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言论     
“在21世纪,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是不够的,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孩子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2.
是不是对手机电子书“仰慕”已久,又无“技”可施?不用等待了,从现在开始,你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手机电子书,让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怎么样?一起来让那些落伍的人大流口水吧!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一次教育部员工大会上,部长佩奇宣布了教育部未来五年的战略计划,为美国的教育发展设置了六个雄心勃勃的宏伟目标。“这个计划对我们的孩子、家长及寻求更高教育质量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承诺”,佩奇说道,“我们承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对学生的期望目标,教育是国家优先考虑的事情,教育部将使它成为国家骄傲的源泉。我们将不让一个孩子落伍”。  相似文献   

4.
家访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似乎“触手可及”,很多老师认为传统意义上“进家人户”的家访费时费力,已经落伍了。  相似文献   

5.
一、无“微”不至
  镜头一:几个妈妈的对话。“现在的孩子手机、电脑不断轮换着,整天低着头摆弄着这几样东西,眼里全没有其他存在,这样下去怎么办啊?”“你们家的也是这样啊!”“是啊,我家孩子也一样,手机、电脑比什么都重要,完全离不开啦!没办法了……”
  镜头二:几个学生的对话。“学校不准带手机,我准备悄悄带,反正老师也看不过来。”“哈哈,我有高招,带俩,一个替代品,万一老师发现,就拿一个坏手机去冒充,这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都为孩子不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不高以及不良的作业习惯而忧虑,虽然采取了诸如“陪做”,“请家庭教师”等措施,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存在作业心理障碍。根据调查分析表明,孩子主要存在以下作业心理障碍: 1.恐惧心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成绩落伍,为了强化巩固所学知  相似文献   

7.
眼下,不少人都在感叹家长难做,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自己也深感“后生可畏”,虽然孩子还仅仅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最近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是刚刚买回家中的手机,自己反复阅读说明书,许多问题还没弄明白,孩子拿过来一摆弄,各种功能都已开发出来了。二是周末陪孩子去买《飞蝶探索》,孩子打开杂志便问我知否“皮特·雷斯地图”,我摇头,孩子却侃侃而谈,那副满腹经纶的模样令我这研究生毕业的老爸一时汗颜。   其实,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将电脑玩得溜溜转,回到家张口“拷贝”、“软件”,闭口“…  相似文献   

8.
潘变 《家长》2023,(25):45-46
<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亲子共读,则是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老师,我家孩子不爱读书,一有时间就拿手机玩儿,您说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看书呢?”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会问家长:“那您自己经常看书吗?您平时是不是也经常拿着手机刷视频?”家长会很委屈地说:“我会看书,但是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少,一来是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工作上的事,二来是工作太累,想着玩玩手机放松一下。”我说:“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自己先要有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要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宁白 《中学教育》2007,(2):56-56
日前,第一批“定位手机”正式登陆申城50户家庭。此款为申城中小学生特制的“定位手机”只有7个按钮:接听键、拒绝键、父亲电话键、母亲电话键、家庭电话键、老师电话键、好友电话键。该款手机没有任何数字键,也没有内置游戏。孩子使用“定位手机”后,家长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手机短信以及声讯电话随时了解孩子所处的方位。在多数家长看来,有了“定位手机”,就能借助高科技手段,24小时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把孩子攥在手心,不可谓不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拆字戏解     
<正>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便:予“人”方便,“更”是于己方便。捧:“奉”承他人的一“手”。迟:落伍,有时仅仅是你比别人晚“走”了一“尺”。  相似文献   

11.
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同只有让孩子下水才能学会游泳,手机的使用管理也是一样,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它,让它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工具。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地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一刀切”地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2.
那天晚上,我刚想睡下,突然听到手机里又进来了一条短信,抬头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这么晚还有谁给我发信息?我忍不住打开手机看个究竟。信息是女儿的班主任老师发来的。这天,女儿学校为“5·12”四川大地震举行了“献爱心”捐款活动.老师要求我们家长回复信息核实孩子的捐款情况。显然。老师不太相信孩子。但是.我还是轻轻地合上了手机,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长江 《小读者》2013,(1):75-76
孩子成了“手机控” 讲述詹女士.(初二学生家长)儿子上厕所都要带手机这个学期,我们给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可我现在特别懊悔:开学一个多月,儿子的心思都在手机上。每天起床,儿子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每天睡前,儿子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更让人看着心烦的是,儿子边看电视也要边玩手机,就连上卫生间也把手机带在身边。在卫生问里,他会蹲上半天不出来——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就是在用手机刷微博。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资源规划”是从教育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设计一个地区或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结果负责”。美国政府在2001年提出的“不让一个儿童落伍(NCLB)”教育法规提出,“只要我们使学校和LEAs(地方教育代理)对于改革和所有学生的成就负责,我们就能达到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目标。”在NCLB法规中反复被强调的一点是:联邦的资金将投在被证明有效的,基于研究的计划和实践上。资金的投入以改善学校和加强教师质量作为目标,确保每一美元都被用于帮助孩子学习上,决不在一个缺乏绩效责任机制,不注重结果的教育改革系统中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通过手机教养孩子。“手机教养”由“手机依赖”发展而来,它的出现与流行不仅与客观环境因素有关,更与父母的人格特征、教养压力和生活压力等个体因素有关。“手机教养”貌似缩短了亲子间的沟通距离,但它实际上限制了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为孩子逃避与父母的沟通提供机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和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而损害其心理健康。为减少父母“手机教养”行为,社会应合理分配资源,让父母尽可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也要学会缓解自身的教养压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事半功倍的方式教养孩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固本强基。  相似文献   

16.
拆字戏解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便:予“人”方便,“更”是于已方使。便:“奉”承他人的一“手”。迟:落伍,有时仅仅是你比别人晚“走”了一“尺”。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超越别人。  相似文献   

17.
真与假     
我曾观摩过大班社会活动“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方法教育孩子要关心、帮助他人。活动最后,教师用手机拨通了因病在家休息的小伟家的电话,请一个孩子直接与小伟通话。当话筒里传来小伟熟悉的声音时,这孩子不由自主地睁大了眼睛,惊喜地问:“你的病好些了吗?什么时候能来幼儿园?我们大家都很想你呢……”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我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活动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在专心地倾听着。忽然,坐在后排的望望不停地向前探着身子,问身边的同伴:“这个手机是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玩具手机吧?”听了他…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突出的“尖子生”,到高中后却“落伍”了。为此。许多教师和孩子家长都感到困惑。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环境的改变、必要学习条件的丧失等;而缺乏可持续学习的态度、信心和能力等,是导致部分孩子成绩滑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巴述丽 《家长》2012,(11):13-15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这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显然,“堵”不如“疏”,我在这方面是这样教儿子使用手机的。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4,(11):98-99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物品.我们要用它来打电话、发信息、看视频、读新闻、甚至玩游戏,所以我们希望好好保护自己的手机。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为手机做一件漂亮的“衣服”,那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