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成人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成人教育学是指中国成人教育学在符合世界成人教育学共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回归本土、关注实践,在遵循中国传统成人教育文化内在发展规律的条件下突破常规、加速发展,形成一套成熟的、不断发展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是关怀民生、理论成熟、指导实践和不断创新。其建设策略主要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坚持个性和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可视为一个成功案例。以陈桂生的《教育原理》为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关于教育事理的理论教育学,也是科学的教育学。从陈桂生教授的治学经历可以看到,他具有四方面的素养: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二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三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四是元教育学的素养。这四个方面,使得他对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中国教育问题,建构中国教育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发辰与演变,是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的,只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才能使我们准确把握民族服饰文化,正确理解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的关系,才能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历程,总结了该过程中中国教育学民族性发展的阶段:西方的理论的引入和教育学民族性的萌芽,中断的民族性以及开放中重新寻找民族性等三个阶段。并从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国教育学的民族性的生成:应当处理好西方化与本民族教育传统的关系处理;教育学应当重视实践和本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既具备强烈的主体性、民族性,又具有兼容性,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油画作为舶来物,在中国仍然还只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只有不断地挖掘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并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国油画才能进入硕果累累的季节。  相似文献   

7.
凯洛夫《教育学》在建国初传入中国并非偶然,其中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新中国对教育学发展的渴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与中国传统丈化有契合之处。本文主要从凯洛夫《教育学》的权威性、与政治紧密结合的特性、“大一统”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驻脚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8.
语丝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题会贯彻始终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资源,它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同时它也需要我们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才能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引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民族性缺失,长期制约着我国民族地区学校课程建设。贵州仡佬族地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生态存在状况;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是课程编制的重点;关照地区或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人的发展需求是课程目标确定的关键;关注不同的文化生态系统,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石;联系整个文化生态系统,才能准确把握地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弹性。  相似文献   

11.
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洛夫《教育学》自 2 0世纪 5 0年代传入中国后 ,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中国古有的教育传统为它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是传统教育学为它奠定了学术基础 ;三是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是最根本的原因。但凯洛夫《教育学》毕竟属于传统教育学 ,中国的现实正在发生巨变 ,它需要、也必将产生新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史角度来考察20世纪末中国童话创作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品格,可以认为,近20年童话领域的民族性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诗教”密不可分,而现代性追求主要体现在“热闹派”童话所张扬的游戏精神中。同时,新时期童话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漠视苦难的描写,并出现了成人化趋势,使现代性与民族性相脱离,应当引以为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源于中国教育理论和思维方式,是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泥土芬芳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教育传统相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反思的必然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国教育学与中国教育传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概念上发展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为学”“为仁”“为德”等核心话语;在思维方式上赓续中国教育传统中的“有机整合”“实用理性”“互通转化”等核心思维方式,从而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独有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于民族性基础之上的教育是促进民族及其文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工具。从改进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设计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和增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等角度分析,关注教育的民族性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它不仅给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建构的理性选择;而且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在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缺乏专门指导民族教育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其二是缺乏灵活性的民族教育课程结构;其三是缺乏民族性的民族教育课程内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政策、资金、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才能实现。而应采取的基本对策主要有:确立多元文化共存的基本理念、确立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多元文化课程的内容进行统整、构建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基本模式、确立有效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以及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多元文化课程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高校职能发展的新要求。但是,我国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守住民族文化的本位,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文化民族性的关系。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过去人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立足于新世纪来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应该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所创造的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要求。我国高校特殊性决定了红色文化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是指在中国藏民族地区形成,在藏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普遍传播和信奉的具有明显民族性、区域性特点的宗教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和滋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蒙古族游牧文化,对草原文化的本体要素、教义内容及藏传佛教等方面,论证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话语体系是教育学学科范式具有价值性和权力性的系统化诠释和表达,中国文化传统是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之根,也是分析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思维与智慧之源,在“教育共同体”背景下更是中国教育学争夺世界话语权的价值基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气息的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存在三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生路径:实践-文化传统型、理论-文化传统型和文化传统-理论型。三种路径在运作过程中都关涉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不同路径中三者的地位及其结构关系会因创生主体的需要、视野和境界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担当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使命中,三种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演变历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外出现,而我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要晚得多。教育学学科演变中值得关注的主要有教育学可否成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育学的事实与价值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将朝着多学科渗透创生多元交叉学科、立足本土并轨国际教育学、立足实践发展教育理论、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寻找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日趋激烈。对此,中国传统文化也必须进行合时性的文化选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蕴涵着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自觉的基本原则,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