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学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以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在电工电子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造就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记者近日来到该中心,就其近期的发展与建设采访了中心主任陈后金。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5个生物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基地。浙江工业大学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终坚持"立足工程实践教学,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1个目标、3个阶段、3个模块、3个层次",构建了集层次性、系统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金字塔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并搭建了"创新导师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实践实习平台和交流互助平台"等四大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实验中心通过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健全了全面开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充分发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示范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化学实验教学定位于创新能力培养;建设了"三层次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按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并按三级化学实验教学环节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5.
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理念,抓住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学校新校区建设的机遇,确立了工科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并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该文介绍相关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大意义,提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学实验室的“国家队”,其特点是具有先进与示范性;集成与完整性;开放与共享性;创新与持续性。分析归纳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容的3大方面和两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以创建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结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方案,重点阐述国家级轻工与食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验改革理念与思路、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及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山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特色,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分析归纳了中心建设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化学科技创新社团依托化学系与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科研实验条件,培养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个成功的教学团队应该是"协作型"的团队、"创新型"的团队、"实战型"的团队、"示范型"的团队。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以标志性精品课程为载体,彰显"水特色"学科,构建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材、课程为支撑,以科研促教学,以优质的实践平台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催生有特色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并以标志性教学成果为核心、精品课程为平台建立教学团队评估制度。这些措施使学校的环境工程学科获得了很大发展,学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学校被批准建成广西首批"西部地区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50-154
阐述了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践,介绍了在管理与运行机制、仪器设备配置与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理念与教改思路、实验课程特色等几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提出了目标规划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经验.主要包括:注重优化团队结构,不断提高团队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水平;加强课程建设,紧跟科学发展,不断补充和创新教学内容;落实教授上课制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强化教学功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时示范推广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比较文学"为检视对象,从内在机理、教学实践和问卷分析三维度,对课程的运行机制与教学成效进行了开掘和解读,从而开释出"比较文学"的双语教学不仅包括学科史知识的讲习,而且需要借助学术成果阐释学科原理、解析学科研究方法,并就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加以互动式研讨。  相似文献   

14.
周淼  袁宁  方光华 《陕西教育》2009,(11):6-7,14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关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最高奖项.本文从获奖成果来源、获奖成果所属高校类型、获奖成果主题等方面对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各高校应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充分发挥"985"、"211"院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扶持一般院校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重视发挥专家在教学成果培育提升中的指导帮扶作用等,这些建议对陕西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争取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参与以后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所评选的优秀教学成果为打造职业教育鲜明类型特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动力。基于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内外层逻辑框架与价值意蕴,深入探析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后时代”建设的动力机制,结合广西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后时代”建设的现实困境,为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后时代”建设改革路径指明方向,具体包括:明确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目的指向;构建“后时代”建设高效运行模式;形成成果“后时代”建设监督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坚持建设理念、运行管理、教学体系和服务平台的创新,以教学建设为龙头,不断拓展示范中心建设内涵,构建适应现代工程训练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拓展教学方法,规范中心管理,开展创新活动,搭建多功能服务平台,实现了实训实验教学服务师生和社会的双向功能,发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成果(高职类)为分析对象,从获奖单位的区域分布、成果研究重点以及与企业合作完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本次高职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情况,总结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近几年来取得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并通过分析获奖成果揭示目前我国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展望未来高职教学改革趋势,以期对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燕 《中国教师》2024,(4):10-14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对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以1439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获奖成果分布特征,解析优秀教学成果聚焦的主题,并选取获奖成果中的典型案例阐释优秀教学成果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成果培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师〔2013〕14号)有关要求,经专家评审,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5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由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施祝斌、沈苏海、刘芳武、朱永祥、袁健、杨泽宇、汤国杰、王琪、乔红宇、孙自力、季本山、薛仕中和南京远洋运输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是从教育教学实践范式向教育教学理论范式转变的过程,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学科独立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形式。基于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深入分析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专业类型分布、获奖成果内容类别分布等,进而从差异性发展、内涵式发展、服务型发展、合作式发展等四个维度为切入点,阐述了职业教育发展地区差距依然显著、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比较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明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占据主体等特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应然发展趋势包括:缩短地区差异、增强成果的覆盖率;完善评审标准、增强成果的客观性;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成果的可推广性;坚持深化改革、增强育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