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述《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一》一文中对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两个典型酥碱洞窟壁画地仗,取样进行了XRD分析,发现导致莫高窟洞窟壁画发生酥碱病变的可溶性盐为石盐(NaCI)。受XRD方法自身的限制,另一种可溶性盐芒硝(Na2SO4·10H2O或Na2SO4)没有检测到。根据其他人的研究成果①,这种可溶性盐不但广泛存在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材料内部,而且它们对壁画材料的劣化影响很大。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地仗中的含盐量与壁画材料劣化的确切关系,因此,我们对经XRD分析过的全部样品进行了X…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壁画盐害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盐(NaCl和Na<,2>SO4)与水的相互作用.本文依据沉淀电导滴定原理,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莫高窟壁画地仗中Cl-和SO2-4离子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莫高窟第98窟地仗坚硬处和地仗酥碱处可溶盐阴离子含量,并与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莫高窟壁画地仗可溶盐的现场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壁画粉层的起甲和地仗层的酥碱,是敦煌壁画最严重的两种病害。这两种病害发展到后期,将使粉层和地仗层完全脱落,造成壁画毁灭性破坏。据统计,莫高窟492个洞窟中,现有140多个洞窟较严重地存在着这种病害,受损面积2.030多平方米。占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4.5%。因此,探讨研究治理这种病害的理想粘合剂材料和最佳工艺,始终是敦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莫高窟第351窟的壁画疱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疱疹病害的物质组成为NaCl.壁画地仗中可溶盐的分析表明,可溶盐的分布状况与疱疹病害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各种离子在壁画地仗中的分布有其各自的特征,水分将大量的可溶盐带入壁画地仗,水分蒸发后NaCl结晶形成了疱疹病害.  相似文献   

5.
在对敦煌莫高窟第53窟内外实测温度、湿度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比研究建筑围护结构中建筑物内表面吸放湿过程,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选择借鉴建筑围护结构吸放湿过程的方法是可行的.利用有效渗透深度理论,推导出吸放湿流量Qm.在对洞窟小环境温湿度的长期监测的基础上,不断计算壁画地仗层吸放湿流量Qm,掌握它的走向和趋势,以利于预防壁画发生酥碱病害.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第98窟壁画存在严重的酥碱病害,脱去壁画地仗中的易溶盐可防止酥碱病害的再次发生.本研究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壁画修复材料,通过现场试验筛选出修复加固和脱盐处理一次完成的新工艺,并对酥碱壁画脱盐后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7.
盐害是莫高窟壁画病害的一种主要形式。疱疹盐害壁画,莫高窟多个洞窟均有分布。调查表明,莫高窟492个有壁画的洞窟中,有38个洞窟存在面积不等的疱疹病害,总面积约126平方米。有76%的疱疹病害洞窟处于底层洞窟。疱疹类型多样,经调查研究,按照疱疹的外貌、大小、分布特点等,对疱疹类型进行了分类、命名。绝大部分的疱疹分布呈规律性,表明疱疹病害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流向有密切关系。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掌握了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的分布面积、分布特点,对进行莫高窟壁画盐害机理及盐分活动规律研究,以及采取对盐害壁画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酥碱与疱疹是莫高窟壁画可溶盐破坏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本研究为明确莫高窟顶层洞窟第196窟内部可溶盐种类及分布状况,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取自第196窟的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主室内部以西壁可溶盐含量最高,南北壁次之,东壁最少,造成壁画破坏的可溶盐以NaCl为主,部分区域存在少量Na2SO4.环境相对湿度监测结果显示,降雨时洞窟内部相对湿度最高可达73%,超过莫高窟环境湿度监测预警值.洞窟内部产生带状疱疹的原因是早期修复时混合石灰砂浆不当用水所致.前室北壁底部区域酥松现象主要由可溶盐Na2SO4溶解结晶破坏所致,而较高区域的酥松以动物筑洞产生的机械破坏为主导.该研究成果对丰富莫高窟可溶盐种类及分布信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第196窟壁画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85窟壁画地仗酥碱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莫高窟第85窟壁画颜料、地仗以及地仗中可溶盐分析结果为依据,制作了含盐量分别为1%、6%、13%的模拟壁画试块,并将其放置于模拟空气湿度变化的实验装置中,观察试块在高低湿度循环时产生的变化.实验表明,试块中含盐量为1%时,相对湿度的变化不会造成酥碱.而含盐量为6%和13%的试块,经过一个高低湿度循环后,就开始产生酥碱的现象,且含盐量13%的较6%的试块发生酥碱的速度快.经过30多个循环后,6%和13%含盐量的试块其酥碱严重程度趋于相同.该模拟试验得到了与莫高窟85窟内相似的酥碱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492个洞窟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这些壁画和彩塑,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艺术的一颗明珠。千余年来自然的和人为的危害,使敦煌壁画遭受了损伤和破坏。许多壁画大面积脱落,部分壁画、彩塑褪色、变色严重,加之壁画的粉层龟裂、起甲,地仗酥碱、发霉、虫蛀等病害的存在和发展,威胁着壁画的长期保存。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及旅  相似文献   

11.
三种加固材料对壁画颜色的影响苏伯民,李茹一、前言据统计,在敦煌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目前约有250余个洞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壁画龟裂起甲、酥碱比较严重且普遍。这些病害如不及时治理,就会造成壁画的严重毁坏。过去,治理这类病害的主要方法是应用一...  相似文献   

12.
莫高窟53窟位于石窟群中部的最下层,始建于中唐,五代重修。窟门距窟前路基平台低两米左右,属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该窟窟顶壁画完好,而四壁地仗层分层酥碱严重,壁画颜料层脱落现象严重,有的壁画画面已与地仗层大片分离,悬浮在地仗层上。龛内壁画绝大部分脱落,南壁有白色物质结晶于画面上,另外,该窟霉变现象严重,岩体比较坚硬。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第85窟的壁画病害主要是空鼓、酥碱和起甲等,保护修复人员针对第85窟不同的病害类型,应用现代修复理念研究出了适宜的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对该洞窟的保护修复,解除了壁画进一步劣化的危机,使壁画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洞窟的壁画产生了酥碱、起甲、空鼓等病害.大量研究表明,盐分运移和富集是导致壁画产生病害的主要因素,而岩体内水汽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存在则为盐分的运移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寻找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岩体内部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我们在第108窟西壁壁画脱落处钻孔安装了温湿度监测设备,开展洞窟岩体内温湿度的长期监测.本文以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岩体内最近3年的温湿度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温湿度数据采用横向、纵向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岩体内浅部区域,在温度增高的方向上,水汽呈减少的趋势.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呈周期性,相对湿度则由表向里逐渐升高,且在一定深度内达到稳定.本次研究探索了洞窟岩体内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以及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壁画病害机制和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壁画中,酥碱病害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崖体水汽通路及酥碱悬空壁画的解决是最为关键的,多年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同行们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探索,找出了多种方法,但都不太理想.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洞窟下层的酥碱壁画地仗支撑和崖体水汽通路的解决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对比试验,选择了竹杆做支撑体,解决酥碱壁画修复中经常碰到的崖体水汽通风、盐分上移等问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今后其他类型酥碱壁画的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自身材质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产生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等多种病害,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这些病害主要是由水盐运移导致的,而水汽是激活和导致盐分运移的主要因素.我们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石窟围岩状况、莫高窟窟前林带区和崖顶降水入渗前后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1)莫高窟后部崖体从表面到深度100m的地层不存在自由水;(2)莫高窟窟前林带灌溉水通过表层堆积物向崖面渗透,使洞窟岩体内的水汽含量增高,有激活盐分的可能;(3)少量的降水依然能以较慢的速度通过渗透性较好的地层或崖体裂隙渗透到洞窟的顶部,激活岩体和地仗内的盐分,导致壁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任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介绍了近二十年来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现状 ,同时又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保护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保护研究现状 :一、工程地质与环境 ;二、环境监测 ;三、加固工程 ;四、壁画、彩塑的保护研究及修复 ;五、保护科研项目 ;六、敦煌文物的合作保护研究 ;七、档案。今后保护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工程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 ;二、风沙治理及防止荒漠化 ;三、岩体防风化、风蚀和薄顶洞窟加固 ;四、建立完整、系统的敦煌壁画颜料及地仗材料数据库 ;五、酥碱、颜料变色等壁画病害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六、壁画修复材料及工艺的进一步筛选实验 ;七、建立完整的敦煌壁画的计算机存贮与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的部分壁画受到起甲、酥碱、疱疹等多种病害的破坏,病害的产生与崖体中盐分的运移有关,深入研究莫高窟崖体砂砾岩中盐分分布特征,对科学防治莫高窟壁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崖体砂砾岩中盐分和莫高窟崖体顶部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盐分调查,发现莫高窟崖体砂砾岩中盐分种类主要为硫酸盐和氯盐。整个崖体砂砾岩中盐分在大范围内分布较均匀,但在临空面出现了盐分集聚现象,在洞窟西壁和崖体顶部以下0.5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很高,平均为2.0%,最高为3.5%。本文首次从较深范围内对莫高窟崖体砂砾岩中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这为以后莫高窟壁画盐害分析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第351窟内疱疹区和非疱疹区地仗可溶盐含量的测定,调查疱疹病害的分布状况,第351窟与其相邻洞窟位置的比较,查明前期壁画地仗加固和脱落现状,据此推断出第351窟南、北壁西测疱疹病害是由崖体渗水带入可溶盐而造成的。第351窟其他区域的疱疹病害的发生可能与前期进行壁画地仗边沿加固时取用了高矿化度的大泉河水有密切的关系。室内试验模拟出与第351窟相类似的壁画病害。  相似文献   

20.
壁画盐害与壁画的成盐元素种类、盐分迁徙活动以及环境气象条件等密切相关.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变的可溶盐主要为NaCl和Na2SO4,盐的结晶是破坏力的重要来源.本文运用经典溶液化学的研究方法,界定了三元体系Na+Cl-,SO42- -H2O于35℃、25℃、15℃、5℃、-5℃的相关系,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壁画盐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计算得到了安全含盐量和环境条件的临界数值.研究表明:NaCl的饱和溶解度对温度敏感度不大,它的结晶析出更多的是伴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发生;Na2SO4的饱和溶解度对温度表现较为敏感,它的结晶析出,除了因溶剂水分的蒸发而发生发展之外,还将因温度的降低而产生,他们各自在壁画盐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行为差异,其主导作用的交替点大致在WNa2SO4/WNaCl=1∶3左右,即当该体系中Na2SO4的质量比约达30%时,Na2SO4将成为壁画盐害随洞窟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主导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