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高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整治效率,促进粮食稳产增产,采用H-P滤波法和改进后的C-D生产函数,分别构建粮食产量趋势预测回归模型和波动强度回归模型,分析2009—2018年土地整治对粮食产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帝陵区粮食产量整体上处于波动下降趋势,在波动上呈现出波动较大—平稳—大起大落的特征,2017年波动率最大,超20%。土地整治规模对关中汉唐帝陵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一定负向影响,而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则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是新增耕地质量不高所导致。因此促进帝陵区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可通过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安市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中从1978—2003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及人口数量等统计资料出发,分析了西安市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不同年份的动态变化,并简要阐明了其变化原因,同时也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已经影响了粮食生产,耕地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粮食安全生产的瓶颈.同时,采用单元指数回归分析与自然增长法,预测2010、202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与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30年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状况,分析它们与贵州省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0-2010年,贵州省人口数量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多,耕地压力指数(K)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值均低,耕地压力巨大,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严重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石漠化生态问题的治理,增强对土地资源调控,促使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甘肃省1978-2007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30年来甘肃省的粮食基本供不足需,处于不安全状态.针对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状况,提出应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投入、开发荒地资源等对策措施提高粮食产量与单产水平,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近期(1996-2003)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中国的粮食安全重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近期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年际变化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期中国粮食总产减少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而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一方面与耕地面积的下降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农业政策实施的结果,并由此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是渭南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渭南粮食增产面临的急迫任务;促进粮食的多级转化,提高种粮效益,农民增产收是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2009-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和粮食总产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分析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进而剖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阐明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0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增长态势,同时耕地面积也主要呈平稳增加趋势。(2)粮食生产水平不仅受到耕地资源总量与人均耕地占有量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以往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关联分析存在的局部关联倾向和个性信息损失的缺点,文章提出用灰关联熵分析模型来考察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模型在新疆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子中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灰关联熵的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子分析方法是可行的,分析结果更为合理精确.结果显示:影响新疆粮食产量的前四位因素依次是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产和第一产业劳动力;现阶段影响新疆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仍然集中在可控资源条件领域,科技因素对新疆粮食增产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提高绥化市粮食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证,粮食生产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大局。绥化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粮食产量多年来保持全省1/4比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整合各方面优势,深入挖掘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未来五年内,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在0.4551吨/人以上,并且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我省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需要强化粮食安全意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耕地需求的压力;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耕地-粮食-人口系统与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1980-2009年相关数据,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计算耕地压力指数,分析该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成因。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相似变化趋势;省内各市耕地压力指数差异较大,北部地区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大且耕地压力明显。针对问题提出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广义灰色关联矩阵优势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990-2012年间的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受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基本一致,说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增产主要依靠粮食单产的提高;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主控因素,应发展有机化肥逐步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基本资源和主要物质基础。土地区域性综合整治及城乡一体化规划,既要有益于城市、农村和谐发展,又要保障最基本的耕地“红线”。采用“AEZ法”计算研究区域的理论光温水土(土地)生产潜力,并同该区域复垦区的实际产量和区域标准粮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的生产潜力,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区划。通过“先补后占”实现区域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不仅要重视复垦土地单位的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的维持、提高;这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域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时空匹配格局,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保障粮食安全。结合河南省2000-2017年粮食产量等数据,在分析粮食生产和灌溉用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分析二者的时空匹配格局,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玉米等耐旱作物种植比重持续增加且夏粮产量较高;河南省粮食灌溉用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空间差异明显,其中豫南、豫东和豫北灌溉用水不断增加,而豫中和豫西则不断减少;河南省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呈现“水量少,产粮多”和“灌水少,产粮多”的状态。从空间格局来看,粮食产量与水资源呈现“东部最优,北部、中部优于西部和南部”的匹配格局,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则呈现“北部最优,西部、南部和东部优于中部”的格局,且匹配程度呈增加趋势,水资源量~粮食产量不平衡指数呈减小趋势,农业用水压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青海耕地保护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耕地资源本身短缺、质量普遍不高,现实生产能力低,且面临建设用地需求和食物安全用地需求的竞争,探讨耕地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在剖析咸阳市粮食生产条件与耕地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单元回归与自然增长法建模预测 2 0 1 0、2 0 3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变化趋势 ,并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指标 ,分析了全市及各县 (区 )不同年份的生活水准及人口承载力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四荒”资源是农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川中丘陵区人多地少,因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应积极改造“四荒”资源,即在资源的深度开发上下功夫。以广安市为例,主要阐述了农地“四荒”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并分析了“四荒”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提出了“四荒”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