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岩 《新闻传播》2010,(1):58-58
商务部投放的"中国制造"广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国家品牌宣传的第一次。本文试以"中国制造"广告为个案,来探讨如何使用广告来塑造国家品牌。  相似文献   

2.
吴辉 《声屏世界》2010,(4):15-16
一则"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的播出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支持者认为该广告对于反击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中国商品在全球的销售有积极作用;反对者则认为广告没有改变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负面看法,对提升"中国制造"整体形象作用有限。客观公正地评价这则热门广告,需要我们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3.
戎彦 《东南传播》2011,(7):117-119
文章对中国国家形象广告进行了广告学视野的解读,从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发布时机入手,分析了"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化解危机的方式以及"人物篇"抓住机遇的有效策略,提出了未来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应该有清晰的定位,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进行全球化思考和本土化执行。  相似文献   

4.
周凯 《东南传播》2010,(2):43-44
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作为商品营销先锋的广告也越来越呈现出跨民族、跨区域、跨国界的特点。跨越文化的广告传播必将成为21世纪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2009年11月23日起在CNN等媒体播放的"中国制造"广告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形象广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广告将会走出国门。本文通过对该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资产。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广告战略是其重要的一环。本文从近期商务部推出的"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广告出发,对国家形象广告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和总结了各国在运用此广告策略中的经验和特点,并对国家形象广告策略的应用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王小乔 《新闻天地》2010,(1):20-21,53
2009年11月23日,一则以“中国制造”为主角的形象广告在美国最大有线电视集团——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中国制造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敏感地位,集中体现在这则30秒长的广告上,广告赚足了眼球,它的背景也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廉价便捷商品的来源,也成为西方指责中国的惯用词汇。然而,中国人也学会了包装、推广。主动出击替代了以前的被动解释。“中国制造”广告的热火传播,也正是传达了国人的这种心情。  相似文献   

7.
媒体脸谱     
中国在全球投放形象广告,展现中国制造世界合作最近,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美国有线新闻网11月下旬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  相似文献   

8.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9,(23):2-3
中国在全球投放形象广告。展现“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 最近,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美国有线新闻网11月下旬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内容是“中国制造”产品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以"中国制造"为主角的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该广告片长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以"合作和参与"为理念,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其投放对象为国际主流媒体.除在亚洲播出外,还计划在包括北美、欧洲等地区播出.这一广告是"中国制造"第一次以行业整体形象在海外亮相.  相似文献   

10.
汪冬梅 《青年记者》2010,(16):111-112
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以“中国制造”为主角的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该广告片长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以“合作和参与”为理念,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其投放对象为国际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1.
金若沙  张晨 《东南传播》2010,(9):142-144
本文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维度切入,对中国杂志广告所建构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杂志广告反映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多于集体主义价值观。"重视家庭"和"利益认知"分别为集体主义广告和个人主义广告中最重要的诉求。此外,研究还发现广告所建构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受到品牌来源和产品种类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迟强 《东南传播》2010,(7):131-133
本论文将广告视觉文化纳入消费社会这一语境下进行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广告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隐患给予关注和思考。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文化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布道者;从符号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符号在日益丰盈繁杂的同时,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危机;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透过广告文本对"文化平等"与"文化民主"的制造表象,社会文化的深层次隐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已是现实。"中国元素"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和现实中中国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充分运用中国元素,重塑中国文化的魅力世界,这是历史的呼唤,更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元素看中国广告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 《东南传播》2010,(8):157-160
本文首先对"中国元素"进行解读,认为"中国元素"并不仅是一种符号,且应该更注重其所蕴含的动态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本身发展成一种文化。其次分析了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的模式以及与"中国元素"内在的关联。最后针对中国广告如何运用好"中国元素"对外传播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视智扬广告CEO蔡智超北京中视智扬广告创立于2008年,央视广告一级"金牌"代理公司、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最具公信力的广告公司"。中视智扬始终以"你的央视广告专家"为公司定位,提供"实效性营销"服务为己任,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需求,始终以"相信品牌的力量"为公司发展方向。智扬人始终在为创造一个知名的百年企业而不懈努力着。  相似文献   

16.
张瑀 《新闻世界》2014,(9):151-152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数量的激增使得现代广告创作逐渐陷入瓶颈,有很多人认为广告要美,要让人赏心悦目才是广告艺术性的表现,但从波德莱尔《恶之花》的艺术形式来看,"恶"也可以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恶"转化为"美",适度的将"恶元素"融入现代广告会使现代广告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广告效果方面变得更"美"。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制造产品异军突起,各种负面消息不少。有产品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媒体的“妖魔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受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则“中国制造”广告登陆CNN.为“中国制造”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是利用广告来传播国家形象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对这则广告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渗透式双语教学法”在高校广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翠香 《东南传播》2010,(5):127-129
本文探讨将"渗透式双语教学法"运用到广告专业教学中,结合双语教学原则与广告专业特点,提出按词汇渗透——整合式渗透——全方位渗透思路进行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能够用英文制作广告、具有较强中英文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广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侃 《视听界》2014,(6):36-39
民营节目制作公司的迅速崛起为电视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内容,综艺节目的"广告分成"模式以及较短的投资回报时间使得资本纷纷涌入电视节目制作业。本文通过综艺节目大片化推动制播分离的背景入手,分析社会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戴倩 《新闻世界》2014,(2):146-147
近几年快要被遗忘的国货在商品市场中异军突起,带领一批"中国制造"的商品焕发出了活力。我们熟知的相宜本草卷土重来,带着时代的记忆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一系列包装与广告的改革变化,进行了产品创新和品牌推广。在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多加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国货更好地结合的问题。在发展经济同时,挖掘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将其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