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分析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结果表明要将散文翻译到位,就要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践(经营好一生中的三天)为例,探讨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通过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提出了散文翻译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力求在散文翻译实践中做到译文和原文文本在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简约美、音响美、修辞美、模糊美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英文散文的节奏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散文结构简练、语言简洁、文笔流畅 ,且十分讲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翻译时 ,充分体现散文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准确把握散文在语言上的节奏美 ,并恰当予以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风格方面相吻合 ,是很好体现散文风格的技巧之一 ,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4.
散文风格是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风格的研究有助于英语散文的鉴赏与翻译。从英语散文的文体特征分析上可见,优秀的散文通过字词的巧妙运用体现自然、率真的风格,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翻译家高健先生的翻译以风格见长,其译作精致周到、隽美考究,一方面能保留原文形式的语势,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译语的优势,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语言的空灵美和意象美。本文借助高先生的《初雪》译文,遣词造句、节奏处理以及修辞运用三方面探讨其翻译风格,从而有助于我们从风格的层次上更好地赏析散文,理解散文风格的传译性。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节奏及在译文中的处理--评高健散文翻译的音响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应注重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要素.但是人们往往认为音美只存在于诗歌的翻译中,忽视了散文也有节奏和音响效果的问题。本文以高健的散文翻译为例.认为散文的节奏是语势能指的体现‘停顿是散文节奏的基本构成.对停顿的把握和应用有助于文体风格的表现和文学意境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及美学审美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又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因此,想要实现翻译之"美"十分困难。本文强调的重点是译者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应该要把"读者审美感受"的重要性、原文本、译者、目标文本和读者这四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运用了接受美学原则和和谐理论,探索了其在文学翻译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分析《散文108篇》中的散文名篇,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和谐原则指导翻译并且考虑到读者的审美需求,才能实现"美"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64):96-97
散文即"美文",这是人们的共识。准确再现散文之美,是散文翻译工作的最终目的。若要达成此目的,就必须遵循散文翻译的原则:一是,准确再现散文之意;二是,恰当保存散文之形;三是,消除文化隔阂,拉近距离。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两种英译文本的评析来探究散文翻译原则在具体翻译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出翻译美学。  相似文献   

9.
散文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注重文化交流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而且要注重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精髓。当前有关散文翻译的研究主要从文章整体含义的角度出发,且以批判性分析为主,很少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散文翻译进行研究。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张培基的英译散文《梦》,从音美、词美、句美及意境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分析理论,以《白马湖之冬》英译为例,阐释了散文的文体特征、翻译原则及其翻译补偿策略.经论证,在散文中恰当地使用翻译补偿策略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原文语言之美,而且能够生动地展现其神韵之灵.  相似文献   

11.
风格体现作家或译者的写作或翻译特色,在散文翻译中,风格与内容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文指导,从音系、词语、句法等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特色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风格是散文的灵魂,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的关键。本文结合余秋雨散文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引,探讨如何从语言风格、修辞风格、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实现散文翻译的传神留韵。  相似文献   

14.
散文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散文的翻译研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自然应该受到重视。近百年来,我国翻译界很重视小说和诗歌的翻译研究,研究散文翻译的成果相对较少。在现有散文翻译研究成果中,对散文蕴含的美学元素的挖掘还不够。传达散文的"美"是散文翻译中非常重要,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郁达夫《故都的秋》为文本,从语音美、词语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个层面,诠释散文翻译中美的再现。本文旨在为散文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吴春雪 《海外英语》2011,(7):328-329
散文用自然优美的语言表达生活的情趣。翻译过程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读者直接接触的是语言。该文着重总结了英汉两种语言之美,从而分析了散文翻译要领是两种语言之间美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是无可争议的美文,其审美内涵包括诗画之美、灵动之美、真挚之美等层次,与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美文运动中的名家相比较,苏雪林早期散文对美文运动的风格及走向有特殊的丰富与纠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健先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翻译家,尤以翻译风格见长,其译作精致周到、隽美考究、纯净圆熟。与此同时,先生在风格翻译理论方面的论述也颇有见地。借助高先生在《美国散文选》中的译例,从句式安排、词汇选用等方面探讨先生的“风格观”,以及他在散文风格传译上的特点,可以看出先生在“忠实原作内容,发挥译语优势”上的功力和他的译作所焕发出的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桂文亚是当今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重要代表。她的校园散文借用了小说的叙事技巧,着力于建构自我人物形象,在保持儿童本色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她自觉的“社会性”意识,并南此带给校园散文理趣之美、人性之美和真善之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是桂文亚少儿散文创作的风格,也体现出桂文亚对其童年的透视和对少儿的人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9.
王敏 《海外英语》2013,(2):52-53
散文以其形式自由、意象丰富、情景交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正因其独特性,所以散文翻译“无字字对译之必要”,得“意”忘“形”的译文反而更美。品读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英译过程》,感其说理之精辟和自创散文之优美。  相似文献   

20.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华,其中论说抒情、写景咏物各体兼备.罗经国先生从《古文观止》中选译32篇,译文将原文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罗先生之译文,可以看出汉语散文的美是可以再现于译文的.但是,由于汉语散文独到的修辞手法和文字形态,翻译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尽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