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苍龙 《陕西教育》2006,(7):10-14
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推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是高校招生名额太少……于是,出路在扩大招生——以为扩大招生可以缓解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无庸讳言,高考在我国,是一根强力指挥棒,是应试教育的风向标。中国高考的特征,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定终身”。这种以一次考试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制度,多年来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评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认为,我国的应试教育难改变,素质教育难实现,高中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高考录取率较低造成的。果真如此吗?我的小堂弟于1998年随叔叔到美国读书,经历过从七年级到最终“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整个过程,也让我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深切的感受。如果看看美国的高考和高校招生方式,也许会对我们的高中课改有一些借鉴作用。1.机会多多的美国高考有人认为考试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之源”,所以,要进行素质教育就要取消考试。可实际上,美国学生也有多如牛毛的全国或州统考,从幼儿园到高中,他们要经历的“大考”可能比中国学生还要…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招生 ,一向为世人注目 ,是当下社会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1999年高等教育招生无论招生总数还是招生增长幅度 ,都是史无前例的 ,应当说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一、扩大招生规模的依据和意义  扩大招生规模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刺激了人们的教育消费 ,为社会资金流向教育开拓更多更宽的渠道 ,促进教育产业化的发展。2 .扩大招生规模 ,为更多希望进入大学的青年创造机会 ,直接缓解了升学压力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创造了条件。3.扩大招生规模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 ,…  相似文献   

5.
批判“应试教育”应避免钟摆现象朱利霞目前,教育界、知识界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应试教育,而对素质教育推崇倍至,赞扬有加。的确,应试教育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如果再不进行批判纠正,中国的教育将走进死胡同,吊死在高考“指...  相似文献   

6.
高考本来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习惯上也包含了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近年来,大陆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坚持高考的前提下围绕招生考试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进入学校的学生已经毕业,2001年取消了高考考生的年龄限制,以3+X为代表的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一些高校还进行了自主招生的探索,确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被特招进入大学学习。二级学院的招生  相似文献   

7.
科举教育与科举考试尽管已经被废除了100多年,但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弥漫着"科举幽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图通过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来撼动"应试高考"的阵地,提高"素质高考"含量,抑制"应试教育"的猖獗,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考察我国高考改革历史延续及欧美主要国家招考制度并进行现实反思,可以发现高考改革的基本途径。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合理利用"科举幽灵",推进社会化招考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并借鉴欧美招考经验推行高考报名与高中学校相分离,采行宽进严出的高校招生办法,坚持多元化录取招考机制,实施"素质高考",乃是破解素质教育实施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在高考招生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美国高校几乎都实行“自主招生”,这与美国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有直接关系。而在国内,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可以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9.
高校自主招生应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以考分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一考定终身”等弊端,是我国素质教育彷徨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中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之一。改革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是突破口和改革方向,应不断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不断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形成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招生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考。能否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变为“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能否科学定位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就业谋生的技能?高考,能否由国家包办的制度,逐步变为推行国家统考和高校自行录取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和特长?……这是人们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期盼。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教师博览》2004,(9):10-11
高考.能否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变为“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能否科学定位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就业谋生的技能?高考,能否由国家包办的制度.逐步变为推行国家统考和高校自行录取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发挥高校的主动性……这是人们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杨乃虹“宽进严出”是针对当前“万人争过独木桥”“一考定终生”的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提出的一条改革现今高考招生制度的一条路子。改“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改革“基础教育”的现状,“宽进严出”无疑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一“...  相似文献   

13.
10月28日至30日,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结会在天津市召开。借此机会,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记者:1999年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头一年,也是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最多的一年,请问应当怎样评价今年的招生考试工作。瞿振元:1999年是我们高校招生和高考改革工作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全教会精神的鼓舞下,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操作整体平稳,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使全国人民满意、使大家振奋的好成绩。可以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为全面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美国高等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社会化程度极高,高校独立招生,招生考试朝着市场化,民间化发展。通过研究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社会化形式及原因,可为中国的高考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等教育一直处于风顶浪尖,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年国家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核心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考前夕,全国高校扩招,招生增幅44%,扩招达到33余万。此讯一出,受到师生家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风驰雷动,四极奔腾。高校扩招利益良多,可以创造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推进国民素质提高;可以促进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还为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改变应试教育局面。高校扩招乘风破浪,引入注目,显为人知至关重要的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16.
丁丽英在《中外之别》一文中言:“……美国上大学用不着参加百里挑一的残酷高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新民晚报》)此言可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做一注脚。故要想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当使每个人都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提供此机会,须经济高度发达。 读到梁玉奇在《光明日报》所撰的《高考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一文,对于目前中学教育现状,有通达之见识。原文如下: “从表面上看,应试教育似乎是高考的‘孪生兄弟’,殊不知,这是我国教育投资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率偏低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超前预期之间矛盾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对于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克服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实现教育目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最近几年,教育部在高考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招生对象、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问题仍然难以根本解决。尤其是去年北航招生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暴露出的中国高校招生中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无论考试的机制和内容,还是考试的方法、程序、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是:要确立适合自己国情的大学招生制度;淡化高考的竞争性,变应试教育为人格教育和能力教育;加强和改善升学指导;强调公平性,做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9.
吴佳男 《留学生》2009,(9):20-23
近日,重磅消息传出:部分国外高校开始认可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13所澳大利亚高校、美国萨福克大学、英国部分二类高校等均表示,学生高考成绩若达到一定分数线,就可以被学校直接录取,不再需要预科。对此消息,引起相关各方热议。“承认中国高考成绩”是海外高校在华招生的一种趋势,还是海外高校与国内留学机构“合谋”的噱头?它对中国留学生影响几何?  相似文献   

20.
“三合一”的高校招生标准中国的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划线,分数多少?上没上重点线?十分明了。有人说:“什么都是假的,一分定乾坤。”高考得什么分就上什么等级的学校,这在中国高校招生中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