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基于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本研究结合案例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并追踪其转型过程的进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赋能转型机制可分为管控赋能、价值赋能和级联赋能;(2)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创收型和编排型商业模式,且对数字化转型具有倒推作用;(3)协同驱动路径有集群创导驱动、价值创新驱动、资源连接驱动和精益管控驱动路径;(4)在协同推动转型过程中,价值赋能、级联赋能、创收型商业模式和编排型商业模式均是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条件,管控赋能是边缘条件。本研究拓展揭示了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的轨迹,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TOE理论框架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并运用fsQCA方法对收集到的26个数字原生企业和数字非原生企业的数据进行了组态路径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主要有三条,分别是环境-技术主导组织协同型、技术-环境主导组织协同型和技术-环境主导型;非原生企业由于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经验,只能通过两条不同的技术-环境主导型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且不同路径之间还存在着重叠路径和潜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企业智能化。基于TOE理论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借助爬虫技术归集基期企业年报中“数字化转型”特征词,筛选出175家开展一定规模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作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6个前因要素如何协同驱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多重前因变量协同发力,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作为结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组态主要有4条,进一步可归纳为技术-组织主导型和全要素驱动型,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各组态之间存在重叠和潜在替代关系,其中数字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度是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多重驱动因素之间的复杂组态效应,对制造企业数字化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构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收集汇总的27份先进制造企业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主要有四条,分别是技术-组织主导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主导型、技术-组织主导环境协同型以及组织-环境主导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路径之间的异同,发现组态路径之间存在重叠路径并且某些要素之间存在潜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构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收集汇总的27份先进制造企业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主要有4条,分别是技术-组织主导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主导型、技术-组织主导环境协同型以及组织-环境主导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路径之间的异同,发现组态路径之间存在重叠路径并且某些要素之间存在潜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TOE理论框架,构建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fsQCA方法探究6个前因条件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由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存在4条驱动路径,根据核心条件不同可归纳为“全要素驱动型”、“技术导向型”、“规模优化型”和“内外联动型”;而非高数字化转型仅存在1条“要素缺失型”路径。研究结果不仅从组态视角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而且也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浪潮下,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迅猛,重塑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企业数字研发的重要引擎。然而,驱动企业数字并购决策往往是复杂的,如何考虑数字并购中多重复杂因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活动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焦点。对此,以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路径为切入点,基于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以制度环境、企业异质性与资源寻求为并购分析视角,整体性地提出了由数字制度环境、企业数字能力与东道国数字资源构成的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组态模型。进一步,为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企业与数字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组态路径的异同,使用fsQCA归纳出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的5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S1(数字能力驱动型)、S2(制度环境驱动型)、S3+与S4(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与S5(战略自发型)。结果表明,数字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是大部分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成功路径。其中,数字能力是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并购加快数字化转型目的相吻合。数字企业实现数字并购高成效的共有4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C1(数字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和产业界所认识,但是已有研究未能系统揭示数字资源零基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动荡背景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以浙江泰普森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问题,构建了“间断-连续”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数字从属、数字匹配与数字驱动构成的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中,动态能力借由资源编排行动,从数字重组、数字捕获与数字感知三个维度逆向递进推动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自指性构建;技术动荡性会触发资源编排行动与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生成的演化间断,内化关键资源是实现数据驱动动态能力“间断-连续”跃迁的核心所在。本研究打开了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黑箱”,对数字转型背景下扩展资源编排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注数字化情境下的组织双元问题,同时突破传统净效应和单案例研究的局限,以及拓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边界,结合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实背景,运用组织双元理论,从结构双元、领导双元和情境双元3个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演绎和文献梳理,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对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双元能力提升组态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化水平、企业家精神、创新资源、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都不是“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双元能力的必要条件,企业实现高双元能力是技术、组织和环境多层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专精特新”企业提升高双元能力的组态有3种(共4条关键路径):创新资源主导型、技术与管理协同驱动型和政府支持下的自我驱动型,其中创新资源均为核心条件、具有普适作用,同时市场竞争均为非核心条件;(3)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双元能力的组态有4种(共5条关键路径),均包含创新资源缺失。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多层面分析自身现实基础,选取不同的等效组态路径提升双元能力,同时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归纳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为研究对象,对其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通路创新共同驱动了HTC的战略转型;后发企业遵循先技术轨道升级,后价值链环节跃迁的路径进行转型;技术创新遵循先聚焦创新性,后转向自主性的演化路径;通路创新遵循先寻求沟通性,后寻求可控性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45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技术、组织以及环境对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资源、高管技术背景、人才基础、市场竞争、政府支持等因素并不是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无法有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2)形成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共有5条路径,被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技术-环境协同型、技术-组织协同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型;(3)工业互联网应用和人才基础对于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普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背后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TOE分析框架,以2016—2020年6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NCA和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技术-组织-环境”维度的前因条件驱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表明:任何单一的前因条件均无法独立成为驱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受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企业数字人才投入、企业数字专利数、企业数字化业务模式和数字技术市场成交额六个条件的“多重并发”影响,并形成了数字环境孕育和内外联动渐进两类组态路径。环境维度因素是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重要原因。结合该研究结论,从加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因地制宜探索驱动路径、统筹优化数字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创新作为数字经济的源头活水,已成为催生新动能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如何优化企业数字创新机制及提高数字创新水平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以往研究多强调单一前因对数字创新的“净效应”,较少以整体框架探究技术、组织与环境因素影响数字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同前因间的联合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数字创新的影响机制,促进数字创新实践,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20家互联网企业为案例样本,基于TOE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方法,探寻技术、组织与环境三个层面五个前因条件对互联网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个前因条件不构成引致高水平数字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4条产生高水平数字创新的组态,可归为技术与环境协同的大数据能力赋能型(H1)、技术与环境协同的创新能力支持型(H2a)、技术与环境协同的大数据能力与创新能力联合支持型(H2b)、吸收能力与数字化情境双轮驱动型(H3);(3)存在4条产生非高水平数字创新的组态,且与高水平数字创新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组织要素联结关系,但其驱动组织协同管理与创新的内在机理仍然不甚清晰。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对人瑞集团2010—2021年从需求拉动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到智能匹配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了全景展现。结果表明,数字时代的资源编排过程包括业务资源数据化、数据资源场景化、数据资源智能化三个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影响组织的资源编排过程,继而影响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同时,数字资源编排基础上的数字化转型还重构了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创造机制,包括价值感知机制、价值联结机制和价值共创机制,继而驱动形成“客户—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动者”多主体间协同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着力点,吸引了海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文章对数字化转型文献进行回顾,通过“驱动因素-转型过程-转型结果”的逻辑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的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到环境、技术、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2)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是涉及全价值链的整体变革过程;(3)数字化对企业造成的结果效应具有两面性,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创新商业模式、重构组织设计、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还会造成隐私及数据安全等问题。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261家制造业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外部因素(数字环境、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和内部因素(内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多重联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会构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但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数字环境主导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数字环境助力下自主创新驱动型和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驱动型三种组态可以促进高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组态代表着不同内外部环境下转型升级的多重实现方式,尤其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数字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协同效应;非高企业转型升级也包含三种组态,它们均显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从整合视角挖掘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但目前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维度分析,情境与实际不符,因此从组态视角,比较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多重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为揭示我国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强度的多元路径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中10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大数据文本识别手段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检验资源基础、动态能力、行业竞争强度、环境不确定性、高管风险偏好、企业文化6个条件及不同条件组态对转型成效的效应,分析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1)单个数字化转型要素条件并不构成数字化转型高成效的必要条件;(2)存在5条驱动企业高数字化转型的路径;(3)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要素对动态能力要素有一定的替代性,动态能力要素对资源基础要素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行业竞争强度要素对动态能力要素有替代性。最后根据研究发现,对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优化环境评估体系、增强环境识别能力,创新企业文化体系、提升高管领导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动态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段尧清  陈婷  刁斐  吴瑾 《情报科学》2023,(5):124-130+143
【目的/意义】通过对我国省域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政策驱动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数字政府政策的内部协同机制,可在政策层面为我国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政府已经出台的76份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12软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量化分析结果选取典型的政策工具类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揭示政策工具的不同组合与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我国省域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政策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单一政策工具不能构成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条件。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驱动路径有四种类型(包括7条不同的组态路径),分别是供给型路径、环境型路径、供给-环境协同型路径和供需-环境协同型路径。【创新/局限】将内容分析法与fsQCA方法相结合,构建了政策工具视角下省域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驱动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但研究结论有待获取更多维度、更细粒度的主客观实证数据进行实践检验,未来还可以考虑通过采集面板数据进行动态QCA组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时代下,随着网络组织与数字类资源的不断融合,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企业网络由节点企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结而成,节点与联结是企业网络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在微观层面上需要通过节点与联结来实现,节点企业数字化特征与数字化合作背景下产生的联结形成了不同的数字化转型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关系嵌入视角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特征,分析不同数字化组态构型下的转型路径。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导向下的网络联结形成了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基础,数字化转型路径根据局部节点与联结的不同而划分为强弱联结转型方式。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联结的"升级",联结的升级驱动着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而企业网络又通过联结对节点进行数字化赋能从而形成生态路径。另外,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不单一,且同时叠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融合维度。  相似文献   

20.
工业数字化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新兴技术应用的“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构建驱动工业数字化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进行组态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工业数字化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有3条,发达地区工业数字化高水平发展有2条;且两类地区有相同的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此外,两种地区工业数字化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条件不同,且技术、组织、环境条件之间的替代关系也不一样。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性揭示区域工业数字化背后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并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工业数字化高水平发展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