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2003,(12B):18-19
2001年,受香港教育署和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对653名父母,就育儿观念、方式及困难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感到困难。分析原因,许多父母存在错误的育儿观念以及教子方式不当等问题。我们将此次调查中比例较高的错误观念,做全景扫描,以帮助我们和广大父母共同思考。共同面对困境并找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4,(2):130-132
正如果你能理解到现在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们,下了多么大的决心,作出了怎样的牺牲,也许隔代育儿中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便能自然而然地化解,甚至被忽略。隔代育儿是中国式育儿的典型模式,似乎有种种弊端。可是现实又让大多数年轻父母只能无奈地作出这种选择,因此经常会因为养育观念、养育方式等和老人闹矛盾。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本期我们暂不探讨"技术"问题,只想和大家聊聊,该怎么看待"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和父母对着干的孩子,甚至有许多家庭教育的惨剧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诸多思考。爱与教育的平衡点在哪里,我们到底该怎么样表达我们的父爱母爱。作为父母,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尝试接纳我们的孩子,提高我们的育儿素养,减低我们育儿的失误率,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宽敞的、更加阳光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4.
蒋尼 《新疆教育》2013,(15):16-16
主题辨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停地奔波忙碌着。他们默默地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父母无私地付出后,孩子们却不能真正理锯父母的爱,不懂得如何去关心、疼爱自己的父母。针对这个现象,我们班准备开展一次以“我的爸爸妈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的智力、个性心理、身体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形成的态度、习惯会影响其一生。而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是父母尤其是母亲陪在他们身边,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对其智力、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因而父母的育儿知识素养、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农村婴幼儿父母在育儿问题上存在育儿知识缺乏、育儿内容有失偏颇、育儿观念落后、育儿方式不当的问题。为此本文也提出了改善其育儿观念,形成科学育儿方式,提高农村父母育儿素养的几点建议:国家出资在农村建立父母学校;利用广播电视大学,或者网络进行相关的培训;在社区设立家庭活动中心,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利用妇联开展妇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鸽子妈 《家长》2014,(8):73-74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不疼爱爸爸妈妈、愿意做温室的花朵,而是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成长锻炼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作为父母,会同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便是育儿专家,在育儿过程中,同样也会而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巾,最重要的应该是摆正心态。凶为心态不仅影响到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会埘孩子的心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要摆正心态。  相似文献   

8.
正当一个"天使"降临,于是一段美好的爱的旅程开始啦,《父母必读》杂志和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送上《家庭育儿百科》,一本伴随孩子出生到长大的礼物。《家庭育儿百科》一网打尽孕晚期的注意事项,以及新生儿到学龄前期孩子的身心问题,您值得拥有!权威的作者队伍《家庭育儿百科》的作者队伍全部是国内一线的医护人员及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由儿童健康、儿童营养、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等领域一流专家审定。  相似文献   

9.
葛妍 《家长》2014,(8):63-63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是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中注定会碌碌无为。一切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很多爱的方式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往往比较急躁,轻则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让孩子觉得我们唠叨,他们反而不以为意甚至不胜其烦。重则大骂,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还美其名日:“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田建伟 《小学生》2005,(9):28-29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用功,因为此时的他们渴望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疼爱——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沟通,需要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父母真正的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1.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12.
《母婴世界》2012,(11):158-158
新手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婴儿为什么老吐奶,宝宝咳嗽怎么办,孩子挑食如何是好……谁能给您正确的答案呢?快来育儿网问答频道写下您的育儿困惑。让900万热心而富有经验的父母们和您一起分担困难,帮您解决育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所谓亲子活动,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儿童和他们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有的家长缺乏科学方法,存在着种种行为偏差.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与孩子的相处之中,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当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时,许多教师主要借助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育儿观念、育儿知识以及育儿方式的传递,这类活动我们称为"早教指导活动"。早教教师要解读孩子、解读家长、解读亲子关系,指导家长把握孩子发展规律,这是有效开展早教指导活动的关键。目前我省早教教师在观察、指导0~3岁婴幼儿方面经验不足,在实时与家长互动并给予帮助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在早教指导活动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焦阳 《母婴世界》2008,(11):95-97
所谓育儿公德,是指在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你的育儿行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注重育儿公德。对父母而言。不仅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一种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阅历,不同的观念造成了我们与父母交往的障碍,而相互理解则是扫除这一障碍的最佳方式。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携起手来,在今天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共同走向同一结合点,即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的知识体系,更新观念。作为子女,应学会与父母沟通,主动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告诉父母,求得他们的理解;平日里对父母多关心,多体贴,久而久之,便会做到与你父母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了。有的青年或许说,我也想和父母交朋友,但找不到共同语言怎么办?事实上,大凡父母都是疼爱子女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而作为子女本身又何尝不希望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这…  相似文献   

17.
优秀百分百是训练出来的!不过,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法也有众多讲究和切忌,这位妈妈教育孩子可谓有一套。家庭教育是该子一生幸福平安的基础。中国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常常理解为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乐此不疲地说大道理,或是黄金棍下出孝子地严加管教。我们家庭教育的观念中缺乏训练的意识,对待孩子的问题显得有些简单粗暴,这也是许多父母困惑,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的原因。因为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尊敬别人、听从长辈、友善待人并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要在父母的教育下才能有这些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18.
罗玲,旅澳学者,心理育儿专家,罗玲心灵成长工作室创始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观念、不同心态的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心态比较积极,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对孩子的优点不吝表扬和肯定,对孩子的缺点寻求积极有效的改进方式;有的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那些需要改正的地方,甚至担心孩子的不足对其未来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让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了成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于丽萍 《宁夏教育》2004,(7):132-132
一忌无限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