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3.16亿多人受灾,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截至2006年8月15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以来各类自然灾害造成62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295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多万公顷;倒塌房  相似文献   

2.
李桦 《地理教育》2003,(5):26-26
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亿元,共计达6500亿元,约相当于当年我国GDP的6%。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作的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事故灾害发生后,公众的生活节…  相似文献   

4.
大气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今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度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在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中,70%左右属于气象灾害或由气象原因而起.每年我国都有一些地区因气象灾害而遭受惨重损失,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灾导致该流域的受灾面积达318亿亩,造成2 600亿元的经济损失;再如,2000年北方大旱,引起大面积蝗灾,导致大范围的农业歉收.平均说来,每年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49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  相似文献   

6.
<正>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发布的《2006年灾害统计》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灾频发,2006年有记录的自然灾害达到395场,平均每天至少发生一场,自然灾害全年造成2万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9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占比例最大,达7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至6%。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千亿元。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气象卫星,将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49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并且,2002年以来,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00亿美元,并且逐年大幅度增加。上述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面对脆弱的农业现状,国家和政府部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聚国家、企业和农民之力扶持、发展农业,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截至8月15日的统计表明,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超过3.16亿人受灾,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占比例最大,达7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至6%。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千亿元。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气象卫星,将它作为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入春以来,一场又一场沙尘暴狂袭了西北、华北及东北,搅得天昏地暗,人车寸步难行。据专家估算,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的灾害损失不亚于中等强度的地震。近几年,我国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6%。仅风沙一项,每年就要吹掉几百个亿!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 ,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 ,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 ,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 气象灾害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自然灾害 ,也直接或间接与气象原因有关。 2 0世纪 80年代因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占自然灾害总死亡人数的 6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  相似文献   

13.
目前,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高达300万,仅最近二十年中,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剧增,城市的密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增无减。因此,二十世纪最后十年被定为“国  相似文献   

14.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气象灾害可造成很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应积极预防气象灾害以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来自地球内部的灾害,如气象、地质、海洋等灾害,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越来越多,并通过预报、预防来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对于天文灾害人们却比较陌生。天文灾害就是来自太空对地球的影响所造成的灾害。实际上,天文灾害一直在影响着地球。在地球生命历史的记录中,恐龙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最重和生存时间最长的陆生动物,曾经雄霸地球1.5亿年。对于它们的神秘灭绝,科学界的假说之一是来自外星的灾难:如陨星撞击;宇宙强粒子流闯入;太阳黑子爆发引起的地球磁场变化等等。近十几年中,由于电子通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水旱灾害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心腹之患。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我国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GDP的1.5%左右,年均干旱灾害损失超过同期GDP的1%,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位居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之首。  相似文献   

17.
[背景材料]2006年入夏以来,我国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其中重庆、四川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气温高达40~42℃,截止8月6日,两地持续高温已经达到了50天以上。川渝大地遭遇的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致使农田龟裂,水库干涸,水稻晒成了“杂草”,玉米晒成了“干柴”……四川省28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近45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7亿元;重庆市1972万亩农作物受旱,791.24万人和732.99万头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亿元。[试题…  相似文献   

18.
邓欣 《课外阅读》2011,(9):219-219
进年来,地震时刻威胁着人类,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椐报道: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4.2万多人遇难,经济损失50多亿人民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遇难和失踪超过8.7万多人,经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经济损失8000亿人民币。世界的其他的一些国家也遭到地震的威胁和伤害,2011年3月11日本本川岛发生9级强震,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伤痛似乎无计可施,对地震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说不一。正确认识和分析地震,对人类预测地震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余次,每年因雷击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件频繁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以上。我国是雷电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全国每年雷击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超过50亿人民币。西藏地处高原,地形复杂,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1982年至2005年拉萨市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显  相似文献   

20.
台风、洪灾、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仅2003年,全球就有约2.5亿人次受灾,7.8万人在灾害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