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研究生对体育课程认知状况等问题,以问卷调查为手段,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2214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必要通过大范围的体育课教学来提高研究生锻炼身体、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现有的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研究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数量少、选课难、选课成功率不高、体育设施短缺等方面;研究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研究生希望体育课以选修课的形式为主,同时适当增设俱乐部的锻炼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层次教学,考核方式以身体素质测试和技能测试结合为宜;研究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篮球、游泳,最想学的运动项目是游泳和网球,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训练学在体育学高层次学科教育方向中居重要地位,其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重任。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当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但仍有不合理之处,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目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论文对高校开设在读研究生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生体育课程的设置、研究生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研究生体育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促进其课程改革,对10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课程设置和实施存在随意性;课程结构、比倒不当,必修课程较选修课程偏多;课程内容老化、重复,缺乏实践课程;忽视对研究生的专项技术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当前研究生体育教育工作受到忽视以及研究生体育锻炼不足、身体素质下滑的严峻现实并分析了其原因,认为应改革高校体育工作,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程,组织经常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研究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及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要建立培养多学科宽口径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现行的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急需改革,要建立大教育现与实施多学科课程设置、导师负责制和导师小组联合培养等方式来大力培养体育研究生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模式;要构建创新的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为分析对象,从实证角度考察了研究生课程对其教育收获的影响。分析数据后发现,研究生的课程参与以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对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四个方面的教育收获均产生显著影响。认为培养单位在课程建设中,要营造支持型的学习环境,促进研究生的课程参与;调整研究生课程目标构成,兼顾学位标准要求和社会现实需求,促进研究生培养的高层次性和适切性的统一;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促进研究生基本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养成;改进研究生课程实施工作,在目标指向和过程组织上体现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方法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要求实现体育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教学方法的综合化;课程建设科学化、层次化;导师建设体系合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有效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各具特色,公立大学的课程与私立大学的课程侧重点有所区别,教育学院与商学院的课程侧重面有所不同。但从总体看,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由核心课程、二级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块组成,核心课程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商业性导向。美国高校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课程,强调基础理论,注重实践,重视交叉学科,与时俱进,这些方面给我国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主要通过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创新个性以及创新型成果来体现.文章在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内涵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构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框架,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机制,将能力结构的培养贯穿始终;挖掘和构建良好的文化资源,塑造创新品格;建立学生科研导师队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来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