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不成功的经验”说开去王生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为了寻找适宜用作灯丝的材料,曾先后做过几千次的试验。事成之后,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这成功之前的六千余次失败,这位发明家笑了笑,答这:哪里有什么失败】我只不过是积累了六千余条不成功的经验罢了.初读这则故...  相似文献   

2.
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他为了寻找适宜用做灯丝的材料,曾先后做过几千次的试验.成功之后,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这成功之前的几千余次失败,这位发明家笑了笑,答道:哪里有什么失败!我只不过是积累了几千余条不成功的经验罢了.初读这则故事,是在一份报纸的“妙语解颐”栏目中.成功之后,笑傲失败,视种种挫折、失败为“经验积累”,这与中国人说惯了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倘以为此语之用仅在“解颐”,则未  相似文献   

3.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说起这句话,许多人都会想起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伟大的一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失败,为爱迪生今后攀上科学高峰埋下了伏笔,从而令爱迪生走上了人生最辉煌的顶峰。有的人简单地认为: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  相似文献   

4.
曾经读过一本有关爱迪生的传记,里面记载了爱迪生一生无数次的失败。我们都知道,爱迪生一生的失败最终还是以成功记入了历史史册,后人称他为“发明大王”。爱迪生在书中回忆说,每次失败后内心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失败,这是最后一次。”细细体会爱迪生的话,我们不得不敬佩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自身能力的自信。面对挫折和打击,爱迪生挺过来走向了成功。 学习为了什么?我们很难马上说出答案。为了将来?为了现在?为了快乐?联系我们身边的情形,我常常对这样一种现实感叹不已:许  相似文献   

5.
袁俐 《中小学电教》2009,(10):156-156
<正>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中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1000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000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1000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6000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  相似文献   

6.
信念是什么爱迪生为找到做灯丝的材料,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做了几千次试验均失败,并且还有人嘲笑他,但他坚信自己的目标。他说:“难道说我不成功吗?我至少知道了1600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在心理学上对信念的研究表明,信念对身体和医疗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是因为曙光,鸟儿怎会轻快地歌唱;不是因为春风,蒲公英怎能轻盈飞翔;不是因为失败,科学家们怎会有如此伟大成就。所以,失败是一笔财富。海伦·凯勒是个先天不足的人,她又聋又瞎,她说过:“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摔得头破血流,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到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顶峰就在前头。”这是何等的胸怀啊!她战胜了失败,获得了连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功。还有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他上半生经过上千次的失败,才创立了“万有引力”。爱迪生一生中的失败不计其数,然而他成功几乎都源于这无数次的失败。还有许许多多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8.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在他看来,在成功的道路上,固然离不开智慧、毅力这样的因素。但同时更需要兴趣。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做过上千次实验。这其中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但似乎还有一种更加神奇、鬼使神差的力量在驱使着他,这就是兴趣。众所周知,爱迪生搞发明真可谓如痴如狂。搞发明如此,搞创作如此,学习英语也应如此,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爱迪生试制电瓶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呢?”“失败?”他说,“我没有失败。现在我知道了五种不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1.( 1)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 ,失败了 12 0 0次 .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 .爱迪生则说 :“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 ,证明了 12 0 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讥讽爱迪生的人是A.不尊重事实 ,不懂得主观要符合客观B.不懂得失财与成功相反相成C.不懂得内因与  相似文献   

11.
失败是成功之母,尝试是创新的起点。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尝试了近千次。尝试加上科学地推测就能事半功倍,就能成功,就能创新。利用二分法进行尝试与推测来解答某些难题,效果好,解题过程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下面以200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题为例说明其解法。  相似文献   

12.
失败与成绩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但没有一项发明是一帆风顺的。他埋头研究白炽灯泡,有人取笑他说:尊敬的先生,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爱迪生一听,平静地说:亲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失败。我的成绩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白炽灯的灯丝。  相似文献   

13.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的话,正是他一生创造发明的脚印。就连他发明小小的白炽灯,失败的记录就高达1200多次,当时有人不怀好意地对他说:“先生,我已经失败120  相似文献   

14.
章剑和 《家庭教育》2008,(11):32-32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岁的爱迪生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认为面对废墟一片,他一定会暴怒至极。但爱迪生的表现非常镇静。甚至还笑着说:“这场大火烧得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他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意志坚强的乐观者面对诸多问题,总是抱着仍有可为的态度,遭遇变故会变得更加坚强。正如爱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15.
话语     
《天津教育》2011,(11):3-3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看到陶行知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你有没有陷入沉思?2011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12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闪光。纪念陶行知先生,不只是为他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孜孜以求地探索教育规律,更是为了追问,今天,他的教育思想有多少变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两个学生在一起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甲说:“爱迪生试验过1000种以上的材料,最后才找到钨丝,认为那是最理想的电灯泡的灯丝。他说:‘900多次试验的失败,对我并不是损失。依我的看法,那900多次的失败,让我知道有900多种材料是不适合拿来做灯丝的。’没有那900多次的失败,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因此,失败是成功之母。”乙说:“那不一定。宋朝的方仲永,5岁就能写诗,且写得非常好,全乡的人都觉得他是奇才,因此许多人通过给钱物等方式求仲永做诗。他的父亲从此就领着仲永去向同乡人求取钱财,不再让他学习了。到20岁左右时,仲永的才气消失殆尽,平庸得与周围普通人毫无二致。我看,成功倒是失败之母。”对甲乙两人的不同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似文献   

17.
章剑和 《教育导刊》2007,(11):57-57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岁的爱迪生闻讯赶到火灾现场,面对废墟一片,员工们认为他一定会暴怒。不料爱迪生却表现镇静地说:这场大火把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他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意志坚强的乐观者面对诸多问题,总是抱着仍有可为的态度,遭遇变故会变得更加坚强。正如爱迪生所说:"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18.
越出错,越成功,大概可以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失败乃成功之母,正如爱迪生所言,一千次的失败告诉我制造灯丝所不能使用的材料,从而缩小了日后发明灯泡选用材料的范围,也就增加了成功的几率;其二,很多成功的发明正是在出错的情况下"将错就错",也就是说,错误改变了世界。  相似文献   

19.
学会坚持     
诺贝尔在制造炸药时,做过上千次实验,经历过上千次的失败.有一次实验甚至将他的弟弟与其他助手炸死,父亲也因此落下了残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使他放弃,最终他以顽强毅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成功.诺贝尔的经历告诉我们:凡事只要坚持做下去,胜利就在前方.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已成老生常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常常用自己的认知、经验给学生以指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扰,或屡经失败不见效果",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公理",的确,生活中也不乏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失败后卧薪尝胆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时,连续失败25000次后最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