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苏南城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无锡市教科所立项课题。我们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无锡市教科所和惠山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方案进行扎实研究。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今乡村初中存在的学生道德失范、教师德育手段传统、教育效果较差等弊端,河北沙河市新城中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德育创新实践,探索了注重养成教育、以信息技术赋能多样活动、构建“道德银行”和“图说时政”德育模式、开发校本读本、关爱特殊学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进行家校共育等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活·实践”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新模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视界。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凸显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学生在具身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分析“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涵;透析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原则,建构“立足三个岗位、弘扬四种精神、争做五好学生”为宗旨的校本德育课程,并设计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生活实践教育场馆,在学生获得多元生活实践体验中,推动“生活·实践”教育与校本德育课程内容的双向对象化,在互为转化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精神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把实践活动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校本课也“登堂入室”。王永明老师编写的《初中实践活动课系列方案》,作为校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以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载体,组织学生亲自调查,在实践活动中长知识、养德性、增才干。 这个方案按年级编写。总的题目是探究椅子山。 一年级是探究自然资源;二年级是探究人文资源;三年级是我与人生。这里节选的是一年级前几个单元的活动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郭静 《江苏教育》2023,(44):7-9+13
“学科大课堂”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作用的校本化实践项目,倡导以学习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建构起学生的学科大概念,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大课堂”的实践,以工具为载体,以研学为路径,立足儿童视角,通过时空延展、组织重构、内容整合、方式融建等路径,凸显实践育人功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金旦  周华 《江苏教育》2024,(2):63-65
在以“新农村、新产业、新市场”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乡村生活场景下,对乡村学校育人方式的现实问题和意义价值进行深度思考,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整合资源、优化课程、深耕课堂、协同管理”等角度展开创新实践,提炼“三新”乡村生活场景下育人方式变革的校本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以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对“学校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与校本开发问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导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课时要求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取向上以直接经验为主,其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领域,学生面对的是“生活世界”;在实践方式上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围绕新文科建设,农业院校中文专业综合实践活动以其人文性、地域性、灵活性、综合性的教育价值取向和育人特色,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广博+纵深”的T型知识结构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国家建设搭建了桥梁。积极建构农林院校中文专业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做好理论教学和特色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接,努力挖掘其间的育人功能,从实践中引导学生回应社会问题、积极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农业院校特色办学、创新育人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研究性实践活动”是笔的教育实验课题。它是以《语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类的小学语“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课内外的各种语实践渠道,让学生综合运用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素质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运用中提高、发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语研究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实践性”与“研究性”的巨大优势,能使学生的语素质、创新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参考》2013,(17):I0002-I0002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在社会实践中挖掘育人资源,树立“大教育观”,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逐步将其发展为学校独有的一门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广东省深圳市海滨小学在积极开发艺术与德育校本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德育与艺术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以美促德”的德育实践模式,为现代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已普遍开设,但是相关的校本研修工作尤其是乡村学校的相关校本研修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清、各自为战、引领乏力等。借助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用新理念,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工作效率,是对现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益补充,并且可以探讨新兴培训理念下的综合培训功能,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课程。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中应用STEM理念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现阶段小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因此,文章将简单对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以来,徐州市公园巷小学以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开发课程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龙头,充分依托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出极具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几年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小学植物栽培校本课程是追求绿色生态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也是当前新一轮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亮点。在小学开展植物栽培校本课程就是希望以校园种植为基本载体创新课程内容,立足校内,以植物种植为载体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技术、热爱创造、热爱探究的卓越品质。希望结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小学植物栽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实践具体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特色化、校本化正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走向。以少年军校为研究的载体,师生能在原有活动传承的基础上,挖掘相关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构建,可以新的视野、思路和起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性创新性地发展。一、目标体系的构建——掌舵引航学生学习目标体系的构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具有引领作用。为了弥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课程标准的不足,为教师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建立起校本综合实践课的学生学习目标框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费青 《现代教学》2011,(12):16-16
《学做创新之人》是我校区级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的校本教材。本教材由“创新名人园”“创新故事坊”“创意无极限”“思维训练”“快乐动手做”等单元组成,重在对学生创新人格的感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实践活动的体验,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我使用校本教材,在创新思维实践课中对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小学纷纷开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意义,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校本化对策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