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爱珠 《上海教育》2010,(14):64-64
中华民族独有的戏曲艺术,从进入成熟期的宋朝南戏算起,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的磨砺,已经发展成精彩绝伦、魅力无限的戏剧瑰宝。中国戏曲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屹立于世界戏剧文化之林,成为与体验派、表现派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与西方戏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导演艺术上则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文》2007,(8):30-30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融合,又凸显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为世界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之一的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其表演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是以体验为依据,它熔文学、美术、音乐、歌舞以及武术杂技于一炉,铸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它是完整的特殊的表演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孙玫先生的研究范围原本是中国戏曲,因留学英、美而从中国戏曲扩展到世界戏剧.在充分理解印度戏剧、日本戏剧、西方戏剧与西方学术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后,他以游历海外多年形成的开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从世界戏剧的视野观照中国戏曲,深掘并阐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以跨文化、跨领域的研究方式从事戏曲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策略●中国戏曲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以鲜明的民族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西方戏剧相比,它们在美学风格、结构原则、艺术演变的方向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戏剧文学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国古典戏曲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现行诸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戏剧篇目。然而,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同欧洲歌剧分属不同的发声体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戏曲的声乐艺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表演方法,是在中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行当是戏曲声乐的又一独特表现形式,戏曲演唱的很多问题都涉及音韵学。我们应鼓励各种尝试,不断提高戏曲演员的素质和水平,让这门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华星兰 《考试周刊》2010,(57):238-238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且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既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本文提出,通过欣赏戏曲的经典作品、了解戏曲艺术的常识、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戏曲表演的神韵,能激发学生欣赏戏曲的兴趣,并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艺术容纳百川,源远流长。以京剧为代表的300多个剧种,歌舞喧阗,声情并茂,扬善惩恶,内容丰富。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娱乐的重要途径和文化需求的主要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自然形成的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它具有显明的个性特征,美学风貌,思想内涵。随着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电视、电脑走进了家庭,文化娱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歌舞、小品、相声、杂技、电影等艺术形式也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因素,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反映生活。幼JL戏剧是戏剧的一个特殊分支。幼儿戏剧是以幼儿为对象,它具有般戏剧的性质、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具有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给幼儿看的儿童剧场形式的传统戏剧的涵义,还可以作为-_一种教育教学手段,以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戏剧的“写实”和“再现性艺术”不同,中国古代戏曲的很大一个民族特色是“写意”的”表现性艺术”。而虚拟化,又是“写意”民族特色的最重要表现。在中国古代戏曲舞台上,“唱一个慢板五更天,走一个圆场百十里”,“五六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师”。这种虚拟化的表演,在古剧里比比皆是,这也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外国戏剧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曲在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从表演内容到表演形式都具有虚拟性的美学特征.这种虚拟性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概括,是以引起观众以假思真的真实感为目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戏曲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为真正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我国的"国粹"事业发扬光大,笔者倡导在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起源于8世纪藏族地区的民族戏剧——藏戏,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7.
从《扈家庄》剧目授课入手谈当前中专戏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革 《文教资料》2010,(19):130-131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戏曲人创造性的劳动,经过无数次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在戏曲表演艺术当中,戏曲教育是基础。文章作者在戏曲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大量练习实践,以使学生达到表演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布莱希特以艺术大师的敏锐洞察出了中国戏曲的一些重要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发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些东西,认为中国戏曲象征性的、若即若离的表演方法就是一种"间离"的表演方法,在研究中国戏曲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问离"理论.同时,吸收借鉴了中国戏曲常用的"小标题"、"自报家门"、"歌唱"等叙述方法,以及舞台表演和时空处理的独特手法,从而建构起自己的"叙述体戏剧".  相似文献   

19.
艺术综合课程中戏曲内容的学习为我国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应注重多角度、分层次、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艺术形式,将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模仿学习与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学习京剧与学习地方戏曲、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学生戏剧表演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1908年,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式剧场-“新舞台”,此后,新式剧场风靡全国,不久即取代茶园成为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新式剧场给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演出空间,使得欣赏戏曲成为相对单纯、严肃的化娱乐活动,也促使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但新式剧场(镜框式舞台)毕竟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对于西方戏剧艺术自然是适用的,而对于中国戏曲独有的表演程式、观演关系等就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本对中国戏曲演出的观演心理作一番考察,进而从戏曲表演、戏曲语言、观演关系等方面讨论新式剧场(镜框式舞台)对于传统戏曲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