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以社会需要为主要价值取向,还是以人的发展为主要价值定位,一直是体育目标的两难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被赋予新的价值,人文主义体育价值观的备受关注迫使人们思考体育的本源意义。体育既要肯定人的个体发展,又要观照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求,实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化 ,它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情感方式的现代化。文章从体育的视角通过体育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二个维度探讨了体育在实现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体育 ,未来社会更加需要体育 ,这是因为社会对体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体育正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现代社会需要体育来对现代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发展弱势群体体育是实现"以人为本"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弱势群体体育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体育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完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教师责任制,是社会发展和新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共同探讨和解决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是全民族的事业,是国家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制定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学校体育是这两个战略的结合部和基础。它既要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从根本上增强国民体质,又要适应我国体育运动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需要,培养未来的优秀体育人才。体育能力是实现体育功能的基础。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的要…  相似文献   

6.
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生涯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自古以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  相似文献   

8.
袁锋 《四川教育》2008,(9):44-44
意志是人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宝贵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学过程总是伴随着顽强意志的培养。体育需要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志力的来源,就是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
体育生态化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研究体育问题,注重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和解释体育现象,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体育实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系统性、开放性和共生性。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生态化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管理、决策滞后和过分竞技化的问题。促进高校体育生态化的策略是:培育体育文化,实现人、体育、校园的整体和谐发展;建设体育生态化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加强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建设,营建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社会环境;高校体育课程要体现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加强体育教学的基础性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传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通过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体育全面开发人的体力,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要实现体育的基础性,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1.
职业院校体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是职业院校体育如何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历史演变的回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的对比,以及职业院校体育多维度价值观的分析,提出了职业院校体育要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观。  相似文献   

12.
何行  贺昭泽 《文教资料》2006,(16):159-160
体育是顺应人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通过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关系的理解,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更好地利用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正面作用,促使体育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前进呼唤着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何为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何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为什么要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如何去构建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跨越;从发展的眼光看,突破体育教学模式,实现无模式体育教学,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变有模式为无模式的体育教学的分析,提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二步跨越。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残疾学生作为一种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更应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人文关怀。残疾人体育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的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残疾学生补偿生理、心理缺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残疾人回归生活、融入生活、适应现实生活,实现残疾人的自我完善和超越。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文关怀缺失问题,而这些缺失无形当中影响了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需要和谐人格来促进社会发展;体育在建构和谐人格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体育的本质属性的客观认识和对体育的主观态度和意识的综合心理体现。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体育意识缺乏,从而导致体育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必要的体育行为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一、满足不同的需要,为体育意识的培养注入动力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着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参加体育学习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育…  相似文献   

17.
情商是人内在素质一部分,情商理论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适应新课改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需要,是一个人整体发展的需要.当前,如何将情商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体育工作者要面对的工作.在此,文章对该研究的必要性和如何将情商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归纳,希望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廖小英 《成才之路》2023,(14):65-68
体育社团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职学校广泛开展体育社团建设,并积极打造趣味化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趣味化教学方案,以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分析目前中职体育社团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CA技术学院篮球社团为例,对中职体育社团趣味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热情,怎样提高体育有效性,这是每位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体育教材的使用与建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加以思考,以打造出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实现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0.
体育概念的界定和体育类型的划分是体育学学科建设首先应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体育实践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传统体育的定义和分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给我们原本就不成熟的体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带来许多困惑。理论和现实的需要迫使我们必须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界定。我们认为,“体育,就是人特殊的育化”。体育可分为:运动的体育(体育实践)、科学的体育(体育理论)、产业的体育(体育经济)和文化的体育(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