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三国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三国文化,对相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层出不穷。作为三国文化资源的大省,河南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实现"文化强省"目标则显得日趋重要。本文以许昌市为例,阐明了三国文化旅游的意义,分析了许昌市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提出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阐释湖北省隐性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结合湖北省目前三国旅游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索性提出解决隐性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五条途径,以期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三国旅游产品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我国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开发利用好丰富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是四川旅游发展新阶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入手,深入研究了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发理念,即:凭借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契机,以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结合周边优势资源来达到合理配置、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探讨了具体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34-136
许昌发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区位、交通、经济、旅游价值、市场知名度等条件,但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区域零散开发、缺乏文化内涵和品牌整合、资源可接触性差、精品景点少等突出问题,需进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宏观上,着力推进三国旅游品牌的各区域联合建设;微观上,加快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功能释放载体建设;同时进行层级营销,大力发掘国内外客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两汉三国文化在发展汉中旅游中的地位、实践和前景。认为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遗存品位高、影响大,是汉中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已有的开发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汉中旅游业的发展。以开发两汉三国文化为龙头的汉中旅游产业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哈尼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祖辈世代聚居地区目前还处于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基石"文化旅游形象"为突破口,对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产生的根基——各种类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初步梳理,提出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概念在对推进哈尼族整体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促进哈尼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关键作用,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城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应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发措施;以历史为依托,全面演绎旅游文化;点与面结合,拓展旅游为的内涵;借名人效应,扩大城市知名度;虚实结合,开发地方文艺。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佛教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中的一种,是指以佛教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佛教建筑、佛教绘画、佛教雕塑、佛教医学、佛教饮食等。但必须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发挥它的优势,实现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说来,主要包括经济文化民俗、娱乐文化民俗和历史文化民俗三个方面。经济文化民俗包括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和消费生活习俗;娱乐文化习俗包括山西民间锣鼓、礼火、山西民歌和农神学拜等,极寓特色;历史文化民俗包括长城文化、辽金文化、佛教文化和晋商文化。我们立足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网络,逐步把山西建成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四川人文历史旅游知名度不高。四川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落在"文化"二字上,将四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落实到人文历史旅游上,使传统旅游升华为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1.
襄樊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国文化旅游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区分,提炼出三国文化的六大内涵,并从做强三国文化龙头、修复三国文化遗迹、构建三国遗产廊道、规划建设岘山风景区、延长三国文化产业链、跨区域联合旅游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襄樊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本理论与河东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从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资源是旅游的基础,文化资本是可以再生产的文化资源,而旅游正是对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延续.旅游文化资本运作的核心是把事物感官的“象”与体验的“意”做到完美结合.旅游的最高境界是游客与景点的一体化交融.所以,旅游景点开发必须把景点文化资本特征与游客自我舒适、性情陶冶等旅游目的有效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刍议许昌“三国曹魏旅游”与“文化型导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灵魂。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为迎合满足旅游者文化、知识、信息的需求,文化型导游应运而生。2009年许昌市确立了"旅游立市"战略,"三国曹魏文化"成为许昌文化旅游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文化型导游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促进许昌"三国曹魏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荆州的洪湖市乌林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呈生态与人文的组合特性,具有三国古战场遗迹资源、人文宗教资源、生态人文风景资源、古遗址文化资源、水乡民俗文化资源五个维度.作为荆州三国文化资源独特的洪湖市乌林,在如何挖掘、规划、建设、开发三国文化资源的问题上,建议采取三国主题的生态特色水产品及民俗工艺品开发、打造地方民俗风情三国文化街、三国文化主题温泉休闲养生开发、三国主题旅游节庆开发“黄蓬十二景”和古战场遗迹的完善修复等开发策略,适当考虑乌林与赤壁跨区域联合旅游开发实现三国文化旅游品牌的共建实现“双方共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南阳是三国文化较为丰富的地区,归纳起来,共有八大特点: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和成才的摇篮,南阳是三国历史的源头,南阳是魏蜀吴的人才库,南阳有卧龙岗等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南阳卧龙岗祭拜诸葛亮活动曾为明嘉靖皇帝所钦定,南阳有一笔名人与卧龙岗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由南阳人和事而积淀形成了数十个汉语成语,南阳在全国三国旅游线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与古隆中同属汉水文化范畴 ,是汉水文化中两个蕴藉十分丰富的文化载体 ,在汉水文化的大视野中审视二者之间的异同 ,揭示其固有的、潜在的关联 ,发掘它们内蕴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利用二者的合力效应 ,可为“汉水旅游圈”早日构建出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具有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位高、无可替代的旅游文化资源,并通过层次分析方法评价了这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天水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占比最高,其中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尤为突出.藉此,提出了加强部门调控作用,完善文化旅游线路,强化宣传促销,积极发展旅游文娱演出业、旅游文博业和旅游影视业等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业发展构思,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发展探寻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安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安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安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古皖文化资源、佛教禅宗文化资源、戏剧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对安庆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一要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人才的培训;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三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和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但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大国的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旅游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对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模式、以及诸多矛盾进行分析,引导文化旅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挥文化强国与文化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战略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