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刍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课程化、医学化、德育化等倾向,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我国高校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网络、学科教学、校园环境和学生主体性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实现有效创新,使高校培养出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其道德习惯,树立其道德信仰,从高校道德教育,教师,校园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经纬 《教师》2023,(24):123-12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构建高校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对实现高校大学生精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作者在简要阐述就业服务精准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对助力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的重要性,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媒体融合的校园传播环境、搭建基于媒体融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及精准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等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的路径,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下的传播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诱导大学生产生对社会人生的虚幻反映、道德价值判断的混乱、精神能力的滑坡,为此,必须高校应加强人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化品住;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闲暇教育和闲暇明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闲暇时间化生活的质量;弘扬化精品意识,精心营造崇尚精品的校园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园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高校校园化建设丰富和充实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们的空间和途径,拓展了它的方法和手段,高校校园化建设要想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要体现“中国先进化”的性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资料和随机问卷调查法,了解闽南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对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作出初步评价,结果:现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大学生的体育多元化的需求;大学生体育认知较高,体育课程模式应从培养锻炼项目和锻炼习惯,向着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综合的、多元化的体育教育形式;注重渲染校园体育化,使得体育成为校园的一个环境,一种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消极面是容易使人产生对社会人生的虚幻反映、道德价值判断的混乱、精神境界的降低、对享乐主义的推崇和对西方化的错误认同。为此,高校应加强人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化品位;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闲暇教育和闲暇明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化生活质量;弘扬优秀化,精心营造健康的校园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课外主导化与网络平台化:大学生课外学习引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化转型时期,大学教育观念与体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校扩招与高校资源紧缩成为两个互为消长的对立范畴,由此延伸出了如何在这对矛盾中寻求大学生整体水平的稳定与提升的核心问题。开发大学生课外学习引导资源是当代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大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导化与课外学习互动的网络平台化,既是大学生建构主义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拓展,也是探索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化的失范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要坚持心理扶贫与物质帮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起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的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在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学生能否实现社会化,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本从对人的社会化的界定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社会化水平的必要性,并从高校体育教学、高校校园体育化、高校体育运动竞赛和高校体育社会化等几个方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指出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上社会、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长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的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就业要素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力、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选才标准、高校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等,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高校和大学生需要扩大视野,从更高层面、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问题,通过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创新教育和教学模式,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广阔的开放市场,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想,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音乐的传播对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两种大学评价框架,即制度型大学评价和市场型大学评价.虽然这两类评价的共同特征和产生的因素都是基于学生、家长以及大学自身的要求,但是它们的目标、背景、指标却由于不同的评价目的而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在信任缺失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和适应社会,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突发事件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已经越来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应明确其角色定位,理解辅导员所具有的重要职责,并在此基础上付诸于相应的行动以确保大学生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交往日益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主要形式,它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双重效应。其在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的研究和引导,已经非常紧迫和重要,因此应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效应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tudents as Partners (SAP) initiatives are often framed as opportunities to reanimate university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becom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learning, and change agents capable of transforming their institutions. Embedded in these framings is a view that students are also the primary ‘experts’ of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This shift marks curious terrain about how staff come into partnership when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as experts at the very same time the purpose of universities is beset with multiple and contradictory narratives, and the whole notion of expertise – even for academics – has become unsettled by the politics of a post-truth era. If the advocacy of student expertise is to be understood as a radical intervention to the marketised neoliberal university, as is often claimed, we argue that the desire for expertise has a more compelling basis when students are engaged with what Gina Hunter calls learning to ‘see institutionally’. In this article, we both describe, and put to work, Jeffrey J. Williams’s idea ‘teach the university’ as one mechanism for students and staff working in partnership to ‘see institutionally’. We then examine the nascent efforts of our own SAP initiatives to make a case for why ‘the university’ – as idea and institution – deserves to be introduced to, studied and critically interrogated by students as part of a long tradition of inquiry. While a good many SAP initiatives aim to address where students are absent, under-represented or disempowered in the university, very few appear to take seriously that there is a field of scholarship about universities that lends credibility and contest to the notion of expertise. By staging a conceptual encounter between Williams, Hunter and our own partnership work, the potential for SAP is expanded as project that cares for the futur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作案手段也颇为残忍。高校在预防大学生犯罪方面的责任义不容辞。高校只有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构筑思想、心理、行为、环境四道防线,从而构建一个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工作体系,才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