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叫单永魁,是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他说过书、弹过三弦,没读过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生于宣统元年,卒于1972年。他去世已经36年了。可以这样说.每当佳节或是清明.旁人祭扫坟墓、祭奠亲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老人家。我自己做了个总结.我是世上最不孝顺的人——父亲死的时候我不在眼前,母亲亡故的时候我也不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父亲的工作是绝密级的。院里其.他叔叔、阿姨也一样。我们只知道父亲是研究物理学的,因为他的书架上摆的大部分是物理书。在家里,他从来不讲自己在做什么工作。我们只知道他经常去西北地区出差.而且一走就是几个月。他在搞原子弹、氢弹,是我们猜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父亲潘启生1914年出身于一个船工家庭,是江南造船厂电焊工。他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要亲手造出中国自己的军舰。从此,他与江南造船厂结下不解之缘。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晚清国门,中国被迫面向世界。在曾国藩、李鸿章等近代有识之士"治国之道在乎自强"倡导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6月3日在上海创立。目标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热情的,却又是冷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豫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这是曹聚仁先生在《蒋经国论》一书中对他这位浙江同乡的评论,他还称其为"哈姆雷特式的人物"。近日的新剧《北平无战事》中,始终在电话听筒那一侧的终极BOSS"建丰同志"(即蒋经国),无时无刻不显露着这种令人"捉急"和揪心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子涵 《出版参考》2014,(5):45-46
小小少年郎,自己干活挣钱花 今年19岁的罗敬宇是湖北十堰市人,父亲经营着自己的一份事业,母亲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工作。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罗敬宇从小就爱看一些经商之道的书,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像马云、俞敏洪那样的创业名流。  相似文献   

6.
正父亲赵家璧是出版家,有许多藏书,晚年他对子女说:"等我去世后,你们把我的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最好能集中放在一处。"父亲仙逝后,我们得知新建的上海鲁迅纪念馆将开辟一个朝华文库,专门收集和保管与鲁迅先生同时代文人的遗存。于是,遵从父亲的愿望,我们将他的藏书、手迹、照片和来往信件,全部无偿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馆方提供了一间近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门楣挂着由好友钱君匋手书的"赵家璧专库"铭牌,两侧靠墙都是书柜,右边的书柜里存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短篇小说。一个小镇男孩,瞧不起自己的父亲。他希望拥有一个深沉冷峻的父亲,他的父亲却整天嘻嘻哈哈,满嘴都是各种段子,经常成为小镇男人们调侃的对象。父亲觉察到了他的不满,却并不辩解。在一个雷雨之夜,父亲带着他走到镇外,走进一片湖水,也不解释原因,只是涉水行走。湖水没腰的时候,一道电光闪过,他看见父亲脸上的表情,又痛苦又深沉。从此,他觉得自己了解了父亲。其实,我们都深陷在一个困局里。整个社会,用无数电影、小说、绘画、雕塑和传说,为我们塑造了"父亲想象共同体""母亲想象共同体"和"家庭想象共同  相似文献   

8.
任虹 《云南档案》2011,(8):60-61
<正>由于父亲的特殊工作身份,记忆中我们家没有太多的亲戚朋友,关于家世,也只是在父母亲的零星述说中有一点点了解。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将父母的回忆记录下来,让后人对自己的家史,对自己的先辈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但由于诸多的原因,愿望仅仅是个愿望,直至今年父母于2月、5月相继离开了我们,悲伤之情无  相似文献   

9.
开篇:父母的"善意谎言" 2008年5月,在深圳市下沙派出所做协警的王赓新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告诉他,自己要做一个手术,需要人照顾,让他和父亲商量一下. 此时的王赓新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没和父亲通过电话,自2006年被父亲从传销窝点拉回家关了一个月后,王赓新一直没有回过家.  相似文献   

10.
<正>1988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第303页,刊用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的"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排行第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四哥。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旅居美国夏威夷的周恩夔五子周华章向笔者回忆:"在我小时记忆里,父亲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我就问他腿是怎么搞的,他说是他小时候爬树跌的。待我长大后,我就不相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