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岩 《上海集邮》2020,(1):11-12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八个春秋了,十分的怀念他。梅兰芳先生是著名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梅派"艺术的奠基人,位列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京剧《霸王别姬》是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的,原名《楚汉争》。通过修改、加工、润色最后更名为《霸王别姬》。  相似文献   

2.
张国瀛  程劲松 《收藏》2001,(7):33-35
中国戏曲向来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而京剧又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京剧服饰收藏家包畹蓉,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那些精美绝伦的戏服,竟会成为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见证,成了海外游子追溯民族文化根源的纽带,还进一步变成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包畹蓉何许人?怎么会成为戏服收藏第一人的?让我们  相似文献   

3.
京剧与武术     
葛峻 《武当》2005,(5):29-30
戏曲艺术与中华武术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只是戏曲着重于欣赏,而武术则以技击为要。但在不少戏曲艺术家的身上,都不难看出二者联姻。盖因武炼精气神, 而戏曲为塑造形象也追求精气神三全,而得"人如其人,情若其情"。戏曲,特别是京剧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四功"(唱念做打)、"五法"(口法,眼法,手法,身法, 步法)这种综合艺术手段来实现的。所以,他们借鉴武术动作,以丰富自己的"四功、五法",使技艺臻入一个高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乐明 《上海集邮》2001,(1):14-15
京剧丑角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与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相似文献   

5.
《垂钓》2011,(8):1-1
除了八十后或者九十后,但凡是有一点阅历的中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沙家浜这个地方的。这当然是因为《沙家浜》这部京剧。虽然这是一部非常革命的作品,但其艺术价值可霞可点,即使是与传统京剧曲目相比,也并不逊色,尤其是阿庆嫂和刁德一智斗一场,更是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脍炙人口的唱腔,成为京剧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5):183
一把"贵妃壶"五秀"兰花指",首件艺术级紫砂壶震撼诞生"贵妃醉酒"梅兰芳珍藏级紫砂壶素面素心,形神兼备,简洁流畅的线条中透着几番清幽古意,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紫砂的线条之美与京剧的动感韵律交相唱和,水洗凝脂,紫泥流韵与梅之凌寒留香、俊雅高洁不谋而合,共品其雅,共味其艺。一把"贵妃壶",动中生静,静中有动,线条柔雅,圆润华滋东方美学与西方艺术的大胆交错,艳不失雅,香不没韵。壶上一幅梅兰芳《春消息》图,美如其人,妙如其戏,清秀俊雅寒梅寄意,清醇崇高的品格昭然若示。五只杯身正面为一枝秀梅,反面为五款典型"梅派"金兰花指,柔美雅致,美态撩心,精湛卓越的梨园技艺由此即可心领意会,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京剧唱段的严谨,用吕尧臣大师封存达30年之久的上等紫砂泥所造,上百道工序均是纯手工精心打造。作品实现了京剧、紫砂、书画、镌刻四大艺术门类的首度跨界结合,以最高技艺向梅兰芳大师致以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2,(7):177
一把"贵妃壶"五秀"兰花指",首件艺术级紫砂壶震撼诞生"贵妃醉酒"梅兰芳珍藏级紫砂壶素面素心,形神兼备,简洁流畅的线条中透着几番清幽古意,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紫砂的线条之美与京剧的动感韵律交相唱和,水洗凝脂,紫泥流韵与梅之凌寒留香、俊雅高洁不谋而合,共品其雅,共味其艺。一把"贵妃壶",动中生静,静中有动,线条柔雅,圆润华滋。东方美学与西方艺术的大胆交错,艳不失雅,香不没韵。壶上一幅梅兰芳《春消息》图,美如其人,妙如其戏,清秀俊雅寒梅寄意,清醇崇高的品格昭然若示。五只杯身正面为一枝秀梅,反面为五款典型"梅派"金兰花指,柔美雅致,美态撩心,精湛卓越的梨园技艺由此即可心领意会,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京剧唱段的严谨,用吕尧臣大师封存达30年之久的上等紫砂泥所造,上百道工序均是纯手工精心打造作品实现了京剧、紫砂、书画、镌刻四大艺术门类的首度跨界结合,以最高技艺向梅兰芳大师致以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8.
观卡话京剧     
赖有才 《上海集邮》2003,(12):I003-I003
因对京剧喜好,收集到一套广东省电信公司《中国京剧艺术·京剧行当》200电话卡。全套4枚,面值均为50元。卡面以四出剧目的人物分别展示了生、旦、净、丑四个京剧行当: 《定军山》·生·黄忠 谭派代表剧目,又名《一战成功》,是一出靠把老生戏,取材于《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智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奇取定军山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余岢 《上海集邮》2006,(10):22-23
2001年《京剧丑角》问世。回顾历史,1980年T45《京剧脸谱》首登方寸,它个性十足——大八怪似的六张脸庞,十分优美地表现了京剧——这精美的国粹、夸张的艺术,为此得到了国人的叫“好”!可惜一别21年,我们才看到了它的后续者,遗憾中有了几分慰藉。其间,虽有T87《京剧旦角》8种,那也是彰扬国剧的;可票图上都是些红唇粉脸、珠光宝气的女士,虽喜怒哀乐、神态各异,很是耐看,但不似如今的粉鼻丑角,鸡头猴脑,给人以怪怪的特殊的感觉、特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不觉在中国北京生活已有两年又四个月了。在此期间借着各种活动,着实有了不少接触中国表演艺术的机会。皇家粮仓的昆曲《牡丹亭》已欣赏过4次,京剧的欣赏  相似文献   

11.
戴其晓 《集邮博览》2001,(10):30-30
京剧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发展历史长,票友众多,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剧种之一。为了反映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京剧脸谱艺术,1964年原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志号为“特62”。全套邮票共8枚,单枚编号自352至359,排在1964年8月5日发行的特61《牡丹》邮票之后,由刘硕仁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世纪京剧舞台上,涌现出不少享誉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其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被人誉为"四大名旦",他们不仅京剧演得好,而且都擅长书画,这里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有"百戏之祖"的雅称,是与京剧并存的"国剧"。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一门集歌唱、舞蹈、道白、动作  相似文献   

14.
夜幕降临.文联小剧场里好不热闹。京剧名段《三岔口》成为"京剧启蒙进社区"的启动仪式上的高潮.来自于中国戏剧学院的演员们滑稽.有趣的精湛表演使观众席上热闹非凡、叫好声不断。坐在主席台上汪锦生看上去神采奕奕,一直为少儿京剧启蒙事业忙碌的汪锦生.在这一刻可谓是百感交集。"京剧启蒙进社区"可以说是她多年来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文联小剧场里.汪锦生指导穿带好行头、装扮一新的孩子们唱念做打.台前幕后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台下的观众和家长热情似火、掌声如潮.可以说是对她最大的认可与鼓舞。  相似文献   

15.
漫画家常铁钧先生曾经长期在《光明日报》从事美编工作。他从小就酷爱京剧,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传统京剧和漫画融合在一起“老戏新画”,形成了自己的漫画特色。并在1993年获漫画最高奖“金猴奖”。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和“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由“天创”公司总经理、舞蹈艺术家曹晓宁先生亲自执导制作的大型视觉交响京剧《新白蛇传》,诞生于2008年奥运会前夕,首演于国家大剧院,以其超前的意识和精美的创意而引起世界关注。剧目植根于京剧艺术的沃土,以高超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叙述了这个流传千年的美丽神话。正如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一颗彗星划破夜空照亮了大地,寓意着那段转瞬即逝的爱情绝唱,同时也集成一束灿烂,把人性中的真善美,长久地留在每个人心间。  相似文献   

17.
清道光年间形成于北京,有国粹之誉的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因为京剧的前身是通称皮簧戏的徽剧,加之又在形成过程中不断融合其它剧种的艺术成就,从而使其不仅拥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也囊括了昆腔、高腔、秦腔、哕哕腔、柳枝腔、银纽丝调和民间小调等声腔的剧目。经历代京剧艺术家们干锤百炼,现今保留下来的剧目,内容大多表现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性格和品质,及以他们为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而进行的正义斗争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李麟童,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自幼学艺,后来拜京剧界与马连良、周信芳齐名、人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京剧大师唐韵笙为师,在京剧老生的表演上颇有造诣,全国,尤其是东北的戏迷对他十分熟悉,曾经红极一时,他经常上演的《四郎探母》、《清官册》等剧目大家非常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丰宝 《集邮博览》2001,(2):29-29
继《梅兰芳舞台艺术》、《京剧脸谱》、《京剧旦角》等京剧邮票之后,国家邮政局将于2月15日发行一套6枚的《京剧丑角》邮票。这套邮票的面世对宏扬我国民族化,向世界介绍“国粹”京剧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妖妖 《收藏》2012,(1):182
很多事情没有来由! 正如出生梨园世家、在部队文工团任老生演员的孙国康,突然问,就没来由地开启了京剧脸谱绘画艺术的大门,并在传统国粹的脸谱艺术、毕加索的抽象画派、东京的歌舞伎与美国的嬉皮士风格之间纵横奔逸,离经叛道,恣意穿越出一个令人惊艳的脸谱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