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成功 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云南映象>的演员共有90余人,其中70%是来自云南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的少数民族演员.  相似文献   

2.
龙辉  杨丕勇 《新闻窗》2006,(5):47-48
7月2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庆祝建州50周年举行了一场原生态大型民族歌舞——《锦绣黔东南》。这场民族歌舞通过现场直播,将黔东南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风土人情向全国观众作了集中展现,场面之盛大令世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徐家华 《图书馆杂志》2004,23(11):73-80
上个星期,我看了两台演出,一台是小泽征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乐:另一台是杨丽萍带领着几十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演出的原生态舞集《云南映象》。这两台演出都非常强烈地感动着我。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9,(1):8-8
阎富明在2008年第11期《记者摇篮》中撰文认为原生态新闻更具生命力。认为,原生态新闻是对生活的自然关照,记录老百姓生活的原状态、关注点落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上,这里蕴含着沉淀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基因。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原生态新闻也是对民族的一种反观、对传统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其实,真实记录不光是一个“原生态”还原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一个题材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81-81
杨丽萍编导和领衔的新作《云南的响声》呈现了云南人文的衍生态之美。作为《云南印象》的姊妹篇.《云南的响声》是对前一作品颠覆性的新尝试.概念也由“原生态”上升为“衍生态”。  相似文献   

7.
到一位朋友的家里探望她生病的母亲,闲谈中,老人家感叹说。人老病多,今年已生了三次病了。说着拿出一个小本子给我看,上面写着3月11日感冒,鼻子不通气。嗓子有点痛,服“力克舒”2粒一日三次,多喝水……后来我问这位朋友,你们家里没有学医的,为什么会这么完整地记载着生病及用药的过程。她说现在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很在意自己的家人的健康,所以才有这份记录。  相似文献   

8.
古老而神秘的湘西,历来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孕育着灿烂的多元文化。自从“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靖州苗族歌鼙便揭开了头上的面纱,以原生态的艺术魅力从湘西大山走向了中国民族音乐殿堂。2006年,靖州苗族歌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和2007年,两次应邀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和华夏清音中国民间音乐展演: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曾做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展播。贺绿汀、白诚仁等音乐大师都誉它为“民族瑰宝”、“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总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合家团圆之情……古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而今对于家庭生活的记录则通过另一种新的形式来进行,就是建立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历史不仅仅是档案馆中的现有记录,抑或史学家笔下的教科书,她也是大众的记忆聚汇。二战后,鉴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述资料的调查工作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由此而产生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愈来愈多国家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应该以口述档案这一“活历史”的形式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立体记忆。  相似文献   

11.
维西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傈僳族自治县,除主体民族傈僳族外,还有藏、白、彝、纳西、普米和独龙等少数民族。多民族的聚居生活,造就了维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民间歌舞阿尺木刮、热巴舞,有民族节日阔时节、火把节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要数地方古老剧种大词戏和傈僳族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始从原来的边缘状态走向前台。媒体对民族地区原生态歌舞、民俗、旅游、"非遗"文化等方面的大量报道,向大众传播了民族知识和文化,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但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显示出猎奇性、倾向性,或由于对民族宗教的无知,也在传播中产生了一些"负能量",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13.
贺俊兰 《兰台世界》2005,(10):55-55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史化的过程中得以再丰富、再发展、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即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是民族义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30):M0002-M0002,3
7月是各种选秀大赛“火拼”的月份,在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超级女》、《梦想中国》等各种电视选秀节目的围攻下,云南选手在周密的准备之后,以原生态的歌声,为火热纷飞的三项赛事带去了一抹清凉,余秋雨点评云南选手时说,“你让我体味到了那种来自普通人民的真实欢笑。”云南选手的频频出现,给喜歌爱舞的云南人带来了自豪感,在今年热闹无比的舞台欣起了一起云南民族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鹤庆县金沙江西岸的六合夸萼山,居住着“服饰艳丽,光彩照人”的白依人。她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据说祖先是唐时的施蛮和顺蛮,总人口只有六千多人。在这里世代生息繁衍的白依人,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神奇的民间传说、独特的民歌、唢呐曲调、民族歌舞、奇异民风民俗及手工纺制的火草衣,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16.
提起“孔雀皇后”杨丽萍,许多人都知道。80年代,这位白族舞蹈家,将傣族传统的孔雀舞人格化,以她独特的禀赋和技巧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其演技炉火纯青,令观众叹为观止。杨丽萍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孔雀皇后”。这只“金孔雀”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作为知名的艺...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强烈。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民间艺术档案作为承载民间艺术的主要载体,服务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民间艺术档案的挖掘与保护是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导向,以走访调查滇黔民族舞蹈档案资源为例,重点探索民间艺术档案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 ,长城研究专家董耀会将个人档案及藏书移交秦皇岛市档案馆保存后 ,又将国家民委、中国长城学会联合拍摄、征集的民族风情录像带移交给秦皇岛市档案馆。录像带涵盖中国 5 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蒙古族的摔跤、赫哲族的狩猎、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宁夏回族的风味小吃、锡伯族的西迁节、藏族的法会、壮族男女青年对歌、傣族的泼水节、白族“三月街”、畲族、仫佬族的婚礼……这是一组真实、生动的民族纪事 ,对普及民族知识 ,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部分档案近日已经过…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自从人类告别愚昧和野蛮,进入明时代以来,就有意识的形成和保存档案,传承民族化。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化传统,档案就是它的记录和见证。在我们国家首批通过的“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单中,有反映两千年前经济社会生活的尹湾汉简;有印证西藏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版图的官方书;有体现封建帝王治武功的明朝铁券、清代金榜;有记载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江南机器制造局、大生纱厂、汉治萍公司的早期献;有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重新崛起的开国大典政府公告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档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被人们认识得越来越全面、完整,就必然与人类情感生活最丰富的领域———文化联系起来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了其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而,探讨档案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挥档案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我们档案界面临的新课题。一、从档案文化价值确定档案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档案的文化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外两方面特征的文化属性决定的。首先,从外部特征上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