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唐前期的立法活动是以修订律、令、格、式作为主要内容,而中唐以后,格后敕不仅成为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其法律效力日益提高.格后敕承袭并发展了格的特点--适应性、变通性、灵活性,它能够及时地体现皇帝的意志,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状况.但无论是从体系的完整性还是法律自身的稳定性与严肃性而言,均不如唐前期.唐代格后敕的编纂改变了我国封建社会法律编纂的格局,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庆元条法事类》是南宋综合性的法规汇编,由时任宰相的临海人谢深甫提举编撰。所收内容按事分类,每类之下按敕、令、格、式、随敕申明排序。《庆元条法事类》收录125个式,这些作为公文范本的式包含了20个文种,不仅在当时的公文写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在今天还有校勘、训诂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式”考论——兼论唐式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前期,式沿用唐式的内容和形式。神宗元丰以后,宋式在性质、编纂体例、修订模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性质上,由令的细则性规定变成为法定公文程式。宋式的变化,是宋代对编敕、格等法律形式的性质、功能进行调整的结果。宋式的变化使得宋令的内容更加整齐划一,令、式分工更加明确,两者关系更加协调、合理。  相似文献   

4.
衣食住行唐代的服饰在形制、质料、颜色诸方面仍有法规上的尊卑贵贱之别。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初定服饰之制,规定了祭服、朝服(又名具服)、公服(又名从省服)、常服(又名燕服)四种服制。其中常服规定赤黄色为帝王专用,自此黄袍成为帝王的象征。其后,唐太宗、高宗、德宗、文宗等也都曾下令,对文武百官及庶民百姓的服饰区别做出明确规定。大致说来,贵族官僚及富室之家的服饰均以锦绣绫罗制成,而庶民百姓只能穿以粗布麻衣,服饰穿着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唐代男子的服饰风尚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初唐至盛唐时以裤褶服式为时髦,头戴幞头,身穿圆…  相似文献   

5.
<天圣令>以唐令为蓝本参以新制修纂而成,虽然新修订了不少条款,但是<天圣令>远不是当时法律的全部.在<天圣令>之外,与之并行的法典还有编敕、附令敕.<天圣令>与<庆元令>有着较大的差异,<天圣令>反映的唐后期至北宋前期社会变化后的社会关系,与<庆元令>所反映的北宋后期至南宋的社会关系有着诸多不同.天圣以后,宋代社会仍发生着许多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6.
唐朝服饰以其冠服华美,妆饰奇异纷繁,成为服装史上一朵奇葩。本文从历史传承、民族融合、宫廷嬗变、以及文化交流等角度,对唐前期服饰风格的成因进行分析,试图把握服饰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诗经》但凡写人,往往要着墨于其服饰,这与周人以合礼为美,合德为美的服饰观密切相关。裘服从最原始的御寒服装发展到贵族所专享的奢华服饰,在最初的御寒弊体功能之外,也具有德称其服的道德要求和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不同等级的人,他们的服饰不同。因此,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服饰的名称也成了某一类人的代称。封建社会里,皇帝穿的衣服称作“黄袍”。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所以赵匡胤“陈桥兵变”称皇帝有“黄袍加身”之  相似文献   

9.
"受服"是丧期中最重要的易服环节。"受服"一词意为服丧期内,五服除缌麻以外,每一等级的服饰在不同时间节点由重服向轻服依次递减,直至除服。文章考察了不同阶层受服的时间、五服有受有无受、"渐细加饰""以冠为受"等原则的问题,集中考证不同等级丧服在受服过程中的条例与具体细节,进而阐明这一制度背后隐含的礼学原则和现实意义,即服以示礼,礼以节情,不以死伤生的世俗伦理法则。  相似文献   

10.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1.
宁波的正装业以品牌为潮头,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品牌影响力,提高区域品牌形象,并通过品牌效应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形式,这里笔者称为正装品牌经济。通过对宁波服装业的近距离观察,笔者分析了宁波正装品牌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为如何打造宁波的正装品牌经济提出了正装品牌的定位、打造正装品牌的地域色彩和立足本土化,面向国际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宋历史文献、异志小说、唐诗宋词和考古资料表明,唐宋社会对胡服和妇女服饰有着不同价值取向。唐代服饰反映了唐社会开放的鲜明特点,也显露出其历史局限性。与唐服的华丽相比,宋代的服饰风格走向了简约,这种看似简约的服饰风格实是宋开放政策较之唐朝更加理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以《全唐诗》为语料库,对绿色系列上衣词和青色系列上衣词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两类词可以表官服,也可以不表官服。表官服的绿色系列上衣词和青色系列上衣词有实指、虚指的不同用法。通过对这些词语的考察,可以发现史书没有提及的服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探讨“我国童装安全性”为目的,结合国内外童装市场的现状和童装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童装设计中的安全性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服装是人的心理表现和人际心理交往的语言符号,它反映了广泛的包括人的心理在内的背景因素,是研究人类心理的途径和突破口。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之间的关系是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和一个人的生理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并通过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它所表现的是个人的独特风格以及有别于他人的特点。服装是人们心理活动外现的载体之一,同人类文明的进程相伴,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反映着人们的需要。文章根据服装心理学的原理出发,研究了个体心理对服装选择、服装设计、服装专业学习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卖场陈列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卖场的销售量,而对于服装卖场设计来说,其中服装出样设计是服装陈列的核心部分,是服装卖场设计真正的主角,重视服装卖场出样设计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品牌之间具有竞争力的表现。服装卖场是流行的裁体,是流行讯息立体展示的空间,出样形式设计的创新,将会给服装卖场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潮流的涌动,不断散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服装结构设计是高职服装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1”教学模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教学创新,对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策略在教学计划、教材、授课方式及实训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教学效果良好,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职服装结构类课程的实训教学,以期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服装结构类技能.  相似文献   

20.
古代彝语支社会确实存在着一个以虎为中心的文化演变过程。依据一是记录于彝语支(尤其是彝族)古文经典中的虎文化观念;二是现今彝语支社会中仍然存在的古老崇虎习俗。唐代南诏时期王室和贵族曾经存在的大虫皮衣官服制,正是虎文化遗俗的文化表现。彝语支诸族的文化渊源关系非常密切,凡研究这一语言支系民族的文化历史,一定将其放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同源关系上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