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它是指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结构异常形式。  相似文献   

2.
1.变异类型的判断学生常见错误问题:①交叉互换和易位都发生在两条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学生常把两者混为一谈.②基因内部碱基对增加或缺失导致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相混淆.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源于学生对各种变异类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未能认识彼此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对几种变异类型的  相似文献   

3.
199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及其学生在孟德尔定律基础上,利用果蝇进行杂交试验,揭示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座位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即著名的连锁与互换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的,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遵循交换律进行的遗传现象也称为基因的“不完全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4.
王国顺 《生物学教学》2008,33(12):63-63
1等位基因一定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吗? 等位基因通常确实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突变,则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就会存在一对等位基因,这样的一对等位基因则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的。  相似文献   

5.
1基因重组问题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因重组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就其概念讲,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基因重组是指狭义的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谓不同性状应指的是不同种性状,不包括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性状。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性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一方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局部交叉互换,使染色单体上(准确地说是DNA分子内)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即分子内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6.
基因型为A aBb的生物究竟能产生几种配子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该题目并未明确告知A 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是否有连锁互换现象。所以在解答时既要考虑常染色体,又要考虑性染色体;既要考虑基因的自由组合,又要考虑基因的连锁与互换等多方面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分6种情况来考虑。一、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无论雌雄,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此个体可产生数目相等的4对配子:A B、A b、aB、ab。2.若…  相似文献   

7.
Y染色体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我们知道性染色体有X、Y染色体,开始时生物体可能只有常染色体,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中的一条常染色体分化成Y染色体,另一条常染色体分化成X染色体。Y染色体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中体积最小,而且基因数也最少。Y染色体主要是异染色质(即其上有较多无活性基因)。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过程中发生互换,其结果是染色体中的基因会发生各种重组,使得有性繁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这是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进京 《生物学教学》2007,32(10):69-70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参考资料和习题中在讲到伴Y遗传时,总是这样认为的:伴Y遗传的特点是,患者的父亲与儿子必患病,且只在男性表现。也有人问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既然是同源染色体,那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否也象常染色体一样出现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呢。”可见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4):66-67
<正>很多试题在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时经常会涉及生物变异,要求考生判断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以下简称"等位基因")的来源。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以下简称"交叉互换")都会使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判断其来源时需要联系细胞分裂方式、结合个体基因型及参考对应同源染色体的基因情况。为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判断方法,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进  相似文献   

10.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相互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X、Y例外)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性染色体有与常染色体独特的地方。如X、Y的同源区段控制着相对性状,而非同源区段控制着特有的性状,人类中决定发育为男性的SRY基因就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联会是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联会导致了基因交换和染色体畸变。联会时,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排列位置的随机性,决定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必然性。深刻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意义,对于掌握遗传的本质,理解遗传学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联会是性细胞(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性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其中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在细线期,同源染色体好像一对对恋人,天各一方。在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远渡重洋,从两  相似文献   

12.
辨析对同源染色体"交叉"和"互换"的关系:联会复合体参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粗线期分子水平的"交叉"即单链侵入引起同源染色体的遗传学"互换","互换"中的Holliday中间体拆分未完成是双线期细胞学"交叉"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9,(4):43-44
<正>细胞分裂中经常考查生物的变异,判断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以下简称"等位基因")的来源是常设问题。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以下简称"交叉互换")均可让一条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判断其来源时则要联系细胞分裂的方式、结合个体基因型,并参考对  相似文献   

14.
减数分裂过程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内容。它详述了两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复制、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当然还有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2014年生物学高考中有关“染色体交叉互换”的试题为例,分析图像识别、亲代发生染色体互换推测子代性状、子代性状发生变异推测亲代染色体互换位点这三种类型试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有种种染色体行为:染色体的复制、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等,同时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也相伴变化,掌握这些知识最初需要通过绘制细  相似文献   

17.
染色体结构畸变是染色体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类型。描述方式有简式和详式两种,其中详式要描述重排染色体带的组成,内容较为复杂,初学者较难掌握。下面介绍一种方法——草图法,帮助初学者快速而准确地写出其详式。  相似文献   

18.
同源染色体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学生不容易真正弄懂,下面就两种类型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仅供参考。1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分裂图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分裂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直接用定义法。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在解题时,往往是根据形  相似文献   

19.
<正>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内容中有不少是用图例来考查的,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拓展延伸掌握不到位,图形的差异辨认不清晰,解题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一、可遗传变异问题分析(1)"互换"问题。(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基因重组;(2)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或单方移接)——染色体结构变异(即"易位"),注:若同一条染色体的两姐  相似文献   

20.
<正> 常用“三看识别法”判别细胞分裂图,此法又可称为“同源染色体识别法”,由名称可知同源染色体这一知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掌握这一概念。同源染色体概念的掌握要点有两:一是形态、大小相同,二是来源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掌握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要点,就像手拿“尚方宝剑”,无往而不胜。而所谓“三看识别法”即“一看染色体,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在此,“一看”有3个不同的切入点:第一个切入点:从染色体数是奇数或偶数入手由此项入手的“三看识别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思路清晰,操作简便,可用于判别任何细胞分裂图。现以二倍体动物为例,介绍此方法: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