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常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阅读一篇文章也应有一条主线。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清晰的主线,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有目张。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设计组织这一条主线呢?我们应当努力钻研教材,反复阅读,体会玩味,抓住能起到主线作用的词语、句子、文题、段落来设计教学主线。(一)抓住词语设计教学主线有些课文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全文围绕这一个或两个词语展开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词语设计教学主线。如《白杨》一文,通过对白杨外形特征的描述,表现了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的特性,表达了爸爸希望儿女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的心愿。全文是通过“高大挺秀”和“沉思”两个词语展开的,抓住这两个词语设  相似文献   

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赞扬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白杨的形象——白杨的风格——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于是我就以作者的思路,按阅读的认识过程来安排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 一、感知白杨壮美的形象.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一般体会不到大戈壁的荒凉,也从未见过白杨树.可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白杨树,一定要让学生感知白杨的高大形象.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我便抓住关键词语,使学生从两个方面感受白杨的形象.一是铁路沿线的白杨是什么样的?(高大挺秀)二是白杨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茫茫、浑  相似文献   

3.
有名师说过:"任何文章都是有主线的,你抓住了主线,也就走进了文章,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丰富的语文世界。"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再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错误路线了,要寻找好一条主线,由主线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培养孩子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抓准、抓好这条主线,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关键词句、文章的线索以及文章后的思考题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一、抓住重点词“高大挺秀”,形成对白杨树的鲜明印象。课文以介绍荒凉的大戈壁开头,然后运用一个设问引出白杨来。课文的标题是“白杨”,我让学生读出有关白杨的句子,从中提出“高大挺秀”这个词语,然后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深入、具体地理解它。第一,解释词语。“高...  相似文献   

5.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一名教师立足的根本。每一节课,无论课前如何引入、课中如何设计、课后如何收尾,无论其重点在哪一部分,都离不开主线的贯穿。这条主线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设计与运用,无疑体现了教者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掌控课堂、如何表达教学意图。作为观者,只要抓住了这条主线,就会明白课堂教学结构如何优化、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过程如何删繁就简、教学效率如何事半功倍。大凡名师的课堂教学或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清晰的主线。为此,本期特别呈现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三门中学项先银老师执教的高一"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课,希望大家循此思路,能够从中有收获、有启迪、有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和思维的反映,体现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条理。思路是文章的一条主线,文章的具体内容无不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叙述。抓住思路,就抓住了文章脉络,抓住了“纲”。实践证明,认真抓住文章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思路教学抓得得力,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谈谈我们一点不成熟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本栏选登了两篇关于《纸船和风筝》的教学设计。同一篇课文,同样围绕一条表达的主线——情,但不同的教师,教学思路却各有不同。我们希望能以此引起大家的思索,拓宽教学思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
姚荣 《小学生》2013,(8):61-61
每一篇课文中都包含着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道理。如果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微处体会作者的意图,抓住一条线并将它设计成提纲挈领的教学主线,那么一定会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鸟语》这篇课文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爱鸟之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爱鸟"作为本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让一个"情"字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主线是一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它贯穿始终,引领课堂教学。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然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课堂中的教学主线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清晰明朗,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主题或说明的道理。如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编选的优秀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条贯穿首尾的主线。清晰的教学主线是一节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围绕主线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全课教学浑然一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主线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十分清晰的主线,而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大多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一条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它可以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材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如何备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线索,合理处理教材就成了非常关键的一环.历史教学中围绕一条主线进行整体的情景创设,有益于我们在知识分析的情境设计中创设主线,在学生学习步骤中开辟主线,通过问题涉及串联主线,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为板书设计也要“精”,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照教学目的要求,有计划地设计板书内容,这也是一种艺术。我在二年级阅读教学中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对这个突破点的深入探讨,以一驭百,抓住课文的关键,串成课堂教学的线索,搭建起课堂教学的平台,为孩子展现一个广袤无垠的语文世界,创造一个神奇绚烂的语文天堂。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不仅生动,而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扣词语,带领孩子们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是学习语文一种很好的方法。一、抓住词语理清脉络很多的课文的内容可以简化为几个重点的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定会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匠心独具的构思理解更深。如《海底世界》一文,其中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是贯穿全文的两个中心词,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语进行思考,景色奇异在哪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