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闻报道中的公众人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其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标准,使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业的进步,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纠纷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与新闻舆论监督权、公众知情权存在冲突。应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给予无条件的保护还是适当的限制,本文在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判例,分析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法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理由并尝试构建我国公众人物限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报道权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既实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自己的报道权,同时不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所应追求和遵守的报道原则。本文即以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事件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记者应如何恰当地采访报道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中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慕明春 《新闻知识》2003,(11):32-33
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有时会引发公众的知情权同公民的隐私权冲突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所谓的公众人物,这种情况尤为常见。如何调适两种相互对立的权利的矛盾,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给公众人物保留适度的个人隐私的空间,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 一、隐私权与公众人物 所谓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侵扰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隐私权天然排斥媒介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现象]明星隐私权被媒体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不是新鲜事情.在公众知情权汇集形成的公共利益面前,绝大多数明星面对自己隐私被曝光的选择是忍让,最多就是发出类似于冯小刚"炮轰"之类的愤慨,很少有明星选择诉至法院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因为此类案件的诉讼多以媒体使用"公众人物"抗辩胜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6.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公众人物因为身份地位的特殊,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同公众利益密切相连,公众对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关于他们方方面面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一方面公众人物要维护自身的隐私不受到侵犯,另一方面传媒要满足公众知情的权利,本文就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问题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一、公众人物的含义公众人物(PublicFigure)一词来源于一起在美国新闻史上里程碑性的案例———1964年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法官威廉·布伦南认为沙利文作为警长,社会地位特殊,媒体对其进行批评不构成诽谤,从而树立了“确有恶…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空间日益透明化,个人的私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令人不安的威胁,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舆论监督权、社会知情权日益冲突,名人官司日渐增多。在我国,有关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却很不完善。因此,媒体如何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问题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8.
朱巍 《青年记者》2009,(13):19-20
【现象】明星隐私权被媒体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不是新鲜事情。在公众知情权汇集形成的公共利益面前,绝大多数明星面对自己隐私被曝光的选择是忍让,最多就是发出类似于冯小刚“炮轰”之类的愤慨,很少有明星选择诉至法院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因为此类案件的诉讼多以媒体使用“公众人物”抗辩胜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不得侵犯他人的私生活或者不得将他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要求。所谓"隐私"有两个要素:一是"隐",二是"私"。前者是指某个事物或者某种信息不为人所知的事实状态;而后者则是指纯粹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无关的事情,这是隐私权的本质所在。然而作为特殊群体,公众人物一方面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又要划清和个人隐私的界限,由于在法律上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报道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如何平衡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了"泛娱乐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公民权的新闻自由权在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侵害到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要求对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作出一定的限制,容忍非恶意的错误报道,而容忍并非是对错误的放任;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的舆论监督和维护法治的统一与司法裁判的权威要有机结合;新闻言论自由权脱离公民个人权利而广泛社会化后,面对普通公民时,形成巨大的力量反差和利益差异,而这时公民的权利更应当受到加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许亚绒 《新闻知识》2007,(10):89-90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传媒业迅速发展,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新闻舆论界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大量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难免会触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从而产生了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如  相似文献   

13.
西方商业媒介:受众的影子──从“戴安娜事件”谈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柳旭东自18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在新闻自由与伦理道德以及公众知情权上争论不休,迄今仍没有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新闻自由。戴安娜之死使得西方社会关于“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争论进入白...  相似文献   

14.
公众人物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是社会关注的对象,他们和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新闻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报道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与保护,当前应尽快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时代,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更加尖锐,新闻媒体有时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不当披露灾难经历者社交媒体上的隐私信息。针对人物特稿《MU5735航班上的人们》是否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业界与学界观点也产生了分歧。本研究历时性地梳理了知情权与隐私权及两者关系的演变,并分析两种权利冲突在社交媒体时代加剧的原因。针对灾难报道的两权冲突大多属于私权利冲突的情况,本文建议新闻媒体以权利协调为基本平衡原则,并遵循“征得知情同意”和“协商隐私管理规则”的操作规范来平衡知情权与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和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更高要求,新闻传播中的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近年来,在诸多的新闻报道的纠纷案中,关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案例是最多的.如何既控制侵犯个人隐私又满足公众获得尽可能多信息的欲望,实现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则是当下值得深刻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杜筠 《新闻世界》2009,(6):110-111
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常常产生冲突。那么,到底何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新闻传播活动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为什么会存在冲突?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调和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璐玚 《今传媒》2012,(8):34-35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普通人的言论自由更有渠道得到表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网络媒体信息爆炸的"碎片化"语境时代,对隐私权特别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现象是存在的。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的交互性、媒体对点击率的追求、互联网"黑客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使得互联网上的隐私披露成了"家常便饭"。个人隐私被他人或组织传播利用时,对个人的精神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被有心人利用甚至会产生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研究网络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可以从案例中获得启示,从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如今大城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尤其是女性,隐私意识空前强烈,这里面大众媒体的反复倡导和传播功不可没。但同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日益扩大,当知情权包括个人的性信息等隐私内容时,就会产生冲突。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大众媒体。于是,矛盾产生了。一方面,如果新闻带有明显的公共利益性质,此时公众的知情权是否高于公民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一些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涉及个体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往往带有大量的隐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是否没有边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众人物以名誉侵权起诉媒体的案件在快速增长,索赔额也是逐年递增。但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的媒体法,法律实务中也没有形成对媒体报道、责任认定特殊性的认识。作为向公众呈现事实、以言论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媒体,在面对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诉讼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国目前认定媒体侵权责任与保障新闻自由之间存在困境,结合国内外实践,有哪些治理对策,这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