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 今天,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国内外档案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六十周年,我代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代表我馆的全体人员,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我们伟大祖国的档案事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我国  相似文献   

2.
各位专家、各位贵宾: 今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80华诞,我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非常高兴.因为一史馆是我们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亲密的伙伴,关系密切,休戚与共;一史馆是我们编委会的依靠,是我们的坚强支柱.可以说没有一史馆的工作,我们编史工作也没有办法进行.自从清史工程启动以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力以赴,投入力量,支持编委会工作,聘请几十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紧张地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提供清史工程使用.所以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全体同志.  相似文献   

3.
邹爱莲 《历史档案》2007,(1):134-135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两天紧张而热烈的大会发言和讨论,我们第八届中琉历史关系研讨会就要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体同仁向与会代表及中外来宾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4.
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为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七十周年而准备的第二届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中央办公厅领导的热情支持和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档案局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现在正式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全体员工,对应邀光临今天会议的中外来宾表示热忱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戴逸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80周年,这是我们档案界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清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向一史馆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一史馆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  相似文献   

6.
赵雄 《历史档案》2006,(1):8-1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为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80周年而举办的第三次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经过两天紧张而热烈的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现在就要结束了。下面请允许我代表会议学术组对这次讨论会作个简要的总结。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我馆继1985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展》,于1994年5月16日在皇史宬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档案学会代理事长王明哲,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国务院宗教局副局长刘书祥,北京市档案局局长王国华等领导及宗教界、史学界、档案界专家学者数百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徐艺圃主持了开幕式,赵朴初先生为展览剪彩,周绍良先生致开幕词.开幕式结束后,各位领导及来宾怀着极大兴趣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于2016年3月16日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皇史宬",热忱欢迎海内外读者关注"皇史宬"。欢迎各位同仁、学者踊跃投稿,来稿一经采纳,即酌致稿酬。关注方法:1.打开微信,点击"添加朋友",搜索微信号"mingqingdangan"("明清档案"全拼)或微信名称"皇史宬",找到后关注;2.微信扫码直接关注。稿件要求:1.来稿须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历史档案相关,  相似文献   

9.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按照2003年12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国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进行中琉历史关系学术交流的意向书的约定,今天,我们在北京举办第八届中琉历史关系研讨会.中日两国学者本着相互学习、增进友谊的宗旨,相聚北京,共同推进中琉关系史的研究.首先,我代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体同仁,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远道而来的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教育长仲宗根用英先生,以及所有与会的中日学者、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第八届中琉历史关系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5月30日)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纪念《历史档案》创刊35周年。首先,我代表国家档案局,代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向《历史档案》杂志社的新老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给予《历史档案》杂志大力支持的作者、读者、各位来宾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明清档案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宝库、学术研究的金矿。保管好、利用好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档案管理是和社会各项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对它们进行研究时就必须从这种联系出发。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张辑哲先生在其新作《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维系之道》)一书中独辟蹊径,突破社会各项具体事业的局限,将档案与档案管理和人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为扩大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档案利用者和社会各界服务,北京市档案馆与银联268声讯台,于6月14日联合开通了"档案查询向导热线",每天24小时提供自动声讯服务.只要拨通"26888222",档案利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了解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概况和想要知道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中央文库”真实历史为背景,推出档案教育文化创意项目“第七档案室”。文章围绕该项目及其现有成果,就核心理念、研发思路、阶段性成效等内容分析论述,探讨新时代档案文化“破圈”传播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挖掘多领域、多角度的档案开发利用创新点,为档案文化科普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界定“学生类”档案的概念,导致了人们对“学生类”档案的概念解读存在明显的分歧.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学生类”档案的几种理解,从27号令增设“学生类”档案的意义和目的、“学生类”档案的具体所指和非学生个人档案角度等三个方面对“学生类”档案的概念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对“学生类”档案提法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无主档案”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置的途径与方法 ,提出了用法律方式预防“无主档案”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走出"档案产业化"的误区--与"档案产业化"论者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档案产业化”的观点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和档案的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入手 ,对所谓“档案产业化”的概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明确提出了档案不是一种产业 ,不能将档案作为产业来办 ,档案事业不能走产业化之路的主张 ,澄清了作者认为当前在“档案产业化”问题上存在的几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7.
陈陆  李慧  卞咸杰 《兰台世界》2017,(12):48-51
"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重塑再造。本文以手机档案馆为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利用进行了探析。目前传统的档案利用有很大局限,借鉴图书馆、博物馆与"互联网+"融合的案例,手机档案馆的建设具有很大前景。对"互联网+档案利用"的具体途径探析可以从手机客户端和借助微信平台两个方面展开工作。面对"互联网+"档案界还存在着服务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尚未满足新要求、软硬件投入不足等问题,应认识到"互联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档案时更要要强化专业性、体现互动性、保持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我国档案界提出“文档一体化”的思路,但由于受到传统档案管理理论、管理体制以及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相脱离等方面的制约而举步维艰。如今,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有利条件,借助推进办公自动化来实现“文档一体化”,进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本文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有了极大提高.这一角色特征的凸现,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档案馆的看法.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期间,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的保管者的角色特征依然,功能也依然,换言之,即机要部门也依然.但人们显然更有兴趣于它的新功能,更津津乐道于它的新功能,也更注目于它的新功能.这种心理接受特点,意味着受众采取并且习惯于发展的思路.由于这种思路已经确立,可以预见在社会发展同时,人们对档案馆的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会越加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发端于对我国档案界“大跃进”的批判。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大编、大写、大办档案的群众运动,当时曾三、姚锋、汪一鸣等同志著文批评这一倾向,在这些文章中就有了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思想萌芽。1962年曾三同志作了《1958年至1962年全国档案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工作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系统说明了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基本内核:“各个机关在工作和生产活动中,为了工作和生产需要必然产生很多文书材料和技术文件等等,这些文件在处理完毕以后,其中有许多在日后工作、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