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教育部长廖迈克杜雅医生表示,教育部不打算废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他说,教育部在日前推展的《首要工作目标》下,有计划要成立初级学院,但却没有废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的意思。他表示,教育部非但不会废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反之还会把它列为一项开放考试。廖迈克杜雅医生是针对一份马来报章错误引述其同僚冯镇安博士的谈话,说1995年将是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最后一年的报导,发表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教育部已决定从1998年学年开始,在全马的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推行4年制华文课程,传授给非华裔中学生及没有华文基础的华裔中学生掌握华文的听、说、读、写4种基本能力。副教育部长冯镇安博士前日告诉《星洲日报》,教育部已经安排明年初的新学年,在寄宿学校试验性推行这个全新的课程,并且预定从1999年开始,在所有国民中学全面推行这项课程。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马来西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局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依靠一种由计划、编制、实施和评估构成的系统的课程编制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重点发展工程职业课程。该观点认为: 一.只有大约2%的中等职业学校(SVS)学生在‘马来西亚职业教育证书〔MCE (V)〕’考试中,既通过职业课程考试,又通过普通学术课程考试。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副教育部长廖迈克杜雅披露,教育部将着手调查学童被迫放弃学业,并被雇为童工的事件。他强调,童工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成人应负担起责任。他说,要建立一个爱心社会,即使不是我们的子女,我们也要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教育部长近日宣布:教育部将规定5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以便学生在18岁完成12年中小学教育,而后升入大专。部长的这项宣布至少包含两项含义:1.幼儿教育将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强制5岁儿童入学;2.中小学的修业年限定为12年。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纳吉近日指出,马国教育部目前正慎重研究现有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且可能推行更有伸缩性的考试制度,以朝个人导向教育目标前进。他说,虽然近年来,马国学生在政府会考中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但优异的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纳吉表示,学校历史学会的活动需要检讨,以便学校的历史教学更全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及爱民族的精神。他说,教育部不仅视历史为一种知识来源;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塑造国家及民族的方法。因此,学生应受鼓励以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研究及撰写当地的历史,无论是人物、重要事件或历史遗迹等。他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将能积累知识及教育的资产。他表示,为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中、小学的数学科,将会在不久后纳入更多的新概念。副教育部长拿督冯镇安说,该部已经决定这么傲,以提高中、小学的教学水准。他说,这也是教育部最近对中、小学教学课程纲要进行详细研究后,所达致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小学、初中教师由教育部设立的师范学校培养,学制为2年。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由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培养,学制为3年。高中和中学后的学校教师,通常由马来西亚大学教育专业培养,学制为1年。技术大学和农业大学也为培养教师开设专门课程。  相似文献   

10.
近日,马来西亚教育部长那吉指出,良好的教育系统,必须配合教师良好的教学法以及让学生积极抒发己见,始能取得更显著的效益。他鼓励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独创性的教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下称“大马”)教育部长纳吉说,大马计划在未来3年内,把所有的大马学校连线上网际网络;目前,已有50所学校上网。他也说,该部设立的“精明学校”将在两年内开课,有关学生将以手提电脑取代书包。《星洲日报》引述他的话说:“通过精明  相似文献   

12.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考试改革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其中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命题方式的改革显得十分突出,目的在于关注考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他还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 ,明确提出了五项要求。  这五项要求是 :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 ,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惟一标准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不准小学、中学招生举行选拔考试 ;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 ;坚持全面评价学…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数学、物理、电子、编程、机械等各种技术。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其科学精神。文章详细讲述了学校机器人教育开展的课程框架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构建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体系,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维度阐明了两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学校进行机器人科技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学校机器人教育普及和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6月10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他还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明确提出了五项要求。这五项要求是: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惟一指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实行选拔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中英美三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基本理念、课程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三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的方法仍未得到有效的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在中小学中尚未得到具体化,没有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传统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英美两国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学校课程安排建立在学生能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要,而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由于教育制度的约束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英美两国中小学学生参加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体育课堂时间,而且都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参加,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相对单一,约束性较强,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往往被其他课程及课外作业所挤占.  相似文献   

17.
虞城县教委把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认真学习了教育部长陈至立“减负”讲话和《通知》的精神之后 ,迅速成立了由教委主任任组长 ,由纪检、普教、督导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减负”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 ,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同时 ,制定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施意见》 ,分别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以及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等作了严格规定。为使全社会形成“减负”合力 ,县教委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减负”专栏 ,进行大力宣传 ,广造舆论。他们决心不折不扣地贯彻教育部电视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德国师范教育中加强教育学理念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当前德国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 德国中小学教师在大多数州中是由综合性大学培养,只有个别州设高等师范学校培养基础学校和主体中学教师。 按照90年代联邦德国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若干决议,德国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使师范生,即未来的教师,具有教学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承担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正  相似文献   

19.
1977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决定在正规学校再设道德教育课程。为了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马来西亚教育部进行了一次道德教育评价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1)在接受道德教育方面,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有无差异;2)故事讲述法,问题解决法,传统教育法这三种方法,那一种教育效果最好。围绕这二个问题,实验研究人员于1981年在马来西亚塞朗加省随意地选取了18所国民中等学校的657名中学生,对他们进行爱、勤奋、诚实三项内容的道德教育。实验结果表明: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它有助于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我们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与此同时,各校的单科、单项教改实验蓬勃开展.由于这些实验追求单科单项功能,忽视了学校整体效应的发挥,所以,并没有真正地使学校教育得到理想的整体效益.学校教育中自身的消极因素依然困扰着学生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厌学,甚至于弃学,学校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为了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寻找增强学校教育活力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城北、前进两所完小为重点,在全区10所完小开展了"乐园教育"实验,力求把学校办成工作效率高,教育教学质量好,环境优美文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轻松愉快生活,全面和谐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