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古典文学中,我们会常常见到通名或专名甚至整个地名均一样的类似的地名群。以“东”字为倒。就有“河东、江东、山东、关东”等;再以“河”字为例,就有“河内、河外、河东、河西”等。对此,我们有必要说清楚其中的“异地同名”和“同地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孙膑故里在廪丘所谓“故里”,就是指人的“故乡”或“生地”。关于孙膑的生地,汉太史令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记载:“膑生阿鄄之间”。廪丘之地,在今郓城城西,地处阿鄄之间。据《山东省郓城县地名志》141页载:“廪丘,地名悠久,春秋战国即有廪丘邑,汉置廪丘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其夏,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辞海》载:“廪丘:古邑名,春秋齐地,在今山东郓城西。齐大夫乌余以廪丘奔晋,即此。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郓城西。”《山东省郓城县地名志》第123页载:“廪丘坡南至梁店,……北至梁垓,西至龚岗,东至唐庄。面积为9.6平方公里。”古代黄河无定道泛滥频繁,廪丘地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玉《招魂》中“庐江”一词的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未有确解。我们根据历史地理学中“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的考据原则,考证了古庐子国在先秦时期的变迁及其与庐江水的关系,追溯了汉代庐江水的“地名原始”,认为《招魂》所记的“庐江”当为河流名。位置在长江以北。在战国时以舒城为中心的区域内,即今江淮平原西部安徽省六安市、庐江市与桐城市中间一带,很可能就是如今流入巢湖的杭埠河。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22,(3):71-75
从语言学角度可以发现邹平地名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地名通名有61个,以人工建筑地物类通名为主;地名结构以偏正式、附加式为主。邹平境内有过移民现象,于地名用字中的“辛”“里”以及地名中的姓氏可以得知。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邹平自然地理、宗族文化、历史上的经济、交通及人物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7.
地名,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给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区域或居住地所取定的名字。我国地名用字非常简洁,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如果没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就象《红楼梦》里的那个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只好“望名兴叹”了.任何一处地名都不是偶然得来的。鄂州地名也是如此。字字有来历,个个有典故,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奇妙功能!毫不夸张地说,地名是各科知识的浓缩和结晶,地名知识包罗万象,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一、鄂州地名与地理知识地名与地理知识有关,与地理环境有关.鄂州不少地方,习惯直接以当地的名山大川或江河湖泊命名。提到这些地名,我们就会联想到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梁子镇”和“花  相似文献   

8.
专名线“——”和书名线“——”在一般的简体横排本书籍中不出现,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大量存在,是较为特殊的两种标点符号。点校本两唐书在给有关人名、地名、书名和乐舞名等加标点时存在不少差讹,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据文献记载元杂剧演出繁盛的地域为大都、临安、平阳、真定和东平等地,但元杂剧近一半剧目的故事内容涉及今河南的大量地名。这既与河南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有关,更重要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造就了宋金元文学中挥之不去的“中州情结”。元杂剧中大量涉及河南地名的剧目,其实是广大民众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河南地名实际是能够引起最深沉的内心共鸣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贡嘎山”彝语称为“俄定尔曲勃”,意为“雪地螺白山”;“安顺场”彝语称为“仅莫木”,意为“仅莫家人的居住处”。“大渡河”彝语称为“德薄亦莫”,意为德薄河。这些彝族地名和河名的形成均早于现代彝族迁居当地之前,为彝族古地名和河名。从贡嘎山、安顺场和大渡河这些彝族古地名的存在可看出:大渡河流域曾是古代彝族先民迁徙的重要线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有众多人物的名字都来源于此。《圣经.旧约》中人们命名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其中的人名大多表现了本人出生时的情况,或表达了父母的愿望。由于《圣经.旧约》主要是用古希伯来语写成的,所以其中的人名得以直接进入英语和其它语言,成为很多西方人的名字;而在《圣经》的传播和翻译的过程中,各种语言相互影响、同化和吸收,出现了许多变体和昵称,因而产生了大量新名字,甚至由男性名字衍生出了女性名字。  相似文献   

12.
《圣经·新约》中有的希伯来人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旧约》中的族长、先知或名人;同时由于希腊化的影响和处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有的希伯来人同时具有希伯来名字和希腊或罗马(拉丁)名字。此外,《圣经·新约》中也有希腊和罗马人。因此,《圣经·新约》中就出现了希伯来语源、希腊语源和拉丁语源的人名。了解《圣经》中人名的文化含义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湘南宁远县内除官话,平话外,还有一些“土话”。它们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与新田,嘉禾,蓝山县交界的太平,冷水两镇的部分村子,人口接近五万。这些“土话”在当地均以姓氏或地名称谓。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片,下坠片,张胡贺片和王单骆片。从地理上看,这些“土话”分布在半山区的分水岭地域。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古典辞书《本草和名》成书于平安初期的延喜年间,是在中国唐代苏敬纂写的《新修本草》基础上,附注了异名、出典及其和名、产地。本书因首次记录了大量本草药物的日语名称("和训")而备受重视。本文通过考察这些和训与上代语的关系、标记和训的万叶假名的特点及和训和汉字的结合关系等来分析《本草和名》的和训特点。这些和训不仅体现了《本草和名》所在时代的特色,也体现出它作为药物辞书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煜作为唐末五代的重要词人,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存词30余首,在抒情性层次即人、情、境上很有特点:时间上偏重于开头用节气景物感发;空间上擅长用虚境实境对比;人物塑造上一洗早期花间词的红粉佳人形象,创造性的使用自我形象。这些特点对宋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明儒周洪谟著述丰富,然其作品大多散失,唯《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传世.明清著录《疑辨录》的书名达29种之多.《箐斋读书录》和《疑辨录》的篇目和内容绝大多数雷同,原因在于《疑辨录》是在《箐斋读书录》的基础上进行整并、删改和打磨而成.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乃《箐斋读书录》之异名,并非另有一书.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周洪谟诗文中有三首并非周洪谟之作.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目前对于荀子名学本质之探讨,其中最重要之问题是荀子之名学是否即等同于西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所创之传统逻辑(traditionallogic)或形式逻辑(formal]ogic)。虽然,大陆学界大多主张荀子之名学即等同于西方之逻辑,然而,学者皆未予以明确之说明或证明。因此,有关荀子名学本质之看法,实有待厘清,否则,将影响吾人对荀子名学之确切理解与把握,此外将对此一议题予以反思,并提出未来可能之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官。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农夫的妻子很恭敬地给他端上午饭。官员被感动了。他向晋王推荐这个农夫。他对晋王说:“互相尊重是一种美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待人有礼貌。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臣民养成这种美德。”“可他的父亲是个罪人,我们用他合适吗?”晋王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生的死亡图像谈起,发觉大多数人是最需要在死亡议题上重新为自己作厘清及追寻意义的人。人常忽略死亡的存在,活在“心智自我外造化”的世界申,唯有借助死亡的觉知,才能迫使个体对生命有全面真实性的观照,重建生命的意义价值,勇于面对死亡、超克死亡。依傅朗克意义治疗学的理论,强调人有追寻生命意义的意志和自由,所以建构生命意义以超克死亡,实在是死亡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虽然死亡教育包含的学科领域广泛,但依此角度来思考死亡教育的课题,仍可以提出四项要点作为授课重心:(1)意义的探问,贯串所有课程;(2)参考宗教生死智慧;(3)强调人伦的和谐圆满;(4)莫忘人间三法宝:微笑、幽默、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