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明清档案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明清档案研究,对于完善档案学理论、促进明清历史的研究、揭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丰富内涵,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对明清档案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研究视野逐渐开阔,在明清档案编纂、辨伪、标准化等方面研究成果倍出。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在明清档案研究的内涵、范围、方法及编纂研究方面不断拓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明清档案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契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档案整理工作一直是明清档案工作的基础、重中之重。明清档案的整理,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历史地看,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明清档案是明清两朝留存下来的历史档案。清朝光宣年间,一部分内阁大库档案被转移到了国子监。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军机处档案又被转运到中南海保管。而八千麻袋事件的发生,使明清档案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有志之士积极行动,罗振玉率先出手抢救。由此拉开了明清档案系统整理的序幕!基于还原过程、展现细节的考虑,试对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4.
张蕾  刘旭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5):110-116
单士元的学术成就与故宫密不可分,在此他逐渐成长为明清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建筑学家,尤专注于档案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实践方面,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自创立以后70余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接收并整理军机处档案、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编辑出版明清档案、抢救孔府档案、研究样式雷图档等。在档案基础理论方面,他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构想,在档案释名工作中丰富档案目录学理论,成为中国档案目录学的创始人,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证了建国后明清档案编纂的发展沿革。建国后明清档案编纂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本文对四个阶段编纂成果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编纂成果特点进行研究,以期对未来明清档案编纂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2005,(10):24-24
为做好全国明清档案案卷级目录采集工作,建立全 国统一的明清档案检索体系,促进明清档案信息交流, 实现全国明清档案资源共享,依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印 发(档案资料目录报送方案)的通知》(国档发[1992]11 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规定了报送明清档案案卷级目录工作目标、 报送范围、方法步骤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14日,我如约到故宫,拜访明清档案专家、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现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秦国经先生。秦先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分配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将浩繁的明清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从这些故纸堆中来理清历史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热烈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80周年,追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自创建以来不平凡的发展经历和明清档案事业创业所走过的艰苦历程,追思和学习老一辈明清档案工作者为明清档案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我们把明清档案工作和明清档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姜珊 《兰台世界》2020,(3):12-16
经过检索统计,2018-2019年,两年间有43篇明清档案史的文章发表,14本相关的专业书籍问世。本文主要对这些明清档案史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探讨明清档案史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韦庆远是我国的历史档案与明清史专家,是利用档案研究明清史的典范。他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许多中肯的关于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经验和理论,对于当今的档案工作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晗的一生与明清档案的关系都非常的密切。从最初的大学时代开始,吴晗就得到了整理大内档案的工作,给了他接触明清档案的机会。从此以后,吴晗就与明清档案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明清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的现状、数字人文与明清档案工作的特征上的契合性及数字人文与明清档案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明清档案工作中引入数字人文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意义。基于数字人文视角,明清档案保管主体应当借鉴吸收数字人文的理念、技术与工具方法,并充分结合明清档案工作基础和实际要求,从不同方面进一步做好明清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章从明清档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分别对明清档案标题的构成要求,外形特征(标朱)以及加标的内容等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迎来建馆80周年。正如王刚同志在致我馆的贺信中所讲的。明清档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明清档案在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繁荣中华文化、推动学术研究、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就近10年来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作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档案传统的编纂和出版在档案缩微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清史纂修工程的需求,而民间档案的发现与编纂更成为了新生的推动力量.在此条件下,明清档案就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档案编纂的信息化,并建立多元的编研模式,明清档案的编研才能开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刘憬遐 《兰台世界》2012,(23):32-33
明清民间档案是研究明清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对其探讨有利于引起人们对这一时期民间档案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按档案的形成过程,其价值形式也表现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功能,发挥着政治、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伍媛媛 《历史档案》2017,(3):131-135
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明清档案数字资源作为国家数字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和利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思路与定位,对明清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做出了全面的部署。2006年10月,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北京联合召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会议,决定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等单位具体承担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试点工作,对档案数字化的机制、流程、技术要求、成果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明清档案"数转模"项目是档案信息载体从传统纸质转化为数字影像,再到模拟影像的二次转换过程.本文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实践,阐述了明清档案"数转模"项目质量管控的基本内涵、运作原则、主要程序和工作方法,以期促进珍贵档案资源的开发,避免经多种介质转换后的备份档案信息失去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20.
赵彦昌 《兰台世界》2007,(1X):48-50
陈垣先生在明清档案整理、利用和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此对他的明清档案的整理和成就作一总结,以期有助于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