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1.1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节《梯形》,《梯形》一节共分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梯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梯形的有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探索及应用.1.2地位和作用梯形是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后一种特殊四边形.因为梯形问题需要综合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来解决,因此,梯形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延续与深化.另外,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浙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梯形的边与角"两课内容的重组。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明确学习主题,唤起知识经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四边形。请看大屏幕,这些图形(如图1)中哪些是四边形?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是在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本节课  相似文献   

5.
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与作用“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是《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前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图形的旋转和简单的推理来得到的,是  相似文献   

6.
张旻 《成才之路》2011,(23):70-7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了本质性的阐述,又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识别"一节内容.类似于传统数学教材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但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行四边形的识别"的教学应该经历背景铺垫、正面探究、反面探究、应用、反思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这些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巳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也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8.4.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一、教材分析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综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7~78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及六年级圆的面积与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可见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但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四边形”这一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好本节数学知识的关键,故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要着力把问题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和会应用。由于平行四边形知识在实际中遇得多用得多,所以要用“实践第一”的观点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概念要从实例引出,讲完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后,可让学生参加实践,实际做一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教材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标要求,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文章以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内容为例,对2001版、2022版两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比较,首先比较三版课程标准对平行四边形内容要求的变化,其次比较两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内容的知识体系和呈现形式,对两版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内容的编排、内容呈现形式进行思考,发现教材发展变化: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知识间隔缩短,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注重与实际相联系;习题形式多样化、灵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该内容以前面所学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特征等知识为基础,与即将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是紧密相连系,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复合图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五节“力的合成”是在前四节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 ,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 ,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同时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 ,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在初中物理中 ,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 ,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 ,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如何突破思维定势、降低思维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知识准备学生对力的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 ;学生已掌握了力的图示法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 )思维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 )能力目标学会物理中常用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共4节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并能计算出它的面积;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各节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主题图引出一个长方形和一…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的编排思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垂直与平行;二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一共编排了三个例题: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要分成三大块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与高的概念和对应高的画法、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等腰梯形的概念;在练习应用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及应用价值,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掌握等腰梯形的对称性.教材编排体现四大特点:一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渗透和内化归纳、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三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法指导;四是注重认知结构的完整性,新授内容和练习内容都体现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数学化的过程.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1.关注学科的本质特性,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和延续.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  相似文献   

18.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设计思想:本节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材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9.
1整体设计说明 1.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其探究的主要课题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种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其运用”这一节教材是在学生学过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学好上述知识,我采取了以下几点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