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玲  刘贤虎 《教育》2014,(8):33-36
我们秉持这样的观点:学校才是课程生长的地方;我们追求这样的理想:让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更焕发教师的个性。——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师生的"优雅"远近闻名。络绎不绝的来访者发出的感叹有着惊人的相似。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校长帅宁华说:松山湖中心小学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夸张,我的确觉得她超凡脱俗。看到她,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让我想到了上个世纪经亨颐先生在浙江上虞创办的白马湖中学。经过这次在松山湖中心小学学习,再一次坚定了我对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挑战。如何克服长期以来单一的课程管理制度导致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课程面前的"忠实执行"状况,重视并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在课程面前有所作为,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面前的全新课题。一、案例分析: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再造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建设探索很好地应对了这一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3.
王玲玲 《教育》2011,(11):35-39
有人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为课程改革领跑者。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则从课程改革入手,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整合及课程校本化的一个典范,可谓课程领跑又一人。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教育》2011,(31):35-39,34
有人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为课程改革领跑者。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则从课程改革入手,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整合及课程校本化的一个典范,可谓课程领跑又一人。课程改革——学校高起点开局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23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考察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简称松山湖小学)时,得知该校学生每天练字14分钟,从入学到毕业所有习字都留有档案,且师生共同参加书法考级。望着学生们伴着《爱我爱我中国字》的特制音乐端坐习字的情景,她禁不住连连称好。称好的还有纷纷前来考察的,来自广东省内外和欧盟学校的小学校长们。吸引他们跟岗学习的是该校的拓展型课程"五个一"(简称"五个一")。松山湖小学拓展型课程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校长应如何通过课程领导,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整合为一体,形成学校特色,彰显学校文化?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刘建平校长。  相似文献   

6.
<正>松山湖大道是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往东莞市区的黄金通道,被誉为绿色生态休闲走廊景观大道。驾车行驶在这条依山就势的大道上,游者体会到的不仅是现代交通的便利与舒适,更有饱览山湖间"落霞与白鹭齐飞"之美的享受。据悉,这是松山湖建设者秉承"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开发理念,对生态资源实行保育性开发的成果。坐落湖畔的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承创新文化之底蕴,得自然山水之灵气,在刘建平校长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7.
<正>松山湖中心小学坐落于优美的东莞松山湖畔,这一绝好的地理条件似乎给了学校的建设者们泉涌的文思和无尽的灵感。经过十年辛勤经营,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建设者为这里的师生和家长创造出了一片教育与成长的圣地,也给参访者带来了无数的赞叹和启示。校长刘建平是相识已久的湖北老乡,是我当年跟随导师在湖北参与整体改革和主体教育实验时结识的朋友。一直耳闻他在东莞发展得很好,但一直没机会见面,十月下旬终于有机会专程造访,目睹了松山湖中心小学发展的蓬勃气象和良好态势,我才有了些许底气写出这篇"见证"。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十年的课改进程中,中小学美术课程逐渐扭转了以往"重技法、轻素养"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作为"情感人""道德人"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些可喜成绩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从低段到高段呈现出"热爱—喜欢—平淡—无所谓"逐年弱化的态势,导致学生看似学习了很多内容,但并不能掌握一项美术特长伴随其成长,美术课程陷入"博学无术"的状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松山湖中心小学")明确提出了深度课堂三要素,即学科深度、交往深度和思维深度。学科深度指向学生掌握核心学科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2013年11月下旬,我刊广东站组织了广州、中山和东莞等地45所中小学的350余名校长及业务骨干考察了松山湖中心小学、龙岗中学、松坪学校及华侨城中学,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它们的特色教育开展情况。作为随行记者,笔者与考察团成员一同领略了松山湖中心小学的"班级精神家园建设"模式、龙岗中学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松坪学校的"先学后研·三段六式"模式以及华侨城中学的  相似文献   

10.
松山湖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松山湖畔,正如松山湖给人的感觉一样,四处洋溢着清新的气息一——不仅空气清新、环境清新,特色课程更是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正如刘建平校长所言,“穿别人的鞋走不了自己的路,有生命力的课程绝不是‘山寨版’”,松山湖中心小学的拓展型课程就像一汪“活水”,给学校注入新的生命。给学生注入终身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自设立起始终将"科技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作为自身发展目标,但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及产业集聚效应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等。松山湖科技园区应通过加快园区聚集整合与产业化建设、强化园区内企业的关联性、提升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园区开发模式等具体措施来推动松山湖科技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的回归,是一种理想,是一个方向。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进行的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品德课程重建,拓展了学校"全人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一、品德学科化思维及其影响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是改革开放后脱颖而出的新事物,历经20余年,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学科化思维也根深蒂固,影响和制约着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正>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之旅,是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之旅;学校"全人课程"成长与丰盈的过程,也是教师课程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的"数学磨课俱乐部",一共参加了7期,成为"磨课"最多的数学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实现了从理论到艺术再到生命的"三跳",真正领悟到了课程教学的真谛,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笔者于2021年12月到广东省刘贤虎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一周.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我们参观校园,了解学校文化和发展历程,学习了丰富课程,聆听专家讲座,走进课堂,在一系列活动中品味教学智慧,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全景式感受一所名校传递的教育气息,探寻其成长的密码.  相似文献   

15.
<正>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从根本上把握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互动关系,让学校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我校拓展课程中的"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就是播种诗情、收获诗意的课程。它是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名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涵养儒雅气质。我们的做法是"新经典,新诵读",让学生在读、唱、吟、舞中优雅前行。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直接影响其发展和成长质量。2006年始,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历时5年,从学生的生命需求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开发出了"全人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塑造精神生命,拓展型课程关注自然生命,体验型课程构建社会生命。三者关联互动,共同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拓展型课程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课程总框架下,由教师们自主细化、研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它追求技趣互促,全面焕发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东莞大学城是依托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校集群,其建设与科技园区同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于2002年1月开始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东莞松山湖中心幼儿园作为一所高配置、高标准,具有国内一流硬件基础,拥有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的优秀教师团队的公办幼儿园。松山湖中心幼儿园的开办,为众多来东莞松山湖创业和置业的海归、博士等高尖人才的户籍子女提供优质无忧的教育,这是松山湖教育独一无二的资源与优势,与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园极为匹配。一所新开办的高起点幼儿园,具有怎样...  相似文献   

19.
陈愉 《中国教师》2012,(2):15-16
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特色。 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样且变动的,但学校特色却是所有评价万变不离之“宗”。此次观摩学习活动所走访的三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如:深圳福南小学的“新方式、新课堂”教学模式,深圳天成学校所倡导的“美好教育”以及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五个一”拓展型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我出生在粤北山区,小时候曾追着天上的飞机拼命奔跑,想让飞行员把我带上蓝天。我折的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得到小伙伴们真诚的掌声和羡慕的眼光。后来,我走出重重大山,到了深圳,在那里,纸飞机变成了模型飞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金牌梦。十年前,我来到松山湖中心小学,在与学校课程再造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的飞翔之梦有了更广阔的天空,实现了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之梦。一、教练变教师来松山湖中心小学之前,如其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