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它可以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本定价和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会计信息相关性.公允价值是近年来一直倡导的会计方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趋同,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崭新的时期.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备受人们的争议。如何有效地发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中的作用,已成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威 《华章》2010,(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企业重组与并购逐步开展.在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本文就企业并购融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建议性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分析2007年以来服装、纺织、皮毛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实际情况,发现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的计量结果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会计信息还是可靠的,未发现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但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计量时,很可能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同时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回避公允价值。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性问题作了分析,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分析2007年以来服装、纺织、皮毛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实际情况,发现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的计量结果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会计信息还是可靠的,未发现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但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计量时,很可能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同时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回避公允价值.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性问题作了分析,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财务部在考虑到各方面利益及诸多因素后,于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来代替2001年发布的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以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笔者对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却存在担心与忧虑,认为从当前我国会计运行环境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其中的一大亮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提升并影响企业资产价值,给企业带来更多有利机遇,有利于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但在推行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应用范围入手,着重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及影响,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中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做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大力倡导运用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属性进行会计计量。我国自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为了跟国际接轨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就导致相关准则中出现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的现象。结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和财务人员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用的困惑,特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谈谈双重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问题,从而消除财务人员在这一问题上的疑惑。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兼并和购买行为已经十分普遍。并购不仅仅是企业实现组织调整、产权重组、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生产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配置的手段。并购涉及的内容很多,诸如并购的动机、并购的战略、并购中的会计处理和融资问题等等,但中心问题还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本文的主要讨论了各种主流的价值评估方法,并比较其优劣和适用条件,最后分析得出关于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最优的评估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加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有利于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和提高并购的资源配置效率,也是改变我国企业并购政府行为的客观需要和提高投资银行经营层次,逐步实现其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结合理论和我国投资银行的实际,寻求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业务定位,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符合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正确理解、把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操作方法是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是新准则框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模式,如何根据各具特性的个体资产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价格体现来确定特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市场比较法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后续计量是切实可行的。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应慎重,应审慎处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探索建立内部公允价值估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有规定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还应从准则制定、会计监管、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涉税、会计理念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在出现金融危机特殊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更容易加剧经营业绩的波动。公允价值的计量从理论上说不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实际中,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的利益等,可能会使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偏离。为此分析了我国会计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加快,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转变,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会计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我国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认识到现阶段市场的经济形势,并按照经济结构不断地分析会计的工作性质.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都是会计学科中的重要分支,能够通过两种会计不同的工作性质,满足会计工作的不同要求.本文就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两种会计的不同性质进行研究,找到两种会计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企业由于生产的需要,对购入存货进行重分类,或者购入存货由于存储时间较长,品质改变,需要进行重分类,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会计应当予以确认和计量。对于购入时为了生产的需要,进行挑选后重分类的存货,应该按照其原来帐面价值,在挑选后的存货中按市场公允价值进行分配,重新确认各类别存货价值后入帐,而不应当产生损益;对于购入后储存较长时间,品质改变的存货,重分类后应按市场公允价值计价,如由此产生损失,属于非正常损失,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损失相对应的增值税应予以转出。  相似文献   

15.
本章从公允价值概念出发,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合理性和对市场的依赖性,同时对市场波动进行简要分析,并且从市场环境、经济模式和计量观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和市场波动的相关内在联系,最后文章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企业并购为手段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并购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价值创造目标。因此,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及防范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其中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引入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伴随有不同的声音。本文试就公允价值的相关内涵,引入的必要性,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及其现实中运用的条件和在我国运用的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决策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面临着挑战,于是财政部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此次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计量的众多领域,势必对独立审计工作带来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基于这一变化,就公允价值计量对独立审计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环境不完善,操作难度大,利用金融工具调整损益等方面。我国政府应从市场培育,推进各种金融价格的市场化进程,严厉处罚违规行为,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核心问题,是企业重组中的价值化管理.通过企业的资本运营、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交易完成并购重组,这既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有利于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又可能产生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