性哲学观等理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以人为本、以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实现"学习生活化";创设学习文化情境,建设学习生态环境。其建构及演进模式是:教授引领、"以人为本",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引领教师间对话、协商,建构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知识管理"嫁接校本教研制度,促成学习文化情境;自组织、自激励、自反馈,催生学习文化生态;使具有文化生态属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走向自进化、自生长、自完善。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基于成员互动、社会支持和知识共享,为教师教育实践构建一个平等多元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包含四个构成因子:共同愿景;合作的反思实践;社会支持的工具与资源;意义建构的学习评价。走向文化生态的教师教育实践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旨在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构教师专业信念;职前教师走向专业纯熟,实现自主发展;推进大学与中小幼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走向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即以"图书漂流"为引导,全面推进课外阅读行动;以"构建教学模式"为路径,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优化集体备课"为手段,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从三个方面反思了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即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旨在区域教育的开放与共融;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有"和而不同"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8.
2009年,江苏省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了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成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中为数不多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学校通过借鉴普通学校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并结合特殊教育的特点,以文化立校、启迪心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着力打造"心教育"学校文化,确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的共同愿景,将"爱心铸就师魂,耐心见证师情,信心成就未来,恒心创造奇迹"作为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终身学习思潮勃兴、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推进的时代境遇下,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与行动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良好平台。然而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仍面临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模糊、自我与群体效能乏力、团队学习内容泛众游离以及系统行动研究共振力缺失等现实挑战。基于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组织理念和管理策略,可以通过确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实现团队自我与群体效能的正向性、设计精准深刻的学习模块、体验深度的学习历程等途径强化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与教师团队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建设高质量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多元主体、共同愿景、合作参与、实践取向、共享共赢构成了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核心要素。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目标导向功利化、合作形式表层化、思维方式行政化、改革主题理论化等现实困境。突破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的藩篱,需要树立善治理念,优化治理路径:培植共享性思维,达成共同发展愿景;强化制度性保障,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坚持实践性取向,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重塑合作性文化,营造共生共赢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义 《考试研究》2011,(5):77-83
教育考试的结果虽然描述的是学生学业成绩,但其功能着眼于对学生学业学习行为的描述和价值的确定,着眼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中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反拨效应。理清教育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重视对试题设计的研究和对考试成绩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教育考试的有益反拨效应,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教育思想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上体现出了大教育的视野,他将教育和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教育的目的观上,他以实现个性、群体的自立为逻辑起点,以立人为根本的目的;在美育观上将美育和培养“完整的人”联系起来。这些都使得他的教育思想具有了超时代性,具有了重要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本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业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宗旨,它倡导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提升学生主体价值.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视野,“以生为本”、“健康第一”无不透射出生本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揭示生本教育思想理念,并积极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推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课程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基础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进而提升其生命高度。新教育实验尊重个体的生命成长,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个性化课程,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和主要内容,强调共同体及其愿景的价值,致力于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将教师成长作为逻辑起点,构建“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引导教师在增强职业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第二课堂"蕴含丰富的内在价值并产生多样的外在价值,是教育价值的综合体现,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高校"第二课堂"在内容安排、制度设计、理论探索、育人实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也面临定位模糊、内容泛化、评价主观、指导缺位的现实制约与发展困境,其本身具备的教育价值未能实现。"第二课堂"建设应秉持"以本为本"的基本导向,与第一课堂的交互嵌入,面向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建构新政策、新规范,形成教育共同体,实现教育价值回归、增值和再造。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dia has accorded a mission status to ‘Education for All’ over the past decade. Since Independence this goal remains elusive, due to certain disadvantaged groups remaining out of the fold of education. One such group is the ‘disabled’, within which those with severe learning difficulties (SLD) pose even more problem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need to implement a community‐based model of integration for the SLD, and strongly advocates a holistic, community‐respons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The model views the primary school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 placing equal importance on othe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as an active and vital partner i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and support services seems to hold the key to success in achieving integration and education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行动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或者说,教育是一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基本问题,是论证教育的目的及其内在价值问题。或者说,有价值的教育目的的确定与追求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认识"存在"的普遍规律问题。教育哲学,是哲学与教育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的基本问题的学问。重点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价值,和人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在教育进程中产生的哲学问题。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论证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即对于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批判属性已为学界普遍接受,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仅就教育论教育是纠缠不清的,因此需将教育问题置于哲学的场域之中,即通过“教育是什么”的言说来追问大学批判“何以可能”的答案。教育是关涉价值的“事”,肩负价值引导的责任,其意向在于人的整全存在,有价值的领域就有批判的必要,这就是大学批判“何以可能”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本是人的教育,其重要本质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和完整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己任。然而在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成人教育价值追求中人文精神缺失。基于此,成人教育需加大人文知识教育的比重,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个性和谐发展的公民为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指出要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聚集平台的教育功能受到更多的关注。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冲破了高校的传统樊篱,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为学生社区更好发挥教育功能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不少高校积极开展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改革,社区书院、社区党建、智慧社区、学生自治和邻里规划等社区新型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得到了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