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闻知识》一九九三年第三期第二十六贞邓利平同志的》对行为丑与新闻美的一些认识》:‘其实丑的东西你不报道它依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津’为‘泽’之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引文掉‘照例’二字。这两个错误,如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审张本同志1994年12月26日来信指出《编辑学报》刊出的陈亮《撰写科技论文的几个问题》(见《编辑学报》1992年第4卷第3期143-145页)系抄袭他发表在《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第7卷第1期37-38页的《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文,“除将后者的文题和正文中‘医学’改为‘科技’二字以及第2段之‘医学’二字改为‘畜牧’二字之外,完全一样。”1994年12月7日陈亮复张本同志函承认“侵犯了老师的权益”。为维护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的尊严,本刊编辑委员会决定撤销《编辑学报》1992年第  相似文献   

3.
潘树广 《出版史料》2001,(1):101-102
有些书籍在论及校对的历史时,认为古代称校对工作为“校雠”或“校勘”,而“校对”则是出现得很晚的词汇。例如《校对手册》(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说:“校对工作我国古代就有。古代的校对工作叫‘校雠’(雠即仇)或‘校勘’。”又如《辞源》(修订本),收录“校雠”、“校勘”,却不收“校对”。按《辞源》的“出版说明”:“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此书不收“校对”,表明编者将它视为鸦  相似文献   

4.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5.
《新闻知识》1988年第11期上差错又有回升。仅举问题的几例: △麦天枢同志的《自问》(第16页右倒数第16行):“况且,我只所以能这样较为直快的言语露出来几瓣儿‘内心’,……”。△张文彦同志的《“请”的忧虑》(第17页左顺数第5行):“这些应时之物当日只所以不忍丢弃,……"。  相似文献   

6.
《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了始见于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的一项礼制: 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 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 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服一袭,祠以中 牢。”(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第一册225页)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一说:“‘正月’,《王贡两龚鲍传》作‘八月’。以《后书》刘平等传考之,‘八月’是也。详《王贡两龚传》。” 杨树达认为“正月”是“八月”之误,并说明有关论证将在《王贡两龚传》里展开。鉴于眼下最为通行的《汉书》校点本尚未采用杨说,而弄清“正月”是否“八月”之误的问题又有助于其他文献的整理研究,我们有必要继续探讨《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传》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7.
先请看几个例句: ①“从舞台重返军营的濮存昕,有一种‘鸳梦重温’的兴奋。”(《中国电视报》2000年第44期第8版) ②“上海现在刮起了一股浓浓的怀旧风。老房子、老公寓……上海人和北京人一样开始做梦了,而凡是‘鸳梦重温’。”(《读者》2000年第24期第18页)  相似文献   

8.
王封濚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载:"万春园主,姓名、字号、里居皆未详。《今乐考证》‘万春’作‘蒙春’,疑误。"又介绍其戏曲作品《立命记》云:"《今乐考证》著录。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人所撰。作者自称万春园主人,未详真姓名。记袁黄事。按袁号了凡,嘉善人,万历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赞画征倭,有名声。《提要》云:‘记中所载,乃据其所作《立命篇》,始末皆实事也。’佚。" 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实:  相似文献   

9.
差错明显减少。只发现三处:一、39页《谈谈编辑记者的文字修养》一文的右第15排的‘熟’字,应为‘孰’或‘殊’。这里最好用‘殊’字。原句是:揣摸其原意,可能是把有些地方存在的订‘娃娃亲’的落后习俗写成  相似文献   

10.
侯外庐先生的治学之道是代表着中国当代史学、哲学史研究方向的。他在《韧的追求》这部书的“序言”中说:“我半生所为,着力严肃评判古人,深知史学的美,只有‘朴’、‘实’二字。”这“朴”、“实”二字看似平淡,可其中的深刻蕴含是发人深思的。所谓“朴”、“实”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笔者在整理敦煌写本书仪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很特别的文书。《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王重民先生编《伯希和劫经录》将伯2481定名为"书仪",其下注"存‘僧尼第二、儒学第三、祥瑞第四、庆赏第五、祠祀(祭)第六、礼仪第七’。每类前有‘都头’,盖在起头时通用,未有‘都尾’,则在结尾时通用。背有散文十数篇。"继王重民先生之后,饶宗颐先生选编《敦煌书法丛刊》第十三卷《书仪》,将伯2481全文原大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善本书提要》页十三右《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条,王重民先生在此条提要中作《四库总目》纠谬一则,力证该书作者为冯复京而非冯应京。文末引《言志》进而述郑钟祥乃系从《四库总目》之误云:"《言志》谓言如泗光绪戊戌所修志,其《复京传》云:‘复京字嗣宗,强学广记,不屑为章句小儒,少业《诗》,钩贯笺疏,著《六家诗名物疏》六十卷。’然则言如泗何尝误,乃郑钟祥等为《总目》所误也。"按:文中所谓《言志》即言如泗任总纂的《常昭合志》,此书刊于乾隆六十年,言如泗亦为乾隆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杂志2005年第10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内文有两处犯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先说第56页的《主动转型》一文。第一段第五行有这么一句:“过了不惑之年,到而立之际的中年人,面对这‘年轻化的浪潮’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在抗日战争以前,约1930年至1937年这一段时间内.书业中掀起了一个浪潮:有几家规模不大的书店,以极廉价的书籍大量供应给读者,人称‘一折八扣书’,又称‘标点书’。”(平襟亚:《上海滩的一折八扣书》。《出版史料》创刊号,第136页,1982年)一折八扣书有种说法叫:  相似文献   

15.
一家报社来信称:“你来信讲本报一稿将邵阳县误为‘韶阳县’,经查是作者之误,我们已让他写了检查。”又读报载一文(《陕西邮电报》2月28日第四版《奇中奇邮票》),内称:1653年,山东一  相似文献   

16.
《档案天地》2015,(4):59
作者唐伟在《档案天地》杂志2015年第3期46-54页发表的《试谈"城市记忆"中高校雕塑实物档案的管理》中注明的"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高校档案馆在‘城市记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R-05)的阶段性成果。"内容因排版时漏填,特此证明。  相似文献   

17.
报刊上将成语"独当一面"误写成"独挡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2012年2月1日《燕赵都市报》第5版《农民艺人田洛黑41年结缘哈哈腔》一文中即有一例。该文介绍河北省顺平县高于铺村哈哈腔剧团团长、老艺人田洛黑时说,"他开始学戏时多演丑行,三四年后就可以"独挡一面了","现在生净丑等行当他都能‘口’到擒来"。其中的"独挡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又《全宋诗》卷六一七第7321页李观集《渔父二首》之一:"八月九月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辽宁省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试行)》中第七章"归档文件的编号"第三十条中有关页数的规定为"页数:是指每一件归档文件的有效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每件归档文件以原有页码为序;无页码的文件以件为单位,从‘1’开始编制流水页码,正面在文件右上角,背面在文件左上角。"中国船级社在质量管理程序文件WIAR403-2"立卷与归档须知"6.7条中也有类似的规定:"6.7:科技档案页码的编写  相似文献   

20.
是温彦博,还是温彦将? 《南部新书》甲卷第22条:"温大雅,武德中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高祖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尔!’后弟大有,又除中书侍郎.大有一作彦博."行文与《会要》相近,其注似即针对《会要》而言.《唐会要》卷五四《门下侍郎》:"武德二年四月,温大雅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侍.高祖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至五年三月,彦博又为中书侍郎."《旧唐书·温大雅传》略同:"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寻转工部."都说与温大雅"对居近侍"的是"温彦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