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赵昱 《现代视听》2012,(10):39-41
近期电视节目呈现出正能量觉醒的态势。本文从政策因素、社会心理、受众偏好、品牌诉求四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其背后蕴含的对于电视正面宣传以及电视精品创作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言  王钢 《视听界》2008,(2):81-82
电视业的经营模式和普通商业经营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别,表现为电视产品的销售不是普通商品的一次性销售,而是通过电视节目“免费赠送”给受众消费,换取受众的注意力,再拿受众的注意力来和广告主交换货币,即通常所说的“二次售卖”。因此,目前电视业的典型CRM(客户关系管理)存在两个层面的客户关系:第一层面的客户关系是电视媒介和电视受众的关系,电视受众构成了电视媒体的“直接客户”;  相似文献   

3.
向永心 《东南传播》2016,(5):101-102
开播于2011年3月21日的调解类电视节目《金牌调解》在近5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节目的创新到形成节目的典范,其意义不仅是对电视节目类型的探索,更在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随着网络电视综艺节目的推陈出新,受众注意力被不断分散,《金牌调解》节目进入生命周期的"拐点",其节目模式趋于固定化,节目影响度受限。近5年的发展与媒介环境的变迁使其受众定位出现中老年化、网络化、感性化困局。该节目必须实现受众定位的转型,从节目制作、选材、语言叙述方式、新媒体营销等方面实现年轻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现今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电视节目为了更多地传输信息量以其传播速度迅速独占一方优势。然而,部分节目盲目地将播音语速提得一快再快,甚至超越了电视播音的合适限度,让受众跟不上、听不清,其结果是降低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违背了电视节目与受众的沟通、交流及引导受众的本质目的。本文就主要结合具体案例对电视播音员的播音语速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詹恂  母华 《新闻界》2007,(1):82-83
农村题材电视节目,即是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以及与此相关内容的节目,其受众不仅囊括了占总人口70%的农民,也包含了大量的城镇电视受众。可以看到,农村题材电视节目的受众市场是相当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通过不同方式得到快速传播,新媒介的增长与信息快速更迭,使电视节目再也不是原有的信息霸主地位,本土电视节目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如何快速占领市场,以受众为中心传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为电视行业最大的考验,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大规模的数字电视受众越来越多,导致受众的选择变得更多。电视市场变大促使电视节目改革与创新,才能够更好地迎合受众。  相似文献   

8.
张鹏飞 《新闻世界》2009,(10):74-75
毋庸置疑,基于受众心理考虑的电视语言对吸引受众眼球、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电视受众心理进行了探索,并对如何改进电视语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电视这一新的环境因素对儿童有着两方面的作用,有喜有忧,关键在于儿童收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和如何收看电视节目。本文尝试从儿童受众的心理特征出发确定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并以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在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传媒的世界,电视曾凭借着视听兼备、内容详细易懂、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等优势,成为最具实力的传统媒体。电视节目是媒体和观众沟通的桥梁,编辑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编辑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既要突出主体意识,为节目注入鲜明的特色、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还要考虑受众意识、结合观众的喜好,编辑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编辑只有通过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吴文静 《视听界》2015,(2):95-97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电视视频垄断的地位,激发了电视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新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正向"新、活、快"变脸。一、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当下,年轻人大量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导致电视受众的分流、收视的摊薄。细分受众市场,科学定位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争夺市场、留住受众、提升竞争力的强身之举。中央电视台早已针对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新闻、财经、体育、电影、科教、纪录、  相似文献   

13.
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电视传媒日益激烈竞争的趋势,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人素质水准的高低、电视手法的优劣,还必须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一、受众研究影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定位节目制作者…  相似文献   

14.
练恒谦 《视听》2016,(11):83-84
新媒体不仅改变受众接受电视节目的方式,还动摇了电视媒体在传播媒介中的地位,因此电视节目的编辑创作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在电视媒介逐渐遭遇"寒流"的背景下,突破原有的创作模式,根据受众的变化改变节目的创作,将成为电视节目打开新局面的必经之路。在新媒体视角下改变电视节目编辑的创作方法,需要分析受众心理需求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优缺点,并遵循媒体的制作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华 《记者摇篮》2006,(10):24-25
互动是当代大众传媒最时尚、最有效的与受众沟通的一种手段。互动得最充分及时的首推网络。受众在阅读了网络传播的信息之后,可以立即发贴子进行议论,或直抒胸臆,或大发感慨,甚至发泄胸中长久积淀的郁闷。从网络上的议论看一篇稿件的反响如何,可谓立竿见影。近几年,紧随网络之后的是电视。特别是电视台的大众娱乐节目,大都设手机短信类的竞猜项目,有的节目干脆现场与受众对话。电视节目的互动已成为众多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手段。至于像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艺术人生》等节目把受众请到现场,受众干脆成了所传递的内容的组成部分。传播…  相似文献   

16.
陈兵 《记者摇篮》2009,(7):70-70
电视受众收看电视新闻大都是在工作之余,有时是在全神贯注地收看,有时却是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收看电视。收看电视新闻的心理状态不是“一心一意”,而是“一心二意”,这种状态被学者称为受众媒体接触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多样化,对电视节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而确立以受众为主体的意识,可以将电视节目进行恰当的编排,来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节目如何编排,从而为电视事业赢取观众。  相似文献   

18.
周小华 《视听界》2001,(5):36-36
一名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强烈的情感和一颗真诚的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用心去热爱,要透过表面的虚荣,从心灵深处去亲和去追求;对自已所办的节目,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领会。比如我在主持《空中大舞台》时,遇到过一档节目是京剧专题。当时,经过调研,认真备稿,我把受众群设定为京剧迷和京剧爱好者。这样,主持时的基调就不是那种介绍京剧知识的说教,而是与受众  相似文献   

19.
胡鑫  刘平  李侠 《新闻传播》2007,(8):16-16,30
现在电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电视节目创新成了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传媒需要不同层次与范围的受众的参与,单一的受众群体不能促进电视传媒的市场化发展,这就需要提高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现就如何提高财经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出如下三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