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悦 《学语文》2013,(4):45-46
2006年,"新材料作文"初登高考舞台就以材料意蕴的多重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深受命题者的宠爱。正因为材料可立意的角度具有多选性,教育界出现了高考作文应该"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的声音。笔者认为,应试作文的根本特点就是对作文有所限制,给所有考生一个共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颇受高考作文命题专家青睐的是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对审题构思的要求却渐渐被一些人淡化了。实践证明,一篇优秀的考场材料作文是离不开审题构思的,有鉴于此,笔者对学生提出如下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2008年高考出的是一道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它继承了2007年的命题思路,较2007年“提篮春光看妈妈”的命题则更加成熟。“带着感动出发”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命题“淡化审题意识”之声甚嚣尘上,在如此的一个舆论氛围里,不少的高考作文命题将“淡化审题”引向了极致:所命之题让考生无需审题,只要把自己曾经准备过的优秀作文,靠背诵抄到试卷上,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就全盘皆输。但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近几年来,有不少考生因在审题上出了差错,虽然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被打入“四类”(18分以下)。因此,考生应该知道,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考生应该主动地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话题作文命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语、要求语,各部分对…  相似文献   

5.
李晔 《现代语文》2002,(10):10-11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题目一出,满堂喝彩。话题作文在命题要求上比材料作文限制性少一些,淡化了审题和文体,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不再像1999年那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甚至给人一种命题虚假、不合常理、毫无新意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题目一出,满堂喝彩.话题作文在命题要求上比材料作文限制性少一些,淡化了审题和文体,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不再像1999年那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甚至给人一种命题虚假、不合常理、毫无新意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一、暗示前提下命意的明确性高考作文,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命题,都寄寓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尤其是材料作文,命题者应该在材料中有明确的命意暗示;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就能根据这些命意暗示,准确提炼出文章的中心。高考作文是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考查其阅读理解能力。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这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考生对作文材料看不懂,对命意猜不透,那么肯定会下笔千言,离题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是考场作文,不是考生的自由创作。因此,考生接到高考作文材料或命题后,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审题与立意。其实,自由创作也有审题与立意的过程,只是写作人因自己偏好或擅长使进行速度较快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9.
【考生求助】1.近年高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在命题上有区别吗? 2.我一看到陌生的作文试题就特别紧张,不知该抓哪些东西,老怕跑题,怎么办?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审题,不是单纯看命题者让我们以什么为话题或者以什么为标题。很多考生在读题时常常“筛选”出那些自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将一些同样有价值的信息弃而不顾。这样一来,我们便难以全面地考虑问题,更难以周全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自己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多为材料作文,而事例型材料又是材料作文命题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考生如何做好事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呢?本文主要针对事例材料类作文来谈谈审题立意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不同于作家创作,它是在限定的题目、材料、文体、时间等条件下的完全被动式作文,它呈现出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考生自主的特点少了,而被动的、需揣摩他人的特点多了。因此,为什么要审题?审题又为什么这么重要?高考作文实际上就是命题老师给考生提供一个作文题目然后由考生完成一篇作文的过程。高考作文并  相似文献   

12.
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与此相关的审题立意更是不容小觑,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因此,考生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对所给材料认真分析,准确抓住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作文得分率比较低,究其原因.审题不过关是一重要方面。由于前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淡化了审题,导致复习备考中忽略了审题的指导和训练。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立意的指向性、思想的倾向性都不明显,且涉及到两个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致使部分考生审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8套试题中有10套考了命题作文,其余的又大多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已在淡出高考的舞台。看来命题作文的回归是大势所趋,写好命题作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而写命题作文,审题又是关键。回顾以往,考命题作文时考生就常出现审题的失误。如1994年,上海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尤其是以全国新课标卷为风向标的各省新课标考卷,呈现出一种降低审题难度的趋势。高考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审题能力已经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这是因为降低审题难度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真实的写作水平,从而使考试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得以良好的体现。这种人性化的命题趋势,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对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在有意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而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与基本表达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虽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但是在80%试题材料中考生均可找到立意的关键词或观点句。  相似文献   

17.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8.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9.
陈刚 《新课程研究》2009,(11):182-184
高考作文命题内容仍有局限,视野也不够开阔,有意逃避现实深层问题,蹈空务虚;不少材料不合生活的逻辑,本身缺乏信度,甚至存在知识性错误;命题未能面向全体考生,扫清审题障碍,致使考生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猜测题意上;高考作文的命题技术不成熟,导致猜题押题,增加了应试的博弈性和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个变化: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在总结了以前的材料作文和后来的话题作文的优劣的基础上,新近产生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的出现,意味着作文写作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行文之间又多了一步,那就是新材料的审题。其材料范围更为广阔,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写作空间。由于多了这一步审题,作文的立意变得更加灵活,能更好地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